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叫《请到天涯海角来》,歌里唱到“三月来了花真红”,我们在红色三角梅盛开的三月来到了天涯海角。天涯海角,一个远在天边的概念,而作为三亚著名的景点,其实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10分钟的车程,可谓是天涯海角,近在咫尺。
天涯海角的散客门票100元,风景区是后来人工打造的,原本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沙滩边几块大石头,有人觉得值,也有人觉得不值。每个景点的第一门票,加起来也是不小的一笔,蜈支洲岛170元,呀偌达130元,猴岛120元,南山150元,如果是自由行,市内交通出租车贵,还费时间。这样远距离的的旅游,还是淡季找旅行社合适,来回机票、当地交通、四星海景房、每天两顿自助餐一顿团餐、第一门票、周到的导游服务,全包,省心省力省时间。
来天涯海角路上,导游重点讲此地的风水,可见天涯海角的风水是个大题目。开发三亚的香港霍英东财团,对三亚的自然条件崇尚备至,又对三亚的风水高度重视。据说整个海南岛有“五地”:龙地,福地,寿地,绝地和鳌地。除了鳌地在现在的博鳌之外,其它四地,均在三亚。龙地,三亚亚龙湾;福地,三亚大东海,福如东海;寿地,三亚的南山,寿比南山;绝地,三亚的天涯海角,路到头,财到头,官到头。当官的和做生意的,到三亚一般不去这里,对天涯海角唯恐避之不及。导游远远对几块巨石一指,各位自己去玩吧,我不去了,不去了。
更有高人,认为天涯海角的风水,影响南海局势。为了南海舰队核潜艇的安全,为了对抗越南、菲律宾、美国对南海的争夺,必须在风水上加以抗衡。比如在亚龙湾抗战时的万人坑上修大转盘,在天涯海角用水晶球镇住煞气,让西汉东汉两位伏波将军防守凶石,在南山寺海边修建108米高的摩天观音菩萨镇坐南海!真真假假,七荤八素!
天涯海角景区入口
过了正门入口,便看见海水中一对交叉的巨石,名为“日”“月”石。二石交叉,被两边海水中的巨石拱卫,便是一个完整的“凶”字,据说游人以此为背景照相,大不吉利。
于是在日月石正对的岸边,建起一个八卦坛,坛中间用两个圆形石雕交叉斜立,对冲海水中的凶煞,在圆形石雕的中间,悬挂一个三亚当地水晶矿生产的水晶球,辟邪降妖。
在八卦阵南侧的海边,修建了两根高高的立柱,立柱的顶端各站立着一个神兽朱雀。左青龙,右白虎,北玄武,南朱雀,朱雀镇南。在立柱的下面,左右各有一尊立马横刀的大将面对大海,分别是东汉和西汉扫平岭南的伏波将军,马援和路博德,镇守南海。
朱雀下的西汉名将,路博德,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官拜伏波将军(这是西汉有史可查的第1位伏波将军),率军参加了对南越国的讨伐,平定了南越。前110年,路博德攻下海南岛,在此设立珠崖、儋耳两郡,海南自此纳入中国版图。珠崖郡下属临振县即为今日三亚。
右面的一位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由于逆光强烈,没有拍摄。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伏波其名意为降伏波涛。
海湾对面沙滩上的一群巨石,便是天涯海角,导游便是在此处告退,休息去了。
这些巨石中,最有名的是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石、海判南天石。成因是地壳的运动,加上海水的侵蚀风化作用下形成的。
天涯海角的风景(顺光)
天涯海角的风景(逆光)南天一柱石高约 7米,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时的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下“南天一柱”四个大字,意为“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天柱”一截。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里的“南天一柱”。
1980版第四套2元人民币背面,目前价格30元左右。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进行测绘工作的钦差大臣在今天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区内的下马岭与南海的山海连接处立下了“海判南天”石刻。这是著名的《皇舆全览图》测绘留下的纬度标记。“
”经学术界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清代进行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冬至),钦差钦天监五官正苗受、理藩院绰尔代、法国耶稣会士汤尚贤奉康熙皇帝旨意在现在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的观测点剖立“海判南天”石刻,剖开石面一面指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海判南天”石面指示北极高度。“海判南天”的北极高度为18度13分,每年冬至之日正午可见太阳高度与石面重合的景象。“
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景区一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此处平坦好走,又是个沙滩小广场,故摩肩接踵,人头济济。
“海角”石要继续向里,挤过几道极窄的石逢,还要趟些海水,方可发现。字小,刻在顶端,光线又不顺,石前几乎无站立处,所以没几个人愿意找过来。
“海角”二字是1938年指挥海南岛抗战的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写的,意欲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七年抗战后,王毅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本军队的投降。
在天涯海角拍摄的海天一色,一架民航客机正从头顶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