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PK《盗墓笔记》 ——专业性盗墓小说与娱乐性盗墓小说的比较
从2006年开始,盗墓小说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各式各样的盗墓小说层出不穷。如果要给市面上的盗墓小说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专业性盗墓小说,代表作是《鬼吹灯》,与娱乐性盗墓小说,代表作是《盗墓笔记》。而在网上关于两本书哪本最好看的问题也争论不休。到底谁才可以被称为盗墓小说之王呢? 盗墓小说吸引人眼球的便是营造恐怖、惊悚、神秘的气氛,在这一方面两部小说都不遗余力,但是两部小说在营造气氛的方法上是不同的。
《鬼吹灯》首先建立在中国古代各种传说、文化之上,这种亦真亦假的传说与文化本身在现代人看来本身就带有一定神秘气氛。其次《鬼吹灯》注重环境描写,这里的环境既包含自然环境也包含社会环境,这种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恐怖神秘的气氛。而且《鬼吹灯》的细节描写十分细致,主人公盗墓的步骤十分明了。而且作者还在书中写了大段大段的专业性叙述(《鬼吹灯》作者天下霸唱对地质十分在行,小说中对地下世界的描述充满了专业性)。《鬼吹灯》的文化背景、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融合起来,让小说非常具有真实性与专业性。
《盗墓笔记》主要通过人物的心理来营造恐怖气氛,小说中对灵异事件,如“闹鬼”的描述也是一个恐怖元素,另外小说中多出现一些异物,如血尸、奇毒无比的尸鳖虫、大如龙的巨蟒、能模仿人说话的毒蛇,也增加了小说神秘的气氛,但是在专业性和真实性方面明显比不上《鬼吹灯》。有些时候恐怖小说、恐怖电影之所以让人觉得恐怖,也是来源于它的真实性。好的恐怖题材的电影与小说必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让人觉得这样的恐怖事件可能会存在于世,从而想象如果有这样的事怎么办。
《鬼吹灯》真实性与专业性的优势就体现在这儿,它让读者陷入“读后恐怖”,而《盗墓笔记》无论在文化背景上,还是在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上都显得很粗糙,而且缺乏专业性知识的支持,真实性大打折扣,只是觉得“读中恐怖”。但是“读中恐怖”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少了大段的专业性描写,使得事件的节奏更加紧凑,更加刺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更加紧张,畅快。
《鬼吹灯》专业性的描写,文化背景的铺垫,会让读者觉得事件节奏拖沓,看着看着会失去耐心,恨不得赶紧翻页,小说阅读过程中的恐怖性比不上《盗墓笔记》。所以在这一方面,《鬼吹灯》适合慢慢研读体会,读一会想一会,《盗墓笔记》适合酣畅淋漓地一口气读完,两者各有 千秋。 人物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小说情节的推动要靠人物的各种活动。《鬼吹灯》中的主要人物是胡八一、胖子与shirley杨,此外在每一部故事中还有若干配角;《盗墓笔记》的人物设置与此相似,也是三位主角“我”(吴邪)、闷油瓶、胖子,也有若干配角。其中胡八一与吴邪分别是两部书中的男一号。在《鬼吹灯》中,胡八一作为男一号起着领导整个盗墓团队的作用,是整部书的“主心骨”。作者天下霸唱将他刻划成一位身手敏捷、阅历丰富、冷静、善于分析问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风水、鬼神、墓葬文化等的领导型人物。而吴邪在《盗墓笔记》中明显不具备胡八一这样的优势,作为一个盗墓团队中的新手,身手、阅历与书中的“前辈”比明显排不上号,在很多情况下严重依赖他两位同伴,显得弱小;当然吴邪也有他自身的优势:思维能力强、有一定的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在团队中担当“智囊”的角色;《盗墓笔记》是以吴邪的角度叙述的,因此吴邪在书中还充当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
从两位男一号的比较来看,胡八一更有分量,具有领导者的风范,个性分明,是“英雄式”的人物;吴邪显得“书生气”十足,“大众化”了。在助手方面,shirley杨是胡八一团队中的“军师”,胖子是团队中的“敢死队队员”,两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但在《盗墓笔记》中,首先胖子这一角色明显和《鬼吹灯》中的“胖子”类似,比如都身手敏捷、都爱财、都讲义气、都喜欢插科打诨,而且两人经历也及其相似,仿佛是《鬼吹灯》中的胖子“穿越”到了《盗墓笔记》中。
