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难选,意难平。这个6个字,大致可以反映K哥身边一些P7/P8朋友们如今的心声。他们就像一个社会、一座城市的中产阶层,风调雨顺时工作稳定、收入不菲,拥有让外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在经济下行,环境动荡之时,他们又是最先体会到重重压力的群体。
他们小有财富,但又不足以给自己带来完全的安全感,让自己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能高枕无忧地维持当前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到了这一步,他们自己事业上的前景,在公司里的前途,很大程度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是取决于整个行业的趋势和经济大环境的走向。
现在的P7/P8们,正在经历这种尴尬。明知风雨欲来,内心焦虑,却又没有多少靠谱的解决方案。呆在现在的平台,别说晋升,就连“保(住)工(作)”都压力山大;跳槽又很难物色到合适的下家,一个不小心跳槽变跳坑;创业在这样的资本寒冬,更是九死一生,融资搞不到钱,拿自己的老本折腾,又狠不下心,下不去手。最后也只剩“路难选,意难平”这六个字了。
01
大厂“P7/P8”,难!
1、内部晋升难
K哥有位朋友,在某大厂做了8年设计师,工作第三年就从校招P5逐级晋升到P7,随后除了重复性工作、频繁的换老板、和越来越没价值感的工作输出外,只有疲劳感不断升级,职级却一直没有“升级”的迹象。
这位朋友本以为自己作为“千年”P7,已经很不得志了,现在却感叹,在降本增效的环境下,如今连P7的名额都大幅缩水了。他的一位同事,进公司快5年了,本来去年就该走晋升流程,没想到年底互联网降温加剧,部门大多数晋升工作都延期。本以为今年能有指望,没想到又出了新幺蛾子,在晋升答辩之前,还要在公司范围内搞一轮晋升筛选,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规定。以前不管晋升成不成,至少可以进答辩场过一轮,现在连进场的门槛都提了上去,什么原因,还不是要卡名额吗?
另一方面,这些p7/p8们在晋升通道上,还会遇到“空降兵”的狙击。中国人历来有“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惯性思维,大厂也是如此。传统的原生互联网人,和更具复合背景的空降兵相比,有时候远没后者更受Boss们青睐。
K哥见过不少咨询背景的人跳到大厂,他们更善于从Boss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更多的考虑项目的商业化和变现性。而不是像传统互联人更在意如何让项目上轨道、跑得通。两相对照,空降兵更容易给人有视野、有格局,更应该上位的印象。
不管这些空降兵是不是有真本事,但他们在最开始入局的时候,确实更容易争取到更好的位子和资源,是“土著派”晋升通路上的一大竞争阻力。
2、想跳槽,却没有合适的
在以前,跳槽是大厂的p7/p8们升职加薪的常规手段,轻轻一跳,薪水不说翻倍至少要也增加30%以上。但现在的跳槽,更多的是图安稳、图上岸。
以前,大厂间的人才是相互流通的,今年BAT,明年TMD,绕来绕去全是旧友故交,都是圈内人。但现在不行了,经济萧条大厂降本增效,砍产品线,优化部门,裁撤员工,架不住家家如此,本来大厂之间互相流通的人才活水,在环境冲击下变成了堰塞湖,此路难通了。
在以前,一些质地不错的中小企业,也是承接大厂p7/p8的主要去处。这些老板们对大厂来的人也比较欢迎,好像有了这些人,自家的企业也能和那些头部大厂产生某种关联。但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小企业处境更难,不仅大幅度缩减招聘预算,就算招人也更趋务实。这些大厂p7/p8,动辄总包年薪百万,但业务上却只擅长某个小模块,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老板们恐怕也只能累觉不爱,移情别恋了。
3、创业遇到资本寒冬
风口之上,一切皆有可能。寒冬已至,风口不再,疯狂的资本与市场,必然回归理性,创业和融资成了一件极难极硬核的事。
萧条的经济环境,敲破了各种高融资、高估值的泡沫幻像,当资本输血都难看到赢面和回报的时候,投资人对创业者的考察将会更加严苛,不会因为你有个大厂背景,或者完成过什么项目,就大笔一挥,资金到位,让你过把创业瘾。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投资人大都闭关纵情山水,不看项目了,就算通过关系把计划书递过去,大概率也是“搁置不议”,甚至看都不看。逆势而为的事,这帮人精才不会做。
当前的环境对创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没有“长跑”能力,是否具备独角兽思维…没有这些你大概就是一般人。而现在,一般人“禁止”创业。
4、想躺平,却害怕“末位淘汰”
如果上升无望,跳槽无门,创业无果,能不能躺平?K哥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一些职场中的躺平爱好者,在当前环境下,你最多成为一个躺平“未遂”者。大环境越不景气,小环境就越卷得让人生气。如果僧多粥少,就别嫌粥稀;如果狼多肉少,就别嫌肉柴,这就是最接地气的人间真实。
前段时间,某金融IT领域企业高管在晚上9点22分,发现有人下班,怒发邮件质问员工,“是不是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手上的活是不是饱和”的新闻曾上了热搜。大厂同样卷的喘不过气来,两次3.25就会被淘汰,谁敢有闲情逸致躺平?还是乖乖在下班前拿起手机,拍下凌晨2点钟的腾讯大厦或阿里大楼,再配上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文案,设成Boss可见吧。这样也许会你的职场之路,会更平坦些。
02
为什么大厂会出现"P7/P8"现象?
