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湿疹

时间:2022-04-23 09:03:46 热传 我要投稿

一、皮疹呈,按表现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一)急性 为多数粟粒大红色、或,尚有明显点状或小片状,渗液,结痂。损害境界不清。合并时可出现脓疱、脓性渗出及痂屑等。 (二)亚急性 常因急性期损害处理不当迁延而来,以红色、斑丘疹、鳞屑或结痂为主,兼有少数或及渗液。 (三)慢性 多有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不愈转化而来,为暗红或棕红色斑或斑,常融合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抓痕和血痂,周围散在少数丘疹、斑丘疹等。在一定诱因下可急性发作。 二、皮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外露部位及屈侧为多见;皮疹往往对称性分布。 三、自觉剧烈。 四、病程不规则,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五、常见特定部位的有耳湿疹、手足湿疹、乳房湿疹、肛门外生殖器湿疹、小腿湿疹等。

组织病理

急性期,表皮海绵水肿,棘层内及角层下,可见及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小血管扩张、血管周围轻度以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亚急性、慢性期表皮增厚,有角化不全、角化过度、轻度海绵水肿。慢性期表皮突显著延长。真皮浅层小血管周围轻度以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数目增多,内皮细胞肿胀和增生。

疾病治疗

一般治疗

(一)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及斑贴过筛试验等,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二)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 (三)保持清洁,防止皮肤,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局部治疗

应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情况而定。 (一)急性 无渗出时,,每日4-6次外用。明显时酌加乳膏外用。如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或0.1糠酸莫米松霜(商品名艾洛松)等,每日1-2次外用。有渗出时,首先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等作冷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2-4次湿敷或持续湿敷,湿敷间歇或晚间可用40%氧化锌油外涂,渗出减少后改用氧化锌糊膏。 (二)亚急性 可选用糊剂,如氧化锌糊膏或5%糠馏油糊膏,乳膏剂,每日2-3次外用。 (三)慢性 可选用乳膏剂、软膏或硬膏、氧化锌软膏剂焦油类软膏。 1.类 多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或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0.05%倍氯米松软膏、0.1%曲安奈德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奥能膏)或复方卤米松霜(商品名新适确得)、0.02丙酸氯倍他索霜(商品名恩肤霜)等,选择其中1-2种,每日2-3次外用;15%氧化锌软膏,每日2-3次外用;焦油类,如5%-10%黑豆馏油软膏、10%鱼石脂软膏、10%糠馏油软膏等,选择其中1种,每日2-3次外用。也可选用非类抗过敏外用制剂,如5%乙氧苯柳软膏(商品名艾迪特)、5%-10%色甘酸钠乳膏或软膏,每日2-3次外用,2-4周为一个疗程。 2.对肥厚顽固,可用去炎松尿素软膏、0.1%去炎松二甲基亚砜溶液;也可将上述药膏加塑料薄膜或玻璃纸封包,每晚1次;还可用含有激素的硬膏贴于小片肥厚皮损处。 (四)继发 如继发细菌,除选用有抗感染作用的湿敷液如0.05%黄连素溶液湿敷外,可用抗生素混合制剂,如曲安奈德氯霉素乳膏外用,或加用2%莫匹罗星软膏(商品名百多邦)或2%夫西地酸乳膏(商品名立思丁)或1%红霉素软膏等外用,每日2-3次;如继发,可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市售有、抗真菌药和抗生素混合外用制剂,如皮康乳膏、派瑞松软膏、复方康纳乐乳膏等,可酌情选用。 (五)内注射 用于小片肥厚而顽固性损害及钱币形,如2.5%-5%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或曲安奈德混悬液或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1ml含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倍他米松磷酸钠2mg)加等量1%-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做损害内或真皮浅层局部封闭注射,宜采用多点注射,用量根据皮损大小而定,醋酸泼尼松龙混悬液每1-2周注射1次,后两种药每3-4周注射1次,共3-4次。应注意局部等副作用发生。

