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出江湖”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供销社
供销社概念股又涨了!与此同时,有关“供销社重出江湖”“重启供销社”的声音此起彼伏。
专家表示,将现在的供销社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供销社的意义更多是在为乡村振兴服务。
还有专家提到,重建供销社释放的信号更多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垄断模式,供销社更可能积极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员,以竞争推进市场秩序合理、抑制不公平现象。
供销社再受关注,相关概念股涨停
近日,二级市场上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A股Wind供销社指数近五日涨超10%。
2日,天鹅股份、中农联合均3连板,浙农股份、天禾股份涨停,中再资环、辉隆股份、新力金融、中农立华涨超5%。
辉隆股份、新力金融的实控人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农股份的实控人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天鹅股份的实控人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中再资环、中农联合的实控人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公开信息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是201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涉农流通产业集团,总资产1500亿元,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控股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再资环、中农立华、中农联合。
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及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中,中国供销集团以96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3位,在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31位。
不过引发资本市场关注的数据是一则今年1月份的旧闻。1月21日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曾提到,供销合作社全系统2021年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6.26万亿元的销售总额包括农产品、日用品等销售、物流业营业额等。直观对比,6.26万亿元约是2021年全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万亿元的7%,约是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万亿元的4.2倍。
此外,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公布的“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阶段性成果数据也引起广泛关注。基层社即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据湖北日报报道,目前,湖北基层社社员达到45.2万人,其中,农民社员人数5年增长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至2021年33.3万人。
“现在的供销社已经不是过去的概念”
值得关注的是,供销社概念在资本市场持续发酵的同时,关于“供销社重出江湖”的讨论声音也多了起来。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众需要正确理解今天的供销社。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作为国有机构的一种保留至今,但经过这么多年,“虽然从名称上还是供销社,但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概念了。”
武长海指出,当前的供销社没有过去那么强的行政属性,已成为了公司制,“将现在的供销社和计划经济联系起来是一种误解。现在更多是类似日本的农业协会,相当于村民的自助组织,为农民科学种植提供产销服务等。”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提到,其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供销合作总社的职责包括宣传“三农”方针,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
供销合作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
此后在曲折中快速发展,又逐渐沉寂,直到1982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20世纪90年代开始,供销社合作社开始了市场化艰难转型。
199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推行以市场化为特征、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
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倒逼下,供销合作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契机。
此后,供销合作社多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方面。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
2021年,再次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并自当年7月开始,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选择若干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省级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两年的试点工作。
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披露,2021年总社合作发展基金安排3000万元支持60个基层社改造项目,各地改造薄弱基层社2892家。
农村综合服务社发展到46.9万家。会议还提到,2022年将重点打造100个左右流通服务强县,建设乡镇综合超市1000家,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1万家;改造2000家薄弱基层社,打造1000家管理民主、制度健全、带动力强的基层社示范社。
供销社未来会走向哪里?
“供销社在农村重建的重要意义在于乡村振兴,通过它们(供销社)渠道为乡村振兴做更多的事情。”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重建供销社不可能跟计划经济挂钩。供销社重建释放的信号,更多是要放弃过去那种垄断模式,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谋求发展,获取更多的竞争力,“商品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市场空间巨大,供销社如果能够在农村里卖更多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东西,那么意义会更大一些,更好一些。”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提到,“过去的供销社体系是完全计划经济的产物,对多数领域采取统购统销管理,但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供销社在经过一段时期的载浮载沉后也不断与时俱进,未来供销社并不会重走老路、搞彻底垄断,更可能积极成为市场主体的一员,以竞争推进市场秩序合理、抑制不公平现象。”
沈萌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周期,通过改革推进供销社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强化、整顿市场秩序,加强国资在流通环节的控制力,以国资为主导、为基础的市场流通体系有助于稳定国内大循环和统一大市场的发展。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近日发布的文章中提到,目前,湖北省基层社已经从传统的、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转变。
土地托管、统防统治、收储加工、配方施肥、电子商务、农村合作金融已成为基层社为农服务的主攻方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官网中还提到一个疫情保供的案例:中卫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卫市生活物资保供单位,(在10月这波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加大蔬菜采购量,紧急调运外地蔬菜203吨,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角钱的价格收购当地蔬菜180吨,帮助菜农销售蔬菜,有效发挥了保供稳价作用。
