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中国在锂电池产业方面突飞猛进,随着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的产能扩张,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进入全球第一阵营。尤其是宁德时代,这家2013年成立的锂电池公司,仅仅成立六七年,就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进而达到市值万亿,并且相继打入了国内外多个一线汽车品牌的供应链。
众所周知,电池技术际上起源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大量的学者和大学都对锂离子充电功能进行了相关的研发和论证,并且开展了商业化尝试。
1970年,美国埃克森公司就用锂电池作为负极材料制造出来首个锂电池,之后美国多个大学以及机构在锂电池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锂电池逐渐被人们认为是可以取代铅电池的下一个储电技术。
到了1992年。索尼公司所开发的手机和电脑上都使用了锂电池,随着日本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飞速发展,日本在锂电池技术开发方面快速超越了美国,成了全球锂电池研发大国以及研发强国。
尤其是日本松下和三洋公司,从1970年就开始投入资金对锂电池技术进行研发。到了1991年,锂离子电池被索尼大规模推向了消费市场,成为全球锂电池的龙头。
2000年左右,日本还加速对电力中央研究所电池和材料厂商进行资源整合升级,而此时中国在锂电池技术方面几乎才刚刚起步,比亚迪也就才刚创立五年,电池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
到了2010年左右,日本仍然是全球离子电池龙头,仅仅日本三洋和索尼两家企业所生产的离子电池,就占据了全球38%的市场份额,韩国SDI和LGC也占据了26%的市场份额,整个日本的份额高达48%,而此时中国比亚迪和力神市场份额也只有17%。
由于三洋和松下的合并,日本在锂电池产业规模以及技术方面快速壮大,马斯克成立特斯拉之后,首先选择的就是跟松下合作,由松下提供动力电池,说特斯拉的第一辆汽车能够上路。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松下所赐。
然而2010年之后情况变了,中国在锂电池产业规模方面快速崛起,仅仅是2013年成立的宁德时代,通过资本市场吸纳融资,不断的投资扩产,短短几年就超过了松下和三洋,成为全球第一大三元锂电池制造商。比亚迪也不断地通过扩产弗迪公司,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装机也已经超过了34GWh。
时间来到今年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为95.1GWh,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就高达33.3GWh,你比增加了133.7%,市占率高达35%,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一大动力电池厂商。而且排名还显示,比亚迪在全球的市占率超过11%,中创新航为4.4%,国轩高科为2.7%。蜂巢能源为1.3%。亿纬锂能为1.2%,这六家企业打入了全球全十强。并且算起来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占据了全球55.7%的市场。
如今的韩国和日本,韩国SK ON和三星SDI合计市占率仅为26.3%,日本的松下市占率回落到9.9%,日本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已经不到20%了。
与中国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鳌头地位,中国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创新技术也不断获得新突破,2021年中国申请的动力锂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90%的份额,尤其是正负极的材料技术方面,不断有新技术推陈出新,更重要的是中国开始在国际电工组织积极推进中国标准,早在2020年我国就像ISO提出了设置锂电池的新标准,制定专业委员会提案,而且委员会的干事由中国担任,围绕标准制定,中国目前已经掌控了主导权。
虽然日本多次提出日本不发展纯电动汽车,要发展氢能源汽车,是从目前来看,丰田和本田发展新能源汽车有点独木难支的感觉,日本的产业界又不愿意放弃自己在动力电池方面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
一旦中国掌握了锂电池的国际标准制定,日本方面会感觉到如鲠在喉,毕竟日本方面已经在锂电池领域形成了产业链,但中国标准成为全球标准,中国制造的锂电池生产设备也会成为全球标准,日本厂商也要随之调整材料使用,随之也会增加成本。
最近日本就把国内大大小小100家电池领域供应链企业召集起来,组建了一个“电池供应链协议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年9月份参加锂电池国际标准会议,大会提出日本的标准,以此用来牵制中国的标准甚至否决中国的标准。
为什么日本锂电池供应链企业对中国标准如临大敌呢?
原因就出在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日本在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大量的使用稀有金属钴,而中国则不使用这一材料,因此在成本方面就获得了巨大的优势,具备成本优势产业就更容易规模化,更具有推广优势,这也是很多国家标准能够成为国际标准的主要原因,显然日本不具备这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