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林彪提出反对援朝原因,毛主席仍坚决出兵,蒋介石:没人打得过他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数十万精锐的朝鲜人民军队如山崩地裂,压过北纬38度线,美国扶持的大韩民国摇摇欲坠。

身在中南海的毛主席,立刻将敏感的战略目光,转向朝鲜半岛。

他要求,总参谋部随时报告朝鲜半岛的战况进展。

那几天,在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毛主席度过了凝神沉思的时光。他久久地站在窗前,手中夹着一支袅袅燃烧的烟,面对院内地面上的斑斓树影,良久不语。

随后的事情,让人们读懂了他凝重的表情。

6月27日,美国决定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

同一天,美军派出第七舰队,公然阻碍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6月30日,美国决定派出陆军在朝鲜直接参战。

在战争面前,美国迅速将台湾和朝鲜半岛这两块地区联系起来。这看似突发,实则是战略上的必然。

从冷战以来,美国始终将远东看做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的桥头堡,想要将中国台湾打造成不沉的航母。

朝鲜战争,只不过加快了美国的遏制速度。

正如杜鲁门在6月27日叫嚣的那样: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以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

树欲静而风不止,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刚刚解放,新中国的建设步伐亟待加快。但却突然被美国横插一脚,面对乌云密布的战局,毛主席,将作出何种抉择?

朝鲜战争

未雨绸缪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上,毛主席有力的声音震动了在场每个人的耳膜:

全国和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毛主席又指出美国政府的流氓表现:

杜鲁门在今年1月5日,还声明美国不干涉台湾,现在他自己证明了那是假的,并且,同时撕毁了美国关于不干涉中国内政的一切国际协议。

后来的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

美国政府善于将声明和协议作为政治博弈工具。利,则遵守,并用来挟制他国;不利,则撕毁,并用来摆脱束缚。

毛主席不仅最早看出这种流氓态度的本质是强权主义,还积极未雨绸缪,进行应对。多年的革命战争指挥经验,让毛主席非常清楚先发制人的军事艺术。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的那一天,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中南海居仁堂,由周总理(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主持召开了国防会议。

7月10日,又举行了第二次会议。

会议决定,立刻将13兵团移调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付朝鲜战局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必要时,准备出国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这一天的国防会议简短高效,只用了3个小时就形成决议。会后,周总理、聂荣臻连夜整理出了呈批件,交毛主席审阅。

午夜,菊香书屋灯火通明,毛主席长期习惯夜间工作,此时更是如此。他审阅着中央军委《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呈批件,脑海中在迅速浮现着未来局势各种可能情形。

毛主席深吸着香烟,徐徐吐出,他深知,美国是不讲任何信誉的,可能会做出任何事情。要准备同美国打,就要派出最能战斗的部队。

东北属于老解放区,局势早已安稳,现在只有一个42军在搞生产,必须立刻派出13兵团抓紧抵达,进行战前训练,再不能拖延!

毛主席立刻在文件上批道:

同意,请即刻按此执行。

7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动员号角就此吹响。

大批弹药、粮草汽油、被服、担架、卫生装备、交通运输工具,开始积极准备。

与此同时,解放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南北大运兵开始了!

一切都按照毛主席和总参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千里铁路线上,兵车急驰而过,日夜穿梭不息,几十万大军不分昼夜,从全国各地同时向东北进发。

东北野战军

按照聂荣臻、林彪的意见,东北边防军应由13兵团的3个军团组建。

其中,38军原系四野第一纵队,美名天下第一纵。

39军为原第二纵队,被赞为急先锋部队。

40军为原第三纵队,人称旋风纵队。

解放战争中,这三支劲旅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岛,让各路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民间赞为林彪三只虎。此时,这个具有光荣战斗传统的王牌兵团,又增加了42军,更是如虎添翼。

