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唐诗三百首》039:李白与孟浩然的风流气度
01
李白、孟浩然,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孟浩然比李白大了十几岁,但两人并无隔阂,成为了忘年的知己好友。李白在《赠孟浩然》中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两人的友情是因为两人有一种相同的风流气度。
今天要品读的就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别的诗千千万,这首诗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诗中所呈现出的他人所不能及的风流气度。
02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题一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后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写下此诗。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往,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即好友孟浩然。西辞:黄鹤楼在扬州之西,故曰「西辞」。烟花:繁花盛开,花气如烟,泛指繁花浓丽的春天。
好友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繁花浓丽的阳春三月下往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孤舟,指代,以帆代舟。唯见,只见。碧空:碧蓝的天空。尽:孤帆的踪影消失。
好友乘坐的孤舟,踪影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下,只见长江流水,在天际奔流。
03
这首诗,从写法上来讲,第一句写出了送别的对象——「故人」孟浩然,送别的地点——「黄鹤楼」;第二句写出了送别的时间——「烟花三月」,送别朋友的去向——「扬州」;三四句则写送别的场景,并将诗人的情感寓于其中。
这些都是诗歌鉴赏题里的答案,这首诗是写的层次分明,感情含蓄,但这并不是这首诗成为经典的原因。
讲真,送别诗中技法高超者恒河沙数,这首诗能成为经典,是因为诗中有他人所不能及的一种风流气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西辞」二字可以看出,这两句是孟浩然的视角,看,孟浩然辞的是黄鹤楼,这里曾有仙人乘鹤而去,下的是扬州,那里的繁华艳丽之乡,风流荟萃之地,而他下扬州的时节,又是阳春三月,此时繁花似锦,春光明媚。
这两句,被编选《唐诗三百首》的蘅塘退士孙洙评为「千古丽句」,李白用这样的千古丽句,将孟浩然的扬州之行渲染得风流艳丽,在这风流艳丽的行程中,孟浩然的风流气度也就突显了出来。这样的千古丽句,配「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真是贴切。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三四句转到了李白自己的视角,李白一直目送孟浩然离开,直到孟浩然的船消失在天边,只剩下不断奔流的长江流水。
这两句写景,景中无疑寓含着李白的情感,有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有惜别之情,但你很难说这情感是悲伤的,是惆怅的,因为这两句诗的意境非常开阔。
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远去的故友,他的深情如在滔滔江水,情深而不伤,意厚而不悲,别得深情而潇洒,这就是李白的风流气度。
李白的这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分别从好友孟浩然和自己的视角,展现出两位伟大诗人的风流气度,表达出了两位伟大诗人非同一般的友情,从而也让这首诗展现了与别的送别诗不同的气格,使得这首诗从写法、用语到意境再到气质,都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明代朱谏在《李诗选注》中评道:「此诗词气清顺而有音节,情思流动而绝尘埃,如轻风晴云,淡荡悠扬于太虚之间,不可形迹而模拟者也。白于浩然,可谓知己,率尔而发,莫非佳句,譬之伯牙遇子期,而后有高山流水之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