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制技艺是一种古老的金属细工技法,是一种在铜板上用腐蚀液腐蚀或者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形成的独特工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为当代铜艺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在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手工艺颇感兴趣,跟随祖父与父亲学习铜工艺,希望祖传的事业在我手上能够恢复并发扬光大。
作为一名铜艺从业者,不能安于那种机械性的完成姿态,而是要始终坚持不断开拓创新的进行时态。当代中国铜艺要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按照现代发展的需要和要求进行设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需求巧妙结合起来,伴随着互联网平台,让中国铜艺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创新思维助力铜艺发展
就铜版画而言,在当今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已经不能只局限于单纯学习制作方法和关注画面,现在的艺术环境要求在知识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提升,尤其是提高自己的美学素养,建立创新思维。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国际版画潮流的影响,我国铜版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作品质量逐渐提高。在李桦先生的倡导和扶植下,1981年12月,全国首届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展览举办,集中展示了131幅铜版画,其中,曹剑峰创作的一版多色长江流域系列风景画和王维新的《古都北京》较有分量。由美术学院培养出来的青年铜版画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在风格技巧的探索上更加“国际化”,其作品多着意追求腐蚀版的特殊肌理效果。至此,当代中国铜版画学科有了具象和抽象两个层面的表现方法。
在我从事雕刻行业的20年间,我的一些作品《清明上河图》《铜壶电炉套装》《礼乐之仪》等也有幸获得业界同行的认可,获得各种奖项。从2010年开始,我开始潜心研究创新铜手绘艺术,经过反复的铜手绘画实践和大量的阅读,逐渐打破传统艺术样式,奠定了我的铜艺绘画的艺术基础。以《千里江山图》铜版画系列为例,以铜艺去诠释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赋予了中国绘画新的形式美感与独特内涵。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蚕丝为载体,采用矿物颜料绘制,历经千年,画作原貌极易损伤,美丽而脆弱。我采用铜版画的形式,用质地分明的蚀刻技艺,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赋予铜版之上,多层氧化着色,层层晕染,在高温彩铜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水墨技巧,将色彩最大化的还原,造就出了别样的“千里江山图”。
不同于《千里江山图》铜版画系列,《听琴图》的雕刻侧重于描绘人物。抚琴者的悠然姿态、听琴者的凝神恭听是这个作品的亮点。作品的复刻并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对千年作品的创新与发扬,线条均采用铜边来凸显,青松、衣袂越发生动有活力,一种生机感跃然而生,铜制作品相比于古画有一种熠熠生辉的姿态。
推动铜艺走进千家万户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铜和木两种材料结合的可能。铜拥有古典之美,而木材是天然材料,是传统家居文化的重要组成,二者的结合是传统铜工艺发展和应用上的一大创新。
铜艺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传承和发扬祖辈的传统工艺,更要让这种技艺有利于民。将铜嵌入木,实现铜木结合,不仅让木材家具牢固结实,避免虫蛀和蚁蚀,还实现了铜制工艺经济化、生活化,让铜制品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使铜制技艺通过这些生活产品传承下去。
为了使得铜与木完美结合,自然工艺就繁复许多。需要先将铜通过熔、铸、磨等方法制成设计好的纹饰和图案,再在木、石等基材表面挖槽、雕刻大小一样的图案,然后将铜制图案一片片嵌入木材凹槽,用胶和漆填满加固。从铸造、打磨、烧焊到抛光、作色、包装,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点滴成就精彩,从构图设计、挖槽雕刻,到镶嵌拼装、漆粘添补,每一种工艺形式都是艺术形成的关键。正所谓“一雕一刻赋予生命,一敲一打铸成灵魂”。
对铜版画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融入生活之中必然是它健康可持续的传承途径之一。
择一事,终一生。所谓匠心,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好,然后再重复地做好,最后做到极致。我始终坚持每件作品都要经过设计描绘,手工锻打铜板成型,后通过手绘上色和高温热着色等流程。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产生好的作品,才有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传承非遗,拒绝遗忘
2022年,建德铜制技艺被列为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为这项非遗的传承人,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我铜制技艺的认可,更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传承非遗的神圣责任。
非遗的保护是一个对抗遗忘、对抗遗失的过程。中国传统手工艺是需要保护、继承和传播的。2019年5月18日,“刘华铜文化艺术馆”于浙江建德正式开馆。该艺术馆是集铜艺创作、铜艺体验、铜艺文化、铜艺科普、铜艺休闲于一体的铜文化特色馆,可供游客进行铜艺创作、铜艺欣赏、铜艺摄影、文化体验、培训科普、休闲旅游、育儿亲子、特色购物的体验,以期能够帮助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兴趣、深化其传承保护意识,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在体验中增长知识。
艺术馆作为铜文化教育的传承中心,与各大高校和各中心美院形成校企合作,并举办多次制铜技艺研学以及劳动体验活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百名学子铸了百颗铜星献礼建党百年,既使得师生进一步体验铜工艺的敲打锻造,感受传统手工艺品的大美智慧,又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党史精神相融合,文化与精神协同发展,共创辉煌。为了进一步将铜制技艺发扬光大,弘扬铜艺文化,我在艺术馆招收大批学徒,吸引青年人系统学习铜制技艺,并鼓励青年人创业,为社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让铜制技艺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作为传统手工艺产品,铜艺的制作过程若完全依赖人的双手,这可能会导致铜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以标准化、机械化的工业生产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就是说,在铜艺的传承中,需要我们一方面借鉴大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研究中国版画的手工艺传统,将大工业生产技术与手工业完美结合。
传统工艺振兴已成为时代课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一门技艺,通过弘扬工艺文化来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在新事物的不断冲击碰撞下,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性的新作品。希望年轻一代在我们老一代非遗人的带领下,坚定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技艺,兼容并包地不断创新,让我们的非遗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