不久之前,40军刚创造了木船渡海的神奇战例,解放海南岛,正紧急从海南撤往广州,再经武昌向东北进发。38、39军正在河南大搞生产,部分士兵手中的装备换成了农具。但一接到命令,部队就立刻做好准备,分别从信阳和漯河登上火车,昼夜不停向鸭绿江边移动。

但最早移动的,还是位于广州的15兵团指挥部。

毛主席批准了聂荣臻和林彪的意见,13兵团指挥部与15兵团指挥部对调,邓华取代了黄永胜,出任东北边防军第13兵团司令员。

后来的历史证明,毛主席的临阵换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当时,邓华就出神入化地判断出,麦克阿瑟的美军即将从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此后,邓华又协助彭德怀指挥了第一至五次战役。

1952年起,他更是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直至战争结束。

粮草有了,兵有了,将也有了。然而,帅在哪里?

所有人心知肚明,美国是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国霸主,其军队战斗力远非曾经的日伪军、国民党军所能比,更不用说他们的核弹、航母、战略轰炸机,连斯大林也心有忌惮。

摆在毛主席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但他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做出决定。

毛主席

拜帅难题

用兵朝鲜,毛主席心中早有既定的人选。

早在7月初,他就决定让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三野暨华东军区主持实际工作的副司令员粟裕,前往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随时准备出兵援助朝鲜、抗击美军。

7月6日,毛主席亲笔拟写了电报,召粟裕前来北京接受新的重要任务。

毛主席留给粟裕处理和移交手中的三野总部事务,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

然而,此时的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但高血压、肠胃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症不断发作,时时折磨着他,每天头痛头晕难忍。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粟裕曾先后6次负伤。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红军时期的水南战役。那次他头部中弹,有三块残碎弹片,一直留在头颅中。后来直到离世火化时,才被他的家人从骨灰中发现。

在半年前的淮海战役里,粟裕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没有睡觉,血压高达180~200毫米水银柱。警卫员只能反复给他摁头,或者用凉水冲头分散痛苦。实在支撑不住时,他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1950年上半年,粟裕只休养了一个月,就再次投入前线,紧张进行攻台战役的准备。

粟裕突然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又面对中央军委的任命,要求他尽快准备赶赴东北准备抗美援朝。他内心是矛盾痛苦的。一方面,他深感这是党中央、毛主席对自己的信任,理应肩负重担。但同时他又考虑到身体状况,担心自己顶不下来,会耽误大事。

经过反复思考,粟裕慎重地回电毛主席,说明了身体情况,提出是否可以考虑另外的同志。

但毛主席认定粟裕是第一人选。

7月10日,他再次发电报,坚持要粟裕去,只是将规定的到京时间推迟到8月上旬。

这一天,周总理在第二次国防问题会议上宣布,以粟裕为司令员兼政委,增设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委。

粟裕

毛主席为粟裕精心挑选了这两名副手,都是他心中的理想人选。

在国内战争中,他们都曾统帅一方,与美械装备的蒋介石精锐嫡系作战,战绩与表现均很好。他们两人都曾长期在靠近朝鲜边境的南满作战,熟悉东北和朝鲜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萧劲光从红军时,就和粟裕多次搭档,个人关系非常好。

更重要的是,萧劲光曾是东北野战军副总司令,是总司令林彪的副手。萧华此时则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是总政部主任罗荣桓的副手。这样的人事安排清楚表明,在毛主席眼中,粟裕的地位与林彪、罗荣桓相当,是野战军军政一把手的人物。

粟裕接到多次电令,终于慨然领受任务。

他说:

如果毛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辞了,我还是要去。

他一面养病,一面开始选配东北边防军的指挥机关人员。

英雄只怕病来磨,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他不仅无法继续坚持工作,甚至连左右环顾都困难,吃饭时,只能将饭菜放在正面一条直线上。他只能向军委和毛主席请假治疗,力求尽快康复。

