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势多变的环境下,中国乳企该如何应对?”
文:Carol He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ID:foodaily)
2022年以来,乳企扎堆IPO,成为继两年前的奶源争夺战之后,又一个引发广泛热议的乳业焦点。
先不论这些地方或新锐乳企所处赛道的未来前景,或是企业经营策略是否“与时俱进”、“左右逢源”,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避开:奶源来自哪里?特别是在两年来国内大型牧场基本被瓜分殆尽后,还有多少奶源可以为这些雄心勃勃的乳企上市路提供足够的原料保障?
9月初,在济南召开的《世纪变局下中国奶业发展之道暨成果发布与新研究课题启动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高鸿宾指出:自2019年以来,国内市场对奶制品需求量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长。人均乳品消费量从2019年的35.8公斤,提升到去年的42.3公斤,增长10.4%。疫情明显提升了国民对饮食健康的需求,而乳制品成为提升最明显的品类之一。
今年4月底发布的新版居民膳食指南,也将每日乳品摄入量上限从原来的300克调高到500克。这不仅是对新消费时代国民营养预期的最新科学考量,也展现出对于当下国内乳品供给的信心。
国内的奶源够不够用,影响因素很多。从奶牛产奶量到牧场的扩展空间,从调控政策到国际局势,都能产生微妙而必然的关联。除了奶源自给率,我们更关心在当下动荡纷繁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乳业抵抗不确定风险的能力有多强,老百姓的“奶瓶子”是否可以长久端稳?
基于这些问题,Foodaily研究院专程采访到乳业专家宋亮,就中国奶源供应问题及乳业如何应对未来挑战展开对话。
01
乳品需求高,
抓住奶源才能掌握主动权
2019年,中国原奶产量全球排名第五,占比3.8%。但平摊到14亿人口,人均原奶量却十分有限。欧睿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2.5%,远高于原奶产量占比。在国内原奶产量难以满足国内乳制品需求的情况下,供给缺口仍需依靠进口大包粉补足。
作为乳制品的原料行业,乳业上游的奶牛、牧草的品质都会影响到乳品品质。在奶源供应无法满足消费端需求的情况下,为了把握主动权,国内头部乳企也纷纷布局上游牧场资源,掌控更多的奶源,加强行业竞争优势。
2019年,蒙牛拿下了圣牧高科100%股权,并于2020年完全入主圣牧,拥有了圣牧全部的下游乳业生产加工资源;伊利在全资收购上市公司中地乳业后,又通过自建或合资建设方式打造大型牧场的方式,投资80亿元建设18万头存栏量的奶牛基地,进一步布局奶源建设;今年3月,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去年3月非公开发行募集的19.19亿元资金,70%将用于奶源牧场的建设。
随着低温奶的风靡,奶源争夺战更加激烈。在出资7.09亿元入股现代牧业成为第二大股东后,新希望乳业斥资17亿元收购宁夏寰美乳业股权;飞鹤耗资26.4亿元拿下了东北地区的原生态牧业;北京三元食品收购首农畜牧46.37%的股权……
除了争夺国内的牧场奶源,国内乳企也在海外布局,通过收购并购的行为掌握更多乳品原料,整合优质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比如,在新西兰建立全球最大一体化乳业基地后,伊利还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100%股权,还在2021年投产印尼乳业生产基地,刷新中国乳业在东南亚最大投资纪录。
一方面,国家政策鼓励奶源自给率的提升,推动奶源产量的发展;另一方面,乳企也开始布局奶源建设,夯实乳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对于中国,奶源自给率达到怎样的数字才是相对安全的水平?乳企要如何应对奶源供给的问题,才能让国民有足够的奶喝呢?
02
多高的自给率,
才能保障乳业安全?
2018年《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国内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2020年《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这点,但2019年我国奶源自给率只有65.3%。
相比决定民生温饱的粮食安全问题,乳制品对国人的需求来说更多是侧重营养和品质。本质上看,在稳步提高原奶产量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大众消费需求把控奶源品质,既要讲求市场规律,也要“注重性价比”。一味追求奶源自己率高,不合理也不必要。
同时,乳业的背后是农牧业在做支撑,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供需矛盾和牧场资源、环境等影响,完全自给自足、不断扩建牧场的做法是无法实现的。在中国,70%的牛奶产自横跨内蒙古草原的黄金奶源带和东北地区,黄金奶源带适合优质牧草生长,而东北地区能提供充足的土地供牧草生长与奶牛活动空间。受限于稀缺的牧场资源及分布的奶源,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大型乳制品品牌主要依靠兴建牧场和抢占奶源来把控乳品原料。站在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上看,华北与东北的优质牧场资源,似乎还难以满足快速增加的原奶需求。
此外,过度的养殖还会造成土地环境等各方面的污染,对牧草、土地等资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提高农牧业的可持续水平,合理控制、科学规划牧场建设就成为重要一环。
在提高供给产量的基础上,奶源供给的经济性、供给效率也是乳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相比国内奶源,国外进口奶源价格相对便宜,品质也较高,用国内奶源作原料的必要性并不强。
奶源紧缺和奶牛高昂的养殖成本,都给国内原料奶成本带来不利影响,但乳制品难以保存和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国产乳制品作为本土鲜奶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奶源自给的质量和合理进行奶源资源分工更为重要。
在提高规模化养殖的基础上,深耕奶牛品种的改良,提高奶牛单产,将决定奶源品质的关键因素牢牢攥在手里,落实乳制品的产品竞争力,从而降低海外进口奶牛品种的成本。其次,国内奶源尽量用于高端产品,而国际奶源则应聚焦在基础产品上。
中国乳业处在全球化的大产业链中,应该善于利用全球资源服务好国内市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奶源供给能力,巧用海外优势资源,这应是未来很长时期内乳业发展的一个基本点。
03
局势多变的大环境下,
中国乳业该如何应对挑战?
