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出镜数十次,连续13年涨价17次,每斤4000元的“皇家贡品”,到底是何方“珍宝”,为何却忽悠不动中国那些爱美女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东阿阿胶的名头?
没错,就是那个号称A股“中药茅台”的东阿阿胶,市值从2006年4块多,一路如同狂踩油门的跑车,一度冲到2017年巅峰时期的73块多。
然而,就在今年3月2日,华润医药官网突然“点名”东阿阿胶,指出东阿阿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毕竟,当年每公斤不过160元的阿胶,竟然在东阿阿胶手中,涨到了每斤近4000元。
我们不禁要问一句,阿胶是什么“宝贝”,能卖出如此天价?
阿胶天价全靠宣传,所有包装经不起推敲
阿胶最早是牛皮做的,但后来牛皮成为了制作皮甲的战略物资,所以就改成了驴皮。将驴皮放入水中浸泡2到3天,取出来去毛,加工切块,这就是阿胶。当然,过程肯定比这要讲究复杂,但绝对算不上什么“珍宝”。
但是,偏偏这样的阿胶,到了东阿阿胶手中,竟卖出了天价。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东阿阿胶背后的“操盘手”、号称推动“阿胶价值回归第一人”的原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不过,此刻这位原总裁,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自从秦玉峰接手东阿阿胶之后,一直在强调“价值回归”。怎么回归?就两个字:包装。
首先,东阿阿胶集中力量,把阿胶这种产品,先包装出来,将它描述为“皇宫贡品”,强调像杨贵妃这样的历史名妃,都对阿胶钟爱有佳。
但是,单靠这一点还不够,还要为阿胶的价值背书。
其次,就是打造阿胶的价值。在东阿阿胶官网上,罗列出了《水经注》中有关阿胶的描述,尤其重点在于东阿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只有使用这种特殊水熬制出来的阿胶,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才是地地道道的阿胶。
然后,东阿阿胶每年都要前往“古阿井”,大张旗鼓地搞一个取水仪式。
在东阿阿胶公司的宣传下,这里是古籍记载的“东阿有井大如轮”的那口井。但实际上,古籍中记载的井,根本就不是这口。
真正的古阿井其实不在东阿县,而是在旁边的阳谷县,并且当地也产阿胶,叫作“古阿井阿胶”,售价还不到东阿阿胶的一半。
最后,秦玉峰强调东阿阿胶,从选择的水源到工艺精髓那都是正统,经过上百年流传下来的“老方子”。
所以,东阿阿胶的功效是有保证的。可实际上,这些事情都经不起推敲。
前边提到过,东阿阿胶所用的水,就不是古籍中真正记载的水源。而且杨贵妃吃的阿胶,是用牛皮做的,也不是用驴皮做的,何来正统?
更重要的是,东阿阿胶的功效,未必真的像宣传的那样好。
像是国家卫计委下属的公益热线官微,就在2018年时提到了阿胶的功效。表示阿胶就是“水煮驴皮”,主要成分不过是胶原蛋白而已。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种对人不太友善的蛋白质来源,而且也没有宣传中的补血功效。
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中,往往含有人体离不开的色氨酸。但用驴皮熬制的阿胶,并不具备这种色氨酸。所以,阿胶并没有那么“神奇”。
既然如此,东阿阿胶为何卖得这么贵?真的有人买吗?
东阿阿胶涨价原因曝光,经销商在帮忙兜底
东阿阿胶为何卖这么贵?除了想赚更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之外,更重要的是制作阿胶的驴皮需要从国外进口。
驴一般一胎只能生一只,加上驴肉需求远远赶不上猪肉和牛羊肉的市场需求。所以,国内驴养殖规模完全与猪牛羊养殖规模无法相比。
然而,根据新华社在2018年的报道称,全国阿胶总产量已经达到了5000吨,每年消耗的驴皮超过400万张。
别的阿胶公司尚且不谈,就说东阿阿胶一家公司,每年就需要150万张驴皮。如此庞大数量的驴皮,国内市场根本就满足不了。
正因为如此,东阿阿胶相当一部分驴皮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于是,吉尔吉斯斯坦毛驴存栏,直接被中国阿胶企业,从77万多头,一路清栏到如今的不足3.3万头。
吉尔吉斯斯坦为此决定,禁止毛驴出口,以免毛驴这个物种从此之后从吉尔吉斯斯坦消失。
所以,驴皮这种原材料很难满足当下中国阿胶企业的产能。怎么办?只能高价收购,这也使得阿胶成本也跟着上涨。
除此之外,因为东阿阿胶太贵,很多普通人根本吃不起。而有钱人,觉得用驴皮熬制的阿胶根本物不配价。
拿买阿胶的钱,还不如去买燕窝。真正为东阿阿胶兜底的,其实是下边的供应商。
随着东阿阿胶不断涨价,给那些囤了大量东阿阿胶货物的供应商们一种错觉。那就是即便东阿阿胶一时间买不出去,但躺在仓库里,也能跟着涨价赚钱。但实际情况,却是东阿阿胶很难变现。
为了安抚代理商,同时又能吸引新的加盟商进来,秦玉峰只能继续涨价,把市值做得更高,把业绩做得更好,以此让代理商们坚信,手中的东阿阿胶,未来只会带来更多的财富。
只可惜,这套“神话逻辑”随着秦玉峰被调查,也逐渐开始落幕。
事实上,当一种产品脱离了本身的价值,被过度包装的结果,一定会翻车。
很显然,现在的东阿阿胶,早已不复当初,很多人根本就不愿意购买,使得那些囤积了大量东阿阿胶的加盟商,只能望货愁眉,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东西。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好东西不在宣传,要看它具备的核心价值。而阿胶再好,也不过是驴皮而已,卖到一斤4000元,显然不合时宜,更不会有太多中国女性愿意为它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