7月14日,经中央军委、华东局批准,粟裕到青岛疗养。

临行前,他依然主持召开三野会议,研究朝鲜战争问题。仅三天之后,毛主席又亲笔发电,要求粟裕八月上旬回报身体状况,叮嘱他如果痊愈,必须前往北京接受新任务。

由于粟裕无法成行,他的两个副手也就暂时不需到职了。此后,东北边防军暂时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指挥。

毛主席

8月初,粟裕向毛主席报告,其病情依然严重。头晕头痛未见好转,连书籍文件均不能阅读。他希望毛主席能给予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期早日恢复工作。

此时,东北边防军第一批部队已全部到达指定位置,毛主席在8月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说:

如果美帝得胜,就会得意,就会威胁我们,对朝鲜,不能不帮,必须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当然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准备。

他要求军委电告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加紧准备,最迟不得超过9月底做好一切战备工作。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提醒说:

不要事到临头来不及!

8月8日,粟裕收到了毛主席的复信

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

让他安心养病。

按照毛主席此时的计划,出兵要到9月甚至更晚,粟裕还有一个月的休息和准备时间。

但历史留给毛主席的时间窗口,已经关上了一大半。

霸气出征

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急转直下。

半个月后,在新中国国庆这一天,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金日成代表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送来了一份特殊礼物:

请求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出兵。

毛主席面临着平生最严峻的选择,究竟是重兵驻守中朝边界,不越雷池一步,还是主动出兵朝鲜、抗美援朝?

仁川登陆

10月2日开始,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在毛主席的菊香书屋东厢房连续举行会议。

会上,毛主席做出了决定,但他此时面对的不是头号强国,而是决策层内部的反对意见,一向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支持他的林彪也提出了不同看法。

毛主席本想要林彪接替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他认为,林彪不仅擅长大兵团作战,对东北和部队都很熟悉,是目前最适合的人选。

然而会上的林彪变得更加沉闷。

他在会议上公开说:

我们国内战争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相比之下,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1500门火炮,我们只有36门。美国人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的海空军才刚开始组建。如果贸然出兵,必定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的反对意见,也大多和林彪看法一致。

想要让林彪挂帅的希望也破灭了。毛主席要求周总理,立即派出专机去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参加4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彭德怀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开口即说:

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主席很受感动,随即话题一转:

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常委几个同志商量,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是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彭德怀沉默片刻,说:

我服从中央决定。

毛主席感慨地说:

有你去了,我就放心了。

出兵决策和帅印人选,就这样确定了。

10月8月,毛主席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由于临时任命,彭德怀只能将13兵团指挥部改为志愿军指挥部。

林彪

两天后,周总理和林彪到达黑海边斯大林的休养所,与他举行会谈。斯大林说,苏联不愿意卷入美国的直接对抗中,苏联空军也暂时无法向中国入朝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甚至说,如果朝鲜坚持不下去,就要他们有组织地撤到中国,便于以后重回朝鲜。

鉴于斯大林这一态度,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再次进行了权衡,最终决定不管有没有掩护,都以出兵为有利。

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

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950年10月19日,美军占领平壤,前锋直逼中朝边境。

同日,13兵团以及42军、炮1师、2师、8师,共26万人,在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当毛主席终于收到部队过江的报告时,他已几天未睡而烟不离口,长叹一声:

先睡觉!

志愿军过江前,国民党在大陆的潜伏人员探听到情报,蒋介石随即通报美方。

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根本不相信。麦克阿瑟自视极高,他认为志愿军不过是临时凑成的乌合之众。同样,他更瞧不上蒋介石,更不要说他的情报了。

一直到联合国军付出十几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才换来板门店谈判后停战协议时,蒋介石才终于冷笑着反唇相讥美国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毛泽东的对手!

搜索建议:
热文

 爱在心扉,醉在深秋

书屋等你千里相邀爱在心扉,醉在深秋作者|幽兰公主来源|幽兰公主兰苑文萃(ID:lanyuanwencui)编辑丨一盏茶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言及秋,离人多的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