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拼音:zhàn zhēng;英语:War),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与和平相对应的社会状态或世界、区域局势。用来解决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以及不同阶级和宗教派别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特殊的政治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形态分,有原始社会末期的战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战争等;按战争性质分,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分,有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以及信息化战争;按规模分,有世界大战、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按作战空间分,有陆上战争、海上战争、空中战争和太空战争等。战争对人类的安危、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社会的进步与倒退,产生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古籍中对战争有多种称谓,如“战”、“争”、“伐”、“征”、“戎”、“兵”、“兵革”、“争战”、“兵甲”等。《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被认为是较早使用“战争”一词的文献。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当今人类正处于新的技术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全球社会交往的不断加深和扩大,对战争的发生、发展都具有重大影响作用。不仅使战争由传统的冷兵器战争过渡到热兵器战争,也使战争的影响范围由局部扩展到全球。与此相对应,制止战争的和平力量和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战争也由纯军事性向政治性、经济性、技术性发展。
战争的历史
战争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久远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已出现原始形态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那时,人们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内生产和生活,但在部落外部,人们在从事采集狩猎或原始农业活动中,或由于天灾、人口增殖等原因而引起的部落迁徙过程中,为了争夺赖以维持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自然资源,便出现了部落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战争的组织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作战武器是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石制、木制、骨制的工具。进入父系氏族时期,战争力量开始与生产领域分离而向专门化演进,战争也越来越多地嬗变为掠夺土地、财物和奴隶的手段。战争加速了原始社会的瓦解,促进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形成。
战争伴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与完备而得到了发展。奴隶社会既有奴隶与奴隶主的尖锐对立,又有新生的奴隶制政权与旧氏族部落势力的对抗,还有奴隶主之间的斗争,后期还出现了新兴封建势力与维护奴隶制旧势力的冲突。这些矛盾斗争的发展,便形成了奴隶制时代的众多战争。奴隶社会进行战争的军队,主要有车兵和步兵,后期出现了水军。军队成员来自于贵族和平民的子弟,奴隶只能充作军中杂役。武器为冷兵器,早期有木石兵器,后来便以铜制兵器为主,有的国家较早出现了铁制兵器。战争样式主要是车战和步战,也有水战或海战。野战主要是敌对双方组成密集阵形,依靠冲杀格斗决定胜负。筑城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一定发展,城池、关隘要塞的攻防作战已相当普遍。
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已有较多战争活动的记载。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古籍《尚书》、《周易》、《诗经》、《军政》、《军志》、《左传》等,都记述了战争活动,提出了一些反映战争规律的理论。特别是孙武所著的《孙子》,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驾驭战争的理论原则,被后人誉为“兵学圣典”。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同时还存在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便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各种战争。封建社会的战争规模已有很大发展,这既是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结果,同时还与兵源的扩大有关。军队的构成有陆军和水军(海军),陆军中车兵的地位被步兵和骑兵逐步取代,骑兵在战争中常起重要的作用。铁制的冷兵器长期是军队的基本装备。从10世纪中国将火药应用于军事以后,即进入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作战方式主要是围绕攻城略地或守疆卫土而进行的骑战和步战,快速机动、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等战法都有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筑城守备、攻城技术战术及工程部队也都有所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战争频仍,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推动了战争理论的繁荣。兵学著作《司马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重点阐述战争观、战争指导法则及战争力量建设,丰富和发展了战争理论。
中世纪欧洲的战争理论著作为数不多,《将略》和《战争艺术》内容涉及战争力量建设、编成及战法运用等。
资本主义社会的战争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7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欧洲、北美一些国家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在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经常导致战争的发生。封建制度的瓦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为战争的变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铁路、轮船的出现,增强了军队后勤补给和机动能力;枪炮等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增大了射程和毁伤力;装甲列车、装甲战舰的出现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采用正规的军、师、旅、团、营、连编制,制定统一的操典、教范和号令,建立起庞大的陆军和海军。陆军中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等。军队还建立了各级司令部和总参谋部。海军由舰队、基地、陆战队组成独立进行海上作战的体系,蒸汽铁甲舰逐步取代风帆战舰,并开始装备大口径远射程后装线膛火炮,战争形态由此演变为热兵器战争。一些战略家从不同侧面对战争力量的建设和运用进行了阐述,初步探索了新的战争理论,并在着重总结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战争理论。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的加深,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人民掠夺和压迫的加剧,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之间争夺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使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阶级、民族和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复杂,因而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其规模、强度和影响,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但使用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还首次使用了导弹、原子弹和雷达技术。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发展到机械化战争。战争空间由陆地、海洋扩大到空中,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了一系列战役,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空前增大。战争理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空中战争论、机械化战争论、总体战理论、闪击战理论等新的战争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相互对抗的国际战略格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抗与争夺,使人类社会始终笼罩在世界大战乃至核战争的阴影下。世界大战、核战争虽未发生,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频仍。