系统治疗

(一)抗组胺类药物 传统抗组胺药多有中枢镇静作用,如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羟嗪,25mg,每日3次口服;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亦可选用。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对小儿较安全的药物是0.2%苯海拉明糖浆,剂量每日1ml/kg,分3次口服;或氯苯那敏,2mg,每日3次口服。 (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 10%,10ml或硫代硫酸钠,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2.0-3.0g,每日1次静脉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 (三) 能很快控制症状,但停药易复发,故一般情况不主张应用。 1.只有在急性严重,皮疹广泛或湿疹性红皮病患者,采用其他治疗无效而又无应用禁忌症时可酌情选用,如成人用泼尼松,30-40mg/d,分2-3次口服,或地塞米松5mg,每日1次肌注或静脉小壶给药,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也可用倍他米松注射液,每次1ml肌内注射,每3-4周注射1次,视病情注射2-3次。 2.注意不宜减、停药过快,以免出现反跳现象使病情反复。 (四)雷公藤制剂 目前一般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每日3-4次口服。 四、中医药治疗 (一)急性多湿热并盛,治宜清热祛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亚急性湿疹多脾虚湿盛,治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多血虚风燥,治宜养血润肤,方用四物消风散加减。 (二)中药外用 急性可用鲜马齿苋煎液,或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液或野菊花30g、苦参30g、明矾10g煎液待凉后湿敷;亚急性湿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慢性湿疹可外用天麻膏、湿疹膏等。 [1-3]

湿疹食疗方

摘自2012-7-26中国中医药报

□ 胡献国 湖北远安县中医院

预防湿疹不仅可烹祛湿茶,还有制作一些膳食汤点。

龟苓膏:土茯苓10克,草龟1只(约250克)。将草龟壳破碎,同土茯苓加水慢火反复熬煮成膏,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可加白糖调味,温开水冲饮,或调入稀粥中服食。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作用。

田螺塞肉:田螺1000克,肉酱200克,调味品适量。将田螺烫熟,挖出螺肉切碎,放入肉酱加盐、味精、黄酒、麻油、鸡蛋、葱姜末拌和上劲,再塞入田螺壳中。锅中放油用葱段、姜片煸香放入田螺喷入黄酒,加酱油、糖、胡椒粉、鲜汤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煨烧至酥,开大火收汁至稠,淋上麻油即成。有清热养阴、利湿解毒作用。

三豆饮:赤小豆、绿豆、黑豆各30克,甘草10克。将三豆、甘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炖至豆烂熟后,饮汤食豆,每日1剂。有清热利湿作用。

生地土苓瘦肉汤:生地30克,土茯苓60克,猪瘦肉12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肉洗净、切丝。余药择净,布包,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肉丝,待沸后,调入葱花,姜末、料酒等,煮至肉熟,去药包,调味适量服食。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作用。

子鸡利湿汤:小白雄鸡1只,蛇床子、车前子各10克。用布包药,加水适量,同放砂锅内煮至鸡肉烂熟后,去药包,调入食盐少许服食。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作用。

当归鳝鱼汤:当归15克,黄鳝500克,调味品适量。鳝鱼切丝与当归同放入放锅中,加葱、姜、料酒、食醋及清水适量,武火烧沸后,转文火炖1小时,调味服食。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作用。

凉拌薄荷:薄荷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将薄荷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每日1剂。可疏风散热,祛风止痒作用。

鸡冠花煲蚌肉:蚌肉200克,鸡冠花30克,调味品适量。将鲜河蚌用水煮过,去壳取肉备用。鸡冠花加水适量,煎至1碗半,去渣留汁,加入蚌肉煮沸至熟,再加调味品即成。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作用。

地肤花茶:地肤花、茶叶、白糖各适量。将地肤花择净,与茶叶、白糖同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适量,盖紧,浸泡片刻饮服,每日1剂。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作用。

扁蓄瘦肉汤:猪瘦肉250克,鲜扁蓄、调味品各适量。将扁蓄择洗干净备用。猪肉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猪肉熟后,调入扁蓄、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有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作用。

槐花清蒸鱼:槐花15克、葱白7枚、紫皮蒜20克、鲫鱼或鲤鱼500克,姜片、盐、料酒适量。将鱼体躯干斜切3~5刀,放入砂锅,加葱、姜、蒜、盐、料酒和适量清水,文火蒸20分钟。然后放入洗净的槐花,加味精、香油少许,即可食用。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作用。

湿疹勿愁 外治有方

摘自2012-7-30中国中医药报

□ 胡献国 湖北远安县中医院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本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均可发病,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湿、热客于肌肤所为,当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解肌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中药热熨

鲜鱼腥草、松树内层皮各半切碎共捣烂,纱布包紧,将药包加热后揉擦患处,药包愈热,效果愈显,但不可熨伤皮肤。每日2次。

外敷中药

1.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续5天。

2.苍术、黄柏、青黛、滑石、龙骨各30克,冰片、轻粉各10,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凡士林调糊外涂患处,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连续1~3个疗程。

3.茉莉花茶2份,雄黄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局部常规清洗后,取药末适量,用温水少许调为糊状,棉签蘸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药浴

1.芒硝50克,蛇床子30克,苦参、白鲜皮各20克。将诸药择净,水煎取汁,加芒硝溶化,放入浴盆中,待温时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浴患处,每日2~3次,连续3~5天。

