聚热点 juredian

宇宙暗流:一个比“巨引源”更夸张的神秘现象

由于宇宙的膨胀,在宏观的尺度上,星系和星系之间都在互相远离,并且距离越远的星系,其互相远离的速度就越快,天文学家将这种运动称为“哈勃流”(Hubble Flow),而除去“哈勃流”的影响之外,宇宙中的星系还有其它的运动,这被称“本动”(Peculiar Motion)。

因为星系的“本动”各不相同,所以从理论上来讲,如果一次观测多个星系,那么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星系的“本动”应该是杂乱无章的,观测的星系越多,杂乱的程度就越高。

然而在1986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却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现象:包括我们银河系在内的大量星系的“本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本动”方向都是指向半人马座和长蛇座方向距离我们1.5亿至2.5亿光年的一个位置。

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宇宙膨胀的情况下,这些星系都在向这个位置上运动,由于在宇宙中只有引力才可以起到如此宏观的效果,所以天文学家将其称为“巨引源”(Great Attractor)。

刚开始的时候,“巨引源”的发现让天文学家困惑不已,因为“巨引源”的引力使其周围数亿光年的星系都在向着它运动,要产生如此夸张的引力,需要大约1万倍银河系的质量,而在“巨引源”位置上的“矩尺座星系团”,其质量根本就达不到这个级别。

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天文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巨引源”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的质心,在此基础上,位于其“背后”的“夏普力超星系团”(Shapley Supercluster)还给“巨引源”提供了额外的引力。

尽管这种说法算不上特别完美,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解释“巨引源”的形成机制,然而到了2008年的时候,新的情况又出现了,在这一年里,天文学家在更大的尺度上,发现了一个比“巨引源”更夸张的神秘现象:宇宙暗流(Cosmic Dark Flow)。

该发现来自于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卡西林斯基(Alexander Kashlinsky)的研究团队,该团队在对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传回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大量的星系团(注意不是“星系”,而是“星系团”)的“本动”方向都是指向半人马座和船帆座之间的一个位置。

(图中彩色椭圆代表星系团的“本动”,更红的区域代表更快的速度)。

换句话来讲就是,在不考虑宇宙膨胀的情况下,这些星系团都在向着同一个位置上运动。这样的情况就像是有一种力量将大量的星系团汇聚成一条河流,然后驱动它们向远方流去一样,所以天文学家就将其称为“宇宙暗流”。

根据估算,这些“宇宙暗流”至少跨越了大约25亿光年的范围,其规模比“巨引源”更夸张,而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卡西林斯基研究团队又根据普朗克太空望远镜传回的观测数据,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了30亿光年。

可能有人会认为,我们还是可以像解释“巨引源”一样去解释“宇宙暗流”,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整个可观测宇宙中,我们根本找不到有什么机制能够产生足够的引力驱使规模如此巨大的星系团运动。

所以对于“宇宙暗流”这个神秘现象,天文学家目前只能给出一些假设,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这应该是在可观测宇宙之外因为某种巧合出现了大量物质的聚集,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引力。

也有观点认为,根据M理论可以推测出,在更高的维度中,可能存在着其他的平行宇宙,由于引力不受维度的限制,因此当某个平行宇宙在高维度上距离我们太近,其引力就会在我们的宇宙中引发“宇宙暗流”。

对于“宇宙暗流”,卡西林斯基这样说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了解它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很远之外的某个地方与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非常不同。”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