“供销社的恢复实际上是要解决计划经济时代的低效率、低质量等服务问题。而供销社重建之后,本身也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再运行,在国有体系或国有经济的模式做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结果。”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如是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供销社的体制跟国企不一样,供销社目前仍是政企不分,承担了好多政府职能。关于供销社未来是否会类似国企改革一样走向完全市场化体制经营,刘兴国表示,从供销社产生和存在本身看,它天然要担当着部分“三农”方面的职能,所以很难将政企职能完全分离。如果将来农村和农业都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政府帮扶的依赖度显著下降,或是有了更有效的组织农业农村资源服务三农发展的手段,供销社的公司制改革应该也是可能的。
全面重启供销社又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
意义一:稳定粮价,保障物资供给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疫情、战争的发生,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供应都会成为一个挑战。
如果农村的物资供销、收购体系只有市场行为,没有政府“有形的手”在把控,则会存在很大的风险。
试想想,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爆发战争,市场行为偏离预期,农村的物资供应、安全稳定肯定保证不了,更何况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
如果全国供销系统全面重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战争,国家可以第一时间调剂生活物资的供应,同时,还可以稳住粮食等农产品的物价。
近几年,各地都发生过哄抬物价的事件,就是因为有部分企业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这些行为影响了大众的基本民生,甚至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有国务院背书的供销社,可以大大稳定住粮食的收购线,稳住基本面。那些私企想要恶意哄抬物价的时代,则是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供销社是“自给自足”、“配给制”模式的标志。
但供销社的重建,更深的意义在于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意义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供销社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和乡镇,收入来源主要是农资销售(化肥农药)、农副产品购销(流通)、消费品零售(连锁超市)等等。
而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在于“供”和“销”,流通顺畅是供销合作社的重要职责。
因此,供销社要积极聚焦自己的主业,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积极功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尽快构建完成。
目前,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受到一些体制性、制度性约束,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注重公平优先,市场侧重效率优先,而供销合作社兼顾公平与效率,可以作为桥梁和纽带,把政府与市场有机链接起来的同时,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
截至2020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的连锁配送企业有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2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
这83.2万个配送点覆盖的是五级体系:省←→市←→县←→乡←→村,完全破解了以往农产品流通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上下游高度分散等弊端。
可以想象,一旦全面重启供销社,全国的配送网点更是呈几何级上升。
再加上数字经济的赋能,将有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提高了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意义二:打击寡头,切断垄断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出现了各个领域的寡头。
对于国人来说,垄断是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行业几乎都充斥着垄断,比如通信、电力、铁路、航空运输,不胜枚举。
事实上,经济上的垄断权力已经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寡头又总是与垄断相伴而生,形成所谓的寡头垄断,即某一行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大企业所垄断。
可以说,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已经形成了影响公众生活的线上寡头经济体,而线下的则是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家乐福、盒马、华润万家等。
这些寡头经济体,掌握(甚至可以说“垄断”)了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渠道。
供销社的东山再起,除了配合以后的乡村振兴,其内在驱动也在于打击经济寡头,切断掌握民众基本生活物资的资本垄断。
意义三:为未来战时作准备
现在外面的大环境很恶劣,美国千方百计想要把中国拉下水,以此破坏中国现有的安定局势。
经济制裁、俄乌战事等等,未来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手段会出现。
中国很难再维持韬光养晦的日子。
在未来,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因此,现在全面重启供销社,掌控粮食的话语权,统一调粮,就是为未来的战时作准备。
意义四:促进共同富裕
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目的就是为共同富裕做铺垫。
出手整治房地产、教育行业,约谈互联网巨头,打破壁垒,反垄断等。
社会上曾一度出现将共同富裕与“劫富济贫”联系起来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些民营企业主的恐慌。
但实际上,这是对中央的精神和当前形势有一些误解和误判。
从中央文件和高层的讲话中我们可以判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
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大多数人勤劳致富、创新致富的基本途径之一。所谓共同富裕,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发展的成果人人有份,就是要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的格局,这有赖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致富搭建平台,如办企业、搞个体、灵活就业等等。
供销合作社是覆盖最广泛、体系最完整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深化改革有利于完善农村经济、家庭经济、合作经济、国有经济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体系。
供销合作社一头在农村、一头在城镇,深化改革有利于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和平等交换,形成城乡统筹联动。
一旦这样的关系网建成,不仅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与此同时,广大农民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不用再担心自己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了。
通过供销合作社,可以发挥“三农”工作中的独特优势与重要作用,大大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理,重启供销合作社也是为了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