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山顶上,人类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的曲率,然而短短不到百年,珠峰脚下便被堆满了垃圾:
价值 550 刀的氧气罐、数千斤冻住的粪便和 200 多具的尸体。
2023年,被登山界誉为珠峰登顶铂金禧年而寄予厚望,一系列纪念与仪式感活动开始推行,然而一股暗流正在珠峰上涌动,珠峰的七十周年庆典正被染上血色。
据统计,尼泊尔当局一共颁发了478张珠穆朗玛峰登山许可证,创下七十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99%的登山者至少会有一名夏尔巴陪同,今年珠峰攀登人数业已超千人。
珠峰2023年的死亡人数同样也位列历史第三,尼泊尔旅游局统计称,平均上去100人,只下来97人,其中不乏有当地向导和登顶数次的夏尔巴人。
拥堵,是珠峰死亡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随着登山人数增加,登山者需要在极限的环境里等待长达数个甚至十几个小时,随后出现疲劳和高山症,或者被活活冻死,有的尸体会被高价运回,有些则被丢在山下变成“绿靴子”。
(20多年都没人搬下山的尸体——遇难者“绿靴子”)
死亡人数的增加并没有减少珠峰的吸引力,相反,这场“勇者生意”就像一团火,吸引着成百上千的飞蛾们。
01.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月中旬前后,季风转向,珠峰迎来高空风力较小、最适合冲顶的“冲顶期”,此时也是珠峰攀登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
尼泊尔境内的南坡营地爬着一条长龙直指顶峰,就连难度较高的西藏北坡也聚集着一波又一波的爱好者,他们做着体能训练,随时准备上山。
从装备到攀登前准备,再到注册上山、冲顶、下撤,每在珠峰上走一步,都是在撒金。
2003年,以酷爱登山的房地产商王石登顶珠峰和央视的大规模直播为标志,中国式商业登山的大幕正式拉开。
所谓商业登山,就是登山客户支付费用给当地探险公司,探险公司会负责你攀登珠峰的一切所需,包括食宿、运输、协作攀登,注册费、高山向导费、保险费和后勤保障费等,会帮你在冰裂处挂上扶梯,协助你冲顶和下撤等。
据尼泊尔南坡当地机构报价,攀登一次珠峰的团费在31.78万元/人,而从中国一侧的北坡攀登至少需要46万元元/人,这些仅仅只是团费,还不包括自费的消费费用。
另外由于北坡难度大,唯一认证的西藏圣山探险公司旗下的雅拉香波严格要求登山者有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顶经历,这意味着前期的准备费用又翻了一倍。
美国“TheManual”网站报道,2023年登珠峰的的所需费用在3万美元到16万美元不等,这取决于攀登者想获得的装备支持和服务有多全面,平均花费差不多是5万美元。
对于夏尔巴人来说,在登山季一个月的收入是日常的10倍,通常一年的收入就指望这两个月,但他们的收入远远不及探险公司。
因而年轻一代的夏尔巴人厌倦了中间人的角色,他们自己组建了公司,开始抢夺西方向导的生意。
据数据统计,在尼泊尔服务珠峰的夏尔巴有1000多人,但拥有全球公认的国际高山向导协会联盟(IFMGA)认证的国际高山向导仅50人左右。
这些尼泊尔本地公司的收费大约是西方向导的一半,一些来自中国和印度新兴的中产阶级的攀登者常常会被这样低廉的价格吸引,一位西方游客甚至表示,他在加德满都街头还看见过14天550美元(约合人民币3880元)的惊人报价。
根据一些西方向导公司的说法,这批新的向导公司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不论是谁他们都会去带上山,不管他经验如何,并且在安全标准上偷懒,比如带队超出规定的人数。
在 2019 年 11 人死亡的事故中,有 7 名登山者都签了比较便宜的向导公司。
欧洲向导公司 Furtenbach 也表示,近几年来在珠峰的拥堵主要是由于“缺乏经验的客户和不专业的运营商为了谋取更多利润而偷工减料所导致的。”
而这些攀登者们往往只在乎登顶,不在乎其他,比如把所有精力放在登顶,导致下撤时体力严重不支,当地向导公司也只在乎能不能赚到钱。
按照当地探险公司的说法:夏尔巴人确实是个合格的向导,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的管理者,他们充分了解如何驻扎营地、搭建梯子,能扛50斤物资上山,背3个氧气瓶,却不知道关键时刻如何救援。
当然,在绝对的大自然面前,就连死亡本身也要付出代价——要想让夏尔巴人找回一具遗体,至少要耗费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0万元左右。
在绝对的大自然面前,并不是人人都能一览众山小。
02.登珠峰是一种消费观念
以前马洛里时代,登珠峰是一种梦想;现在商业登山时代,登珠峰是一种消费观念。
在气象监测、北斗卫星等高新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人类攀登珠峰越来越容易,就连尼泊尔也开始放开登山者的门槛,并考虑安装更多攀登绳索,改善单行道。
逐渐商业化的珠峰,正在变成一座“名利场”。
2003年5月,52岁的王石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业余登山队员,7年后王石再次携手56岁好友汪健登上山顶;2013年万科第二位高层郁亮登顶,大众对珠峰的印象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
据相关资料显示,王石本就是运动健身爱好者,登珠峰前他预习爬了诸如卓奥友这样的入门8000级雪山,有专业人士称他是半个专业级登山运动员,蹬冰速度比某些专业级还要快。
哪怕是72岁的今天,他依旧忠于运动,并称要在80岁时再登珠峰。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早早接受西藏登山学校的训练,又或是参加登山俱乐部,从小山峰逐渐挺近珠峰。
他们会先从6000米入门级山峰起步:启孜峰、玉珠峰、唐拉昂曲峰,再到7000米的慕士塔格峰,最后到8000米的卓奥友峰,这是8000米以上最容易的了,而业内普遍认为,只有登过卓奥友,才算是有资格上珠峰。
(卓奥友峰)
而今,登顶难度的降低和高昂的费用,都让珠峰脱掉了“不可征服”的外衣,明明是世界之巅,身上的脚印却比很多其他雪山要多。
有过登顶经历的资深山友称,有的老板连在高山上连烧水、做饭、铺床这些基本能力都没有,有的直接雇佣4个向导,拖鞋、穿冰爪都指使向导干,甚至在6500米就开始吸氧,而国际的商业登山都是7790米才开始吸氧。
还有一被禁止登山的糖尿病患者,为了风珠峰给当地登山队付了100多万元,让其为他铺设梯子等设施,其中光是向导的奖金就高达十几万元。
中国登山协会人士对此表示,“这违背了登山的本意,让珠峰成了一个富人的俱乐部。”
比珠峰商业化更难以让人接受的,是登山人数的激增为珠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当地部门很早就关注到,长时间的人类活动会加速冰雪融化,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是南亚17亿人口的主要水源,而现在冰川明显过快消融,这很有可能会给尼泊尔带来灾难。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对于尼泊尔政府和登山公司来说,登珠峰背后是个大买卖。”
据悉,当地的登山公司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可以获得15%-20%的利润,尼泊尔向导夏尔巴人一趟3个月的珠峰之旅则可以赚到2500-5000美元,有时还会额外收到小费。
尼泊尔当局则是通过办理登珠峰许可来赚钱,根据当地媒体报道,预计今年尼泊尔当局仅凭此业务就能入账580万美元。
参考:
珠峰,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名利场?!——Vsita看天下
8000米以上没有道德——梁璇
养活三方?登珠峰背后的“勇者生意”,争议不断——光明网
珠穆朗玛峰是如何成为了一个数百万美元的生意——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