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神秘”相关的词语中,“喀纳斯湖”似乎总是经常出现的,可是,你能否想象,除却那黑色的神秘,这里竟也是一片布满了红黄蓝绿的彩色世界?
亚洲大陆中心地带有一个巨大的“荒漠湿岛”,这就是新疆阿尔泰地区,因阿尔泰山脉得名。山脉西麓有一座“天湖”,南北长25千米,犹如一弯新月挂于山峦深处。这就是喀纳斯湖,蒙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美丽富饶”在那辽阔的湖面、无垠的碧水;“神秘莫测”在那湖底深处的未知。喀纳斯湖是中国最深的湖泊,最深处为188.5米。
喀纳斯湖具有绝美的瑞士气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俊朗入云的友谊峰,充满了中国写意之情。幽静的碧水被层层的原始森林包围,茂密的草甸就像一袭华丽的袍子,软软地铺在水之北、山之南。不同气候带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各呈异彩。云杉冷杉树干笔直,君王般地俯视着怀中的碧水,恰似英雄美人的情怀。桦树林间经年累月的腐叶之中别有洞天,幽幽的苔藓和青涩的小花济济一堂,小松树拖着肥肥的尾巴也凑了来,煞是热闹。光影斑驳中,每一处景色都有着油画般的质感。
喀纳斯的神韵见于景致,也见于它多变的云雾,因为那里有最美的佛光。雨后喀纳斯上空云海翻腾,只有高于2千米的峰顶还依稀可辨。清晨登上“一揽厅”,碧蓝的晴空中一轮红日蓬勃而出,雪峰也披上了五彩霞衣。脚下云涛弥漫,真真如仙境一般。红日升到一定高度,喀纳斯湖的西面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光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的颜色层次分明,一半浮于云海之上,一半没在其中,给人佛祖欲来之感。云海佛光持续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刻钟,随着颜色的慢慢褪去,你的心也走远了,走到了天外,与神同在。
视线从天空拉回水面,数不清的枯木汇集在喀纳斯湖最北段,零零散散足有千米之长,百余米宽,就像一条千米长堤。这些枯木多来自喀纳斯湖上游,来到这里之后就此停歇,不肯再往下漂去,不论洪水多大,来势多猛,枯木依旧在此。有人曾经将枯木扔到了喀纳斯湖下游5道湾里,结果枯木居然逆流而上直到与大部队会合。想必喀纳斯湖一定具有某种神力,不然为什么本无情的草木却对它恋恋不忍离去呢?随着潮水一涨一落的枯木,日日年年,直到天荒地老吗?
喀纳斯河谷,时而平坦如茵,时而悬崖绝壁,“月亮湾”是喀纳斯河拐弯处的一处胜景,但当地的牧民却没有把此景作“月亮湾”的联想,而叫了另一个实际的名称——“脚底湖”,其外沿还有一个如脚印的漫滩。
其实说到喀纳斯湖,很少人去关注她那绝美的气质,多半会好奇:“那里真的有水怪吗?”尼斯湖水怪的传闻渐渐烟消云散,但是关于喀纳斯湖水怪的故事版本越来越多。“湖怪”之谜据说是缘自喀纳斯湖中有一条来去无踪、出没难测的“湖怪”,它使湖边饮水的牛羊神秘失踪,还使人工布放的渔网在一夜之间“漂游”到上游1000米之外……根据这些传说,人们在湖岸西侧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山修建了一座“窥怪亭”。现在一些专家倾向于所谓“水怪”是喀纳斯湖特有的大红鱼,因为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一起掀波做浪,形成长达数十米的浪花。大红鱼生活在湖水深处,行踪诡秘,性情凶猛,很少展露“真容”,倒也符合水怪的标准。但是图瓦人并不相信这一说法,因为他们的牛马还在不停地丢失,湖边经常汇聚了牛马的残骸。图瓦人曾经两次试图捕捉水怪,都以失败告终。喀纳斯湖成了他们的禁地,不在湖中打鱼,不在湖边放牧。关于“水怪”的研究还在继续,然而那些巨额的研究经费、先进的探测设备也只是增加了喀纳斯湖的未知。
来吧,来喀纳斯湖吧。或许,这里就是上帝不小心遗失在人间的随身宝物,抑或是潘多拉的魔盒,因为它总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你,让你不顾一切地前去一睹它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