1、互联网增量时代的后遗症
2014年年中,字节跳动仅有 200 多位员工,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 16 万。从这个例子就能看出这一二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增长有多疯狂。在资金、人才大量涌入的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也创造了一系列惊叹世人的奇迹,和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象级工具、企业和平台,从QQ、淘宝、微信,到现在的抖音,从如日中天的BAT到强势崛起的TMD,都是如此。
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才成就了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它们也成了以百万计互联网人才的主要承接者,形成了以他们为中心,辐射上下游、全领域的业务闭环、技术闭环和人才闭环。如今随着互联网增量时代的结束,这些现象级的企业和平台,都遇到发展瓶颈,甚至出现肉眼可见的下滑趋势,不仅很难再大量承接新的行业人才,反而要为了自保,不断缩编裁员。存量难以消化,增量无处安放,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大量行业人才冗余的现象。
2、本质上是“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也叫“金字塔上升现象”,被称为“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是心理学三大定律之一。是指职场中,一些管理者并不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力超过他。认为这样自己的地位会受到下属的威胁。所以在招聘的时候,这些管理者更倾向招一些能力一般,但足够听话的新人。这就极易造成企业既人浮于事又效率低下的现象。长此以往,组织越来越肿,冗员越来越多。
一位年轻的互联网企业主管,曾给K哥讲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有过管理经验的30多岁的程序员,到他手下谋一个基层岗位。按说这位求职者的能力、经历都是很适配的,但最后还是被这位年轻主管给Pass了。原因很简单,年轻主管觉得求职者太资深了,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不能要。
3、“虹吸效应”使得人才扎堆
高增速、高回报的互联网大厂,产生了大规模的人才虹吸效应,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都去了BAT、TMD。大量人才的涌入,导致这些头部企业的人才密度越来越高,在增强了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人才内卷。甚至卷到大家一起“造轮子”的地步。
“造轮子”这个词在程序员圈内并不陌生,是指圆形车轮已经是大家公认最好的了,但为了表示自己很拼很努力,还非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去发明另外一种形状的轮子。这种看似滑稽的场景,却会在各大厂小厂真实上演。
明明有现成的框架库、工具,在知道自己做得不可能更好的前提下,依然硬着头皮坚持做,还要对外宣称自己做出了新东西。这些被“虹吸”的人才,投入大量精力,做一些无意义的重复性动作,既是暴殄天物,也是无奈的现状。
03
大环境之下“P7/P8”们,如何应对?
1、重新评估你的“职场资本”
不管是P几,在环境倒逼下,都是清醒认识自己的好时机。要冷静评估自己的职场资本和优劣势。别总惦记着总包百万(年薪)的高光时刻,要能客观看待平台光环的加持和自己真正能力的对价。要有丢掉光环、清零过往的心胸和格局,做不到这一点,你的大厂P级不但不会对你的未来职业之路带来帮助,相反还有可能成为你走不出的“阴霾”和人生负资产。
2、学会薅公司的羊毛
不少职场人习惯一边闷头干活,一边大喊被“压榨”。如果平时多留心多规划,对公司反手一个“薅羊毛”也不是不可以。尤其在大厂,各种牛人扎推,各类优势资源聚集,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形无形的资源和优势,给自己创造更多学习提升、开阔视野的机会。这些在大厂看似唾手可得的东西,离开后可能会花大价钱都得不到,一定要好好珍惜。这远比惦记公司食堂免费的午餐这种“羊毛”有意义的多。
3、利用“杠杆思维”提前布局
人在大厂,要有未雨绸缪的思维和准备,不管大环境是好是坏,脑袋里都要有杠杆思维,让平台的知名度和背书能力,成为撬动自己人生跃迁、破圈的支点。为自己“撬”出拥有更多可能性的职场未来。
K哥就是用杠杆思维为自己提前布局的真实案例。当初就是因为我在当红的独角兽企业,才有更多机会参于各种行业内的论坛和交流,才有知名度出书,吸引了一批种子用户,让自己更顺利地开启了自媒体事业。
4、具备“反脆弱”体质
充满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今天,被称为VUCA时代。我们要拥有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所说的“反脆弱系统”,即锻炼自己主动拥抱变化,勇于试错,快速学习,从而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大道理不用多讲,虽不易,但值得。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用在此时,非常应景。看得见的是萧瑟凋敝,看不见的也许是生机萌动,武装好自己,准备迎接下一波,管他是风口,还是挑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