除了提升奶源自给水平,解决国内奶源自身的发展和产量问题,在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下,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际贸易、政治局势等不确定因素造成能源、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增大,对乳业供应链造成很大压力。
就国内环境而言,乳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风险因素。随着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人口红利的衰减造成消费需求的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养殖技术、品种改良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相对缺失,造成原奶成本偏高。这些都是乳企在未来需要从长远去考虑的风险因素。
如今,欧美地区通胀形势持续发酵,但国内乳制品依然保持供应稳定、价格平稳的状态,并未出现大规模通胀。然而,全球疫情持续影响下,国内经济仍然有可能面临通缩风险。宋亮认为:3-5年内,国内市场的通缩风险不容忽视。
疫情防控下,人员流动、商业消费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失业率增加,消费下跌,而消费不振又会影响更多行业,进一步加剧失业情况。最终形成消费下滑和经济下滑的恶性循环,一步步走向通缩。
尽管这只是预判,但的确存在发生的概率。正所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宏观环境无法左右,中国乳业只能从自身做起,苦炼内功。
1.“低调”做研发,布局专业化营养道路
随着大众对健康与营养的重视,人们对于食品营养价值和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国家也不断发布相关政策和规划,在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又再次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进一步推动中国食品产业从提升基础营养品质向专业营养发展。
与此同时,传统乳品品类消费已呈现出阶段性饱和的状态,产品同质化严重,乳企需要调节产品结构,聚焦乳制品的营养,既能满足消费者更细分的功能需求,又能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
但专业营养产品需要较高的技术门槛,相关产品也需要有文献论证及临床验证作为营养与功效的背书。对此,乳品企业需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国民的健康营养状况及婴幼儿、中老年群体、病患等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加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此外,也要广泛向居民做相关知识科普和消费者教育,以提高民众健康营养意识的正确理解。
2.降本增效,加强渠道建设,降低风险
从企业内部来说,首先要降本增效,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控制上游成本支出,并减少费用投放,降低销售费用率,减小促销力度来稳定和消化成本,提升整体净利率。同时,也要加强渠道建设,积极布局新零售,优化流通体系,保持供应稳定,加强消费者信心。
3.布局海外,强化全球资源调配能力
国际化正日益成为乳企提升综合影响力的重要策略,也是乳企整合优质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以国际乳业巨头Lactalis为例,在过去的15年中,Lactalis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100次收购,在全球50个国家建有250家工厂,并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实行本土化管理,依据当地市场需求调整业务模式。Lactilis通过全球并购的方式建立巨大的全球化网络,实现营业额的快速增长。
对伊利、蒙牛等国内巨头乳企来说,积极走出国门,布局海外,既能开拓海外市场,也能提升对全球资源的调配能力、增加抵御全球风险的能力。
在国家层面上,需要继续落实对本土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饲料成本。核心在于加快土地流转改革,推动种养结合。将原本相互牵制的两个经济体——种植业和养殖业——合二为一,不仅有利于实现饲料的充分自给,还能降低内部成本,最终赋予国产奶源价格优势,提升终端乳制品的抗风险能力。
04
总结
8月中旬公布的世界乳业20强榜单中,伊利蒙牛继续稳步前进,为中国乳业谱写新的登顶梦想。
中国乳业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屹立于全球乳业之林,也有扎实的底气迎接各种风险挑战。一方面是乳品行业在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双轮驱动下,不断夯实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消费端撑起的广阔空间。
今年6月的发布《2022年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公众每日乳制品摄入量和达标率均有所提升,种类认知和购买习惯明显改善,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乳制品消费逐渐向多元化、高端化转变。另据欧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乳制品销售规模已达6385亿,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预计2025年总市场规模将达到8100亿元。
充足的奶源供给始终是乳品行业稳步前行的根基。筑建稳固高效的奶源供应体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乳业具备抵御“十二级台风”的能力,这不仅关乎国民营养健康大计,也关乎万千企业、奶农的生存。
从奶源焦虑,到奶源自信,中国人的奶瓶子一定会端得又牢又稳!
参考资料
1.《2022乳制品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消费界&柠檬品牌社
2.《奶源已被瓜分殆尽,头部乳企加码自建牧场》,中国食品报
3.《提高奶源自给率打造民族乳业新高地有底气》,杨晓晶
4.《宋亮把脉中国乳业新趋势,专业营养食品的机会来了》,宋亮
5.《乳业专家宋亮:专业营养产业发展亟需破局三个关键点》,食品观察家
6.《深度 | 中国乳业,何日领冠全球?》,Foodaily
7.《2022年中国奶商指数报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及荷兰皇家菲仕兰,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