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2年卖50万辆!吉利星凭什么?

2年,50万辆,吉利星做到了。

吉利星是吉利汽车基于CMA和e-CMA平台打造的高端系列,目前有星瑞和星越L两款车型,产品平均价格在15万元以上。同时,吉利星也是首个在2年时间达成50万销量的自主品牌高端系列。

尽管达成2年50万辆的成绩对于今时今日的吉利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考虑到吉利星平均价格超过15万元的高端定位,能够在合资品牌最擅长的领域夺得如此成就,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高端市场被合资品牌掌控得牢牢的,自主品牌更多的是依赖低廉的价格换取中低端的市场份额。

而随着吉利星系列杀入合资品牌腹地,在宏观的角度上看,何尝又不是自主品牌冲高之路的最佳写照?

我知道,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说吉利汽车乃至自主品牌的售价越来越高,怎么会是一件好事呢?车子肯定是越便宜越好的啊。

不可否认,近年来自主品牌的车型定价的确是逐渐提高,相对于合资品牌的价格优势随之减弱,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自主品牌的造车水平已经今非昔比,价格上涨的背后是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毫不夸张地说,在售价对等的前提下,自主品牌车型的品质远比合资品牌要高。同时,自主品牌由于单车造价成本较高,其单车利润空间也会因此被压缩甚至是亏损,而合资品牌即便是在降价之后,平均单车利润也可以达到1-3万元。

所以,你还会觉得吉利,又或者是自主品牌卖得贵吗?

应该不会吧?更何况,在推出高端产品的同时,其实吉利也在继续耕耘下沉市场。

而自主品牌得高端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其实是代表着自主品牌已进入价格优势向价值优势转型阶段。在这次转型中,吉利走在了最前面,吉利星就是吉利汽车从价格优势时代步入价值优势时代的转折点。

当然,冲击高端市场并不是一件堆料即可达成的事,同样重要的是车企能否读懂消费者的心理,是否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车企要造消费者喜欢的车,要造消费者愿意买单的车,而不是你造什么车消费者就得买什么车。

尤其是当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从销售市场转变为消费市场,汽车市场不再以产品为主,而是以消费者为王,用户之上便成为了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许多合资车企至今仍未反应过来并且在这里栽了跟头,比方说因为国产之后减配、经销商加价、对用户的诉求爱搭不理……,导致市场份额被自主品牌侵蚀。

吉利星达成爆款的秘诀,在于充分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自己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举个例子,花12万元买一辆星瑞你可以得到什么东西?

首先是吉利与沃尔沃联手开发的CMA平台,其次是沃尔沃技术下放的2.0T发动机,再者是一套“沃里沃气”的设计和逼近B级车的尺寸,还有一大堆速腾、亚洲狮和思域等合资车型都不会配备的功能配置。

换句话来说,即是你只需花12万元就可以体验到吉利最高规格的平台和配置。

现在,随着星越L Hi·P雷神增程电动SUV下线并交付,吉利星已然进入电动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吉利星依然主张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为用户打造可以应用于更加多场景的新能源汽车。

基于我在前段时间深度试驾了星越L Hi·P雷神增程版,我可以拍胸口地保证,这将是吉利汽车品牌史上最为高级,体验感最好的产品,其品质之高甚至是可以媲美30万级合资车型。

PS:关于星越L Hi·P雷神增程版的具体表现,后续我们会带来详细的试驾视频,大家可以持续关注。

未来,吉利为了补齐短板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智能化体验,不惜重金收购魅族79.09%的控股权,通过提取魅族系统优化上的技术打造和优化智能车机系统。同时,更深度的智能化技术储备也必定可以帮助吉利星在冲击高端的路上走得更远。

尤其是当华为和小米这类型以手机、科技为背景的企业跨界造车,所有传统车企就应该意识到,汽车工业大变革的下一个风口其实就是智能生态系统。

这正如李书福所言,未来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两个行业的赛道不再单调,两者不再各行其道,而是面向共同用户的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体验的一体融合关系。

无论你是否看重生态互联的便利性,你都要接受一个事实,汽车工业百年大改革变的不只是能源,还有汽车的功能性。未来的汽车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车机生态系统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写在最后

与其说吉利总是能够精准地拿捏消费者的心理,不如说吉利愿意倾听用户的声音,面对用户的批评,吉利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为了满足用户对车机系统的高要求,吉利大手一挥收购魅族就是用户至上理念最好的体现,而当智能化体验更上一层楼之后,我相信吉利星的下一个50万辆必然会来得更快。

转载自网络侵删

搜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