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老辈人常说:上牙痛、胃火,下牙痛、肠热!有依据吗?带方剂分析

有了牙痛怎么办?

对于身处快节奏社会的我们来说,用一些快速见效的消炎药、止痛药,这在多数情况下,算得上是常态了。那么,问题也恰巧就出在了这儿,若是短促的、偶尔的牙疼,这样选择,也无可厚非,怕就怕在长时间的、经常复发的牙痛。

牙痛,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口腔、外科一类的疾病。但有医学大家所著的《实用中医内科学》提出,将牙痛分为了九大症候,详细描述了在脏腑病变的状态下,对齿痛的影响。这也就提示着我们,在调理牙疼的时候,我们应该从脏腑辩证开始。

牙痛和脏腑之间有什么关系?

当然,由于篇幅原因,我们无法窥探全貌。就拿最为紧要、最为常见的因素来说,这牙疼和我们的胃、大肠关系较为紧密。

第一个:胃。

在《灵枢》中有记载:“胃足阳明之脉,……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大意是说,胃经与我们的上齿紧密相连。

比如说,外感风寒或外感风热,传入阳明经后就会导致牙疼,亦或是过食肥甘厚腻、酗酒,致使胃腑积热,就会循经上行至上齿,也会造成牙痛。

第二个:大肠。

在《灵枢·经脉第十》中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大意是说,大肠和下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就比如说,因饮食或外感疾病,所造成的大肠结秘而实热,循经上行后,就容易发生牙龈肿痛的情况。

由以上的两种原因可以看出,像这种深层次的牙痛,其病因在我们的脏腑中,所以,这个时候只是用一些简单的消炎药、止痛药,只是治其标,因此时常复发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当然,若是从理论出发,胃与上牙,大肠与下牙之间的关系看似很好区分。但在实际临床中想要区分得如此清楚,还是很难的。

两者要如何区分?

这就要结合其并发症来看了。就比如,胃经病变所致的牙痛,一般会烦渴、小便会短赤;若是大肠经病变所致的牙痛,一般会大便干燥。两者的共性就是口中异味大,舌苔厚浊。

要如何调理?

①若是胃经有火牙疼,就需要清胃火、凉血、止牙痛。

可以选用出自《脾胃论》里的清胃散。

组方:生地黄6克,当归6克,牡丹皮6克,黄连9克,升麻6克,水煎服。剂量参考,出自《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

方解:黄连清胃火、升麻宣发郁火。这体现了古人对待“火”的两种治法。首先,用寒凉的要来直折其势(如黄连),这和用水来灭火没什么区别。其次,用轻宣之药来发散其势(如升麻)。因为在古人看来,火的形成,有“郁结”的因素在里面。那么,如果把“郁结”打开,火的形成就会被遏制,这就是“火郁发之”的道理了。黄连配升麻,一消一散,则火热之邪可灭。在此基础上,用丹皮凉血清热,用生地和当归滋阴养血,就可以取得理想疗效了,最后再以丹皮能凉血清热、生地和当归可以滋阴养血。

②若是大肠实热牙疼,就需要清上泄下、泻火通便。

可以选用出自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凉膈散。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大黄12克,朴硝12克,甘草12克,山栀子仁6克,薄荷叶6克,黄芩6克,连翘25克,竹叶3克。剂量参考,出自《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

方解:这里面,大黄、朴硝、甘草,构成了古方调胃承气汤,专门用于清泄大肠实火。黄芩,则能清泄肺与大肠之热。在此基础上,用栀子清三焦之热,用薄荷发散郁火,连翘清脾热、竹叶清心热,全方就形成了清上泄下、通腹泄热之剂。这对于大肠有实热,循经扰及牙龈,使得牙痛口臭者来说,直中病机。

总的来说,牙痛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背后很可能蕴藏着脏腑失调的大问题所在。

搜索建议:
热文

 湖南属于北方还是南方?

亲,湖南属于南方,秦岭-淮河以南。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气候、风土人情来说,也可以看出湖南是南方。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关于北方还是南方的划分是以秦岭淮河线来...(展开)

热文

 运-20接迎,歼-20护航!接迎...

今天上午一架空军运-20运输机起飞赴韩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第九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到祖国记者从退役军人事务部了解到,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回安葬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