也许是《鬼吹灯》成名在先,而且胖子这个角色塑造得很成功,《盗墓笔记》作者南派三叔在创作中借鉴了这个人物。其次闷油瓶这一角色虽然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但这个人物各方面都显得极不真实,本领类似“超人”,而且南派三叔给闷油瓶设置了太多的谜,又限制了“超人”本领的发挥,也许南派三叔写闷油瓶的本意是突出他的本领,但到最后吸引读者反倒是人物身上的谜团,人物性格的设置没有了主次。
在配角方面,《鬼吹灯》中每一个故事配角都有他存在的意义,或者说都有“任务”,而且性格、经历迥异,为故事增色不少。《盗墓笔记》每个故事中一部分配角是“打酱油”,有没有这个人物都不影响故事发展;还有一部分配角又抢了主角的风头,这样的结果是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缺少了逻辑性。
在人物描写方面,《鬼吹灯》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书中打斗场面描写精彩。《盗墓笔记》则比较全面,除了语言、动作描写外,人物的心理描写很成功,《 鬼吹灯》在心理描写方面逊色不少。因此在人物方面,《鬼吹灯》略胜一筹。 盗墓小说的结构一般是给出问题,然后由主人公寻找答案,悬疑或者是玄乎。悬疑,除了要制造疑问,还能自圆其说,让读者明白,悬疑应带有逻辑性,小说中的谜团一环扣一环,互相有联系,最终指向答案;而玄乎在与“奇”,在与给出一个无法给出解释或者解释离奇的神秘事件,就是要想不通。
如果说作者设置悬疑就好比挖坑,那天下霸唱挖的坑是有联系的,坑与坑之间有路可走,而且他总是在把一个坑填完之后,再挖下一个坑,读者在看书的时候不会因为书中一个接一个的坑感到纠结,因为这些坑都是有联系的,逻辑上想得通,更不用说作者还在填坑。
《盗墓笔记》则不然,南派三叔也在挖坑,但是他的坑之间无路可走,读者不知道怎么把坑联系在一起,没有逻辑性;况且他不填,一个坑挖好,就让它空着,接着挖下一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望着一大片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走,无比纠结。所以《鬼吹灯》比较悬疑,读者会觉得疑惑,但最终会有答案;《盗墓笔记》比较玄乎,读者也会觉得疑惑,但是最终找不到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
在结构上,《鬼吹灯》严谨,有逻辑,不会超出正常思维;《盗墓笔记》显得随意,缺乏严密的逻辑,很多事件没法用科学来解释。但是《鬼吹灯》的严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因为一切似乎都有科学的解释;《盗墓笔记》玄乎,但是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你可以自己推测原因,给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动力。对于这种结构上的优劣,要看读者的阅读兴趣了,有的读者喜欢给问题,给答案的;有的读者喜欢给问题,不给答案,自己想答案的。
在语言方面,《鬼吹灯》与《盗墓笔记》都比较幽默,这也是吸引读者的方面之一。《鬼吹灯》的背景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所以人物语言中出现了很多拿当时的政治口号开玩笑的笑话,但是毕竟离现代有时间上的距离,给人印象不深刻,笑点不多。《盗墓笔记》的背景就是现代生活,主人公也是现代的年轻人,语言上更加贴合现代人的口味,各种笑点比较多,娱乐化强。在语言上,《盗墓笔记》小胜。
另外在一些方面,《盗墓笔记》与《鬼吹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除了类似“穿越”的胖子,《盗墓笔记》中描写的盗墓地点,《鬼吹灯》中也有,如西北一带,东北长白山地区,西南川藏一带等。时间上来说,《鬼吹灯》先出版,《盗墓笔记》在 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鬼吹灯》。但是南派三叔并没有完全按照《鬼吹灯》专业性的路子写,而是又开创了一条娱乐性的路子,也是他的创造发明。
PK了这么多,其实个人认为《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很难说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在网络上的争论,更多带有粉丝自己的感情倾向在里面,在盗墓小说中两者都是佼佼者。在这两本书之后又有各种各样的盗墓小说出现,但是更多的是对这两本书的模仿,再有发明创造的不多见。盗墓小说《鬼吹灯》与《盗墓笔记》已经是经典了,差不多把能写的都写了,后来者基本是跟风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