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任正非去美国考察了IBM,当时任正非就被震惊了,因为此时的IBM发展蒸蒸日上,盈利大幅增加,一派欣欣向荣之相,但是就在四年前,这家公司还在濒临破产的边缘,了解IBM的人可能都知道,当时这家曾经被称作蓝色巨人的世界五百强公司,遇到了史上最大的危机,年度亏损80亿美元。
美国政府甚至计划对IBM进行拆分,切除亏损的业务板块,最终换了一个董事长,这个被派来拯救IBM的新董事长郭士纳,郭士纳曾经是美国运通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的董事长,当他被派去出任IBM董事长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郭士纳从来没有过IT公司的从业经验,你看运通公司是做金融的,烟草公司当然是做烟草的,这两个公司都与IT行业相距甚远,而IBM是一家地地道道的IT公司,但是IBM在郭士纳的领导之下,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从巨额亏损中复苏了,重新回到了世界五百强的行列之内。
公司的资金状况良好,所以一个外行人郭士纳拯救了IBM,我们再来看看近几年国内的发展,你看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被滴滴公司颠覆了,而方便面的霸主康师傅保持了18年的销售增长,被什么打败了?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也不是今麦郎,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十多年前的数码相机是非常流行的,几乎每个家庭必备的数码单品,特别是出门旅行的时候,但是现在你看,出去旅行很少有人带数码相机了,因为手机的拍照录像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且拍完之后,可以随时发布朋友圈,谁还会带一个笨重的数码相机?所以说相机录像机,被一部手机革了命。
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颠覆往往都是外行人干的,这句话几乎已经成为互联网人的常识了。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诺基亚曾经是手机产业的神话,一度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1%的市场份额,但是后来的外行苹果公司以一款颠覆性的产品iPhone迅速崛起,短短五年的时间,就超越了行业老大诺基亚,成为智能手机的开创者。
诺基亚成为商学院失败的典型案例了,你看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他之前从来没有过手机行业的从业经验,但是他领导的苹果却颠覆了整个手机行业。
那么,任正非是怎么看待颠覆的?任正非认为华为所在的行业,很多技术也有跨界创新的可能,有些颠覆性创新,或许就是外行人发起的,所以他提出华为要充分的开放思维,要有跨界思维。
鼓励创新,特别是在选择和使用人才的时候,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专业对口,一早就将非专业人士排除在外,有些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要有更开放的思维,要大胆的启用外行,他们或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时代是一个颠覆常规,颠覆传统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有更开放的思维,更包容的心态,在传统生产方式之下,专业对口的确很重要,因为那个时代对人的素质、从业经验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对个人的专业性要求很高。
但是现在很多公司都建立了强大的后台支撑系统,将很多公共知识、公共技能放到平台上,由平台提供了这种标准化的支撑体系。那么呢,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人才的专业性的要求。举个例子,前几天我的车子有点故障了,开去4S店检测,放到那里之后,我就在休息室专门观察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只见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拿了一个手提电脑模样的检测仪连接到了我的汽车上,几分钟之后,就检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短短一个小时不到,故障就排除了。
我当时就问他们,如果没有那个检测仪器,他们如何处理?维修师傅说,那就要靠老师傅的经验判断了。
你看,有了先进的工具,对人的经验依赖性就大大降低了,现在很多公司的岗位也都是这样的,对专业的要求,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很多岗位就专业性的要求不高了,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而在很多时候,创新是不分专业的,有些外行或许有更好的创新思维,对颠覆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