2.吴茱萸25克,蛇床子20克,苦参10克,枯矾、雄黄各5克,如上法水煎洗浴,连续5天。

3.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水牛角、丹皮各10克,薄荷、竹叶、甘草各5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连续2~3天。

4.蒲公英、赤芍、茅根、红紫草、鱼腥草各10克,竹叶、通草、甘草各5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连续2~3天。

药酊疗法

苦参60克,加45%酒精或上等白酒适量浸泡1周即成。局部常规清洗后以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2周。

治慢性湿疹验方

摘自2012-7-20中国中医药报

□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内服方党参10克,云苓10克,苍、白术各10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丹参10克,鸡血藤15克,赤、白芍各10克,陈皮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洗方苍耳子、地肤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克,枯矾6克。共研成粗末,用布袋装好,加水3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待温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直至痊愈。

湿疹外治方

摘自2013-1-28中国中医药报

生山楂60克,生大黄50克,大枫子40克,蛇床子30克,地肤子30克,苦参60克,蝉蜕20克,白矾60克。取一干净瓷盆,加水2500毫升,先煎煮前7味,待煮沸15~30分钟后,将白矾加入,再煮沸1次离火,滤出药液,用棉签蘸取该液擦患处。每日5~6次。连用7~14天即可治愈。(张可堂)

土大黄治皮炎和湿疹

摘自2013-1-31中国中医药报

土大黄,又名吐血草、救命王、金不换、癣药、化血莲,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黄色,肥厚且大。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原野山坡边,高约1米左右,5~7月开花结果,9~10月采收。土大黄性平,味辛苦,无毒。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可治疗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疥癣、烫伤、跌打损伤等。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土大黄治疗皮炎和湿疹,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取土大黄干品50克或新鲜土大黄100克,水煎药液洗患处,每日1剂,洗2~3次。经初步观察发现,对急性皮炎和急性湿疹效果尤佳。(朱时祥)

宝书说药(177)

乳 香

摘自2013-3-28中国中医药报

治疗湿疹,余常用乳磺膏涂之,每收良效。制法:乳香15克,磺胺嘧啶银盐5克,猪油15克。炼化猪油,和乳香末混合,再将研细的磺胺兑入油内,搅拌均匀,冷却后涂患处。一般涂3次即愈。乳香祛湿敛疮生肌之功,由此可见一斑。

湿疹分四型辨治

□ 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黄水淋漓,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濡滑。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治法: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龙胆草、茯苓皮、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赤芍、黄芩、栀子、泽泻、通草各9克。因挠抓感染有脓疱者,加蒲公英12克,金银花、连翘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缓。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治法: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苍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苦参、赤芍、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六一散(包煎)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脉细弦滑。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用滋阴除湿汤。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蛇床子、茯苓、泽泻、当归、玄参各9克,白鲜皮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切勿用热水烫洗以及肥皂等刺激物洗涤。避免挠抓,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注意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湿疹分四型辨治

摘自2013-4-1中国中医药报

□ 朱时祥 安徽省望江县大北门中医门诊部

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自觉瘙痒剧烈。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肛周湿疹和小腿湿疹等。多年来,笔者将本病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黄水淋漓,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濡滑。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治法:利湿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龙胆草、茯苓皮、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赤芍、黄芩、栀子、泽泻、通草各9克。因挠抓感染有脓疱者,加蒲公英12克,金银花、连翘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缓。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治法:健脾除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苍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处方:生地30克,苦参、赤芍、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六一散(包煎)各9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舌质红,舌苔光,脉细弦滑。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用滋阴除湿汤。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蛇床子、茯苓、泽泻、当归、玄参各9克,白鲜皮6克。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切勿用热水烫洗以及肥皂等刺激物洗涤。避免挠抓,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注意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慢性湿疹

摘自2013-5-13中国中医药报

□ 夏克春 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反应。本病病因复杂,自觉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迁延多年不愈。笔者近日用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一慢性湿疹患者,疗效良好。

蒋某,女,55岁。2012年11月2日就诊。全身散发湿疹20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诊见:全身散在湿疹,双下肢和脚尤重,有液体渗出,痒,畏寒,舌黯苔薄,脉细弱。脉症合参,辨证属患者久病不愈而致营卫不和,久病多瘀,加之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肌肤所致。治疗上予以温阳固肾,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桃红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制附片10克(先煎),桂枝10克,生地60克,苍术20克,当归30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紫草15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白鲜皮30克,乌梢蛇6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30克,淫羊藿30克,炙甘草10克,鲜生姜4片,大枣10枚。水煎服,日1剂。7剂明显见效,服药45天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