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方式相适应,战争形态仍表现为机械化战争,但火力战的强度、机动战的速度、攻坚战的能力等都较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明显提高,战争的立体性、总体性和破坏性等有了很大增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新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计算机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的发展并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军事领域,推动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高技术战争演变。主要特点是战争行动呈现出全时空的快节奏较量,战争力量的对抗表现为敌对双方系统与系统的较量,战争空间由陆、海、空发展到陆、海、空、天、电,前方后方界线模糊,军事和非军事融为一体,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电磁权和制天权交互使用,空地海天一体的机动战、电子–火力瘫痪战、海空封锁战、特种作战等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进入一个新旧格局转换的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引起新的动荡,一系列国内性、地区性的战争频繁出现,这些局部战争大都表现为常规或核威胁背景下的战争,战争的有限性较强。高技术战争逐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争夺制信息权成为主要作战方式,呈现出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战争形态。这一时期,一些军事大国提出了核战争理论、冷战理论、特种战争理论、低强度冲突理论、信息化战争理论等。
影响和制约战争的主要因素
战争既与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又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因素和条件加上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构成战争矛盾的整体,推动战争的发展,导致一定的结局。
政治因素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规定战争的最终目的,战争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敌对双方政治上的矛盾斗争尖锐到用和平方式不能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时,便诉诸武力,用特殊的政治手段即战争方式扫除政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实现政治目的。战争的政治目的规定和体现着战争的性质,制约着战争的胜负。政治对战争的制约作用,还体现在战争的规模、强度、持续时间及战略目标、作战方针、作战方法等,都受着政治的主导和影响。战争中的精神力量也来自政治,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战争的生命线。但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它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战争不等于一般性的政治行动,它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战争有自身特殊的组织即军队及其指挥系统,特殊的方法即战略战术,特殊的形式即攻防进退的交替运用等。人们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这些特殊性并加以有效运用,即使是正义战争也难以取得胜利。
经济因素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战争的政治目的最终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经济要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也是战争这种社会矛盾的最基本动因。战争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植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每一场具体的战争,即由经济利益的冲突所引起,最终追求的还是经济的利益。经济力量是战争的物质基础。兵员的数量与质量,武器装备的种类和水平,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军队的费用和物资消耗,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等,都依赖于经济条件,依赖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战争越现代化,对经济的依赖性就越大。
军力因素
战争是敌对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军事力量是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军事力量包括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军队建设水平的高低、战斗力的强弱,是影响和制约战争胜负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兵员素质高、武器装备精良、体制编制合理、组织指挥得当,就易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强胜弱败是战争的一般规律。军队的组成因素主要是人和武器装备,而人又是决定因素。弱者要战胜强者,必须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掌握先进的军事思想,扬长避短,实行灵活的战略战术战胜对方。战争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军队进行现代战争,必须加强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战争的要求。
科学技术因素
战争的演变与战争力量的强弱都受到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是战争发展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运用于战争,必然引起武器装备、军队组织结构和作战方式的变革,战争的形态、规模、强度、范围等随之发生变化。科学技术是决定战斗力强弱并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军队战斗力诸要素中,武器装备是军事技术的物化形式,武器与人员的结合方式也受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特别在高技术时代,军队战斗力的增强在较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并运用于军事而实现的。
地理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是战争的一种客观条件。战争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它不仅受到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受到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特别是全天候、全时辰、机动能力强的高效能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使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但战争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仍是一条客观规律。
精神因素
战争是物质力量的较量,同时又是精神力量的抗争。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国际关系等诸条件的优势,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但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必须把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精神因素即人的自觉能动性,才能引导战争向着有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争取战争的胜利。在战争中,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企求战争的胜利,但可以在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作用,为克敌制胜创造条件。发挥自觉的能动性作用的关键在于对战争的主观认识要与战争的客观实际相符合,科学地认识战争,驾驭战争的发展变化,正确地指导和实施战争。
发展趋势
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将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战争的基本走向是:
1.战争仍将频繁发生,国家、地区间战争或冲突将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2.战争的可控性相对加强,但如处置不当或失去控制,其升级也是可能的。
3.多样化的新作战方式增加,将更多地采用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和精确作战等,太空战将可能出现,非对称作战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基本模式。
4.信息技术特征明显增强,信息化战争将逐步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形态。
5.战争空间趋向多维化,将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全领域、多层次的战争空间。
6.战争节奏趋向快速化,一场战争可能浓缩为一次战役乃至一次战斗,首战可能就是决战。
7.诸军种、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战争的基本样式。
8.战争的综合化趋势加强,既表现为战争成为国家总体力量的较量,又表现为打击目标不仅有对方军队,而且还包括对方的综合国力。
9.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作战范围的扩大,战争可能牵动更多国家的利益,战争的联盟性和国际化趋势将明显加强。
10.战争将趋向高消耗,伴随高技术战争效能的提高,战争的物质消耗大幅增长,战争更加依赖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有力的综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