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可以处分自己的财产,遗产继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遗嘱,一种是法定继承,自然人死亡之后,没有遗嘱的话,就由法定继承人继承,但是法定继承人也会有多个个体,法律规定了其继承的顺序,那么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规定,我国的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
1、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法》第12条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
二、遗产继承数额怎么确定
首先要看有没有遗嘱,有的话,要按照遗嘱来进行分配;如果没有遗嘱,按照法定继承。
1、同一水平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要予以照顾。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4、对有抚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分。
5、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抚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不列入继承顺序。
三、遗产分配原则是什么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
2、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特殊情况”主要是指:
(1)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继承人只有同时具备生活有特殊困难和缺乏劳动能力的情形时,才能在遗产分配时中给予照顾,而且一旦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就应当给予照顾。
(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以上就是法律知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等相关法律知识。综上所述,遗产的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果有遗嘱的话,因为是立遗嘱人自由意志的表达,以遗嘱为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知识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