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传

吴启伟:我的外婆

时间:2022-08-18 15:48:10 热传 我要投稿

我从小住在外婆家,直到 1979 年我考取大学离开。 

  

题记: 

年年中秋,今又快中秋时,选取我的海宁乡贤吴启伟先生旧文及绘画中的外婆,以飨读者。 

外祖母家族兴旺,姨母表姐表兄及吾兄妹三人,济济一堂。余时值六岁,外祖母与外戚金家同迁履平路旧宅。七户环天井而居,吾家居院前,后住谋职照相馆之金伯、邵祖母、蔡权贤三户,另,校长王伯、建筑工永康伯、百货公司陆同志三户。宅院深深,人头攒动,凡廿余人也,煞是热闹。2015 年中秋佳节,余速画之,不时拆之,诚为念想。 

  

小时候,因父亲在外工作,母亲及我们兄妹三人住在外婆家。最早外婆家租在盐官三中南面魏家的房子里,住在一起的有我外婆、大姨,另外还有上海大舅舅家的几个表姐表哥,人丁兴旺。到1965年我6岁那年,外婆家与亲戚金家一起搬到了履平路 22 号,这是一个庭院式的老房子,前后左右七户人家。我家住在前面西面,中间是镇上照相馆工作的亲戚金大伯家,及在红江公社中学当校长王伯伯家,东门边是在百货公司工作的陆同志家与在镇建筑单位工作的永康伯家,后面还有邵奶奶多和蔡权贤家。这样男女老少 20多人,人气很旺。我们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外婆家老舍不久会拆去一切都在变迁中。 

 

我外婆是这院子里最年长的,搬到履平路22号时外婆已近八十岁。外婆出身大户人家,嫁给我外公吴家,吴家在镇上也是有名的,算是门当户对。外公家的老房子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被入侵的日本人给烧毁,旧址就是镇小学的位置。可能是当时传统的因素,外婆从小裹脚,没机会上学。她说不识字一生吃亏,故让两个女儿读书,大姨商校毕业。母亲读到小学五年级,后因日本人入侵海宁,终止学业。外婆虽不识字,但通情达理,观念不守旧,她的勤劳朴素,受到大家尊敬。我从外婆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母亲的母爱。我的两位舅舅都在上海工作,当年交通不便,很少回来。当知道儿子要来时,她会搬个凳子在门口早早等着。当时经济都不宽余,我舅回去时,外婆总要买些猪蹄子、海宁菜等土产让舅带上。

 

外婆的善良与豁达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外婆常对小辈说:做人要有志气,人穷志不穷,衣服旧不要紧,但要洗涤干净,穿出精神来。做事要对得起良心,人在做,天在看。不管别人怎么说,甚至误解,对得起良心自己就安心了。做人不可势利,不可以看不起穷人,不要去奉承富人。乡下家境不好的亲戚来作客,外婆关照家人去买大鱼大肉,待得好点,因为他们平时吃不到。对家境好的客人,吃方面可以平常对待。借给别人的钱,不要去讨,有钱会来还的,借出的钱也不要放在算盘珠上,还了算是外款。我母亲说,有几个亲戚落难时,外婆资助过,但从不要回报。外婆一表弟,为避难逃离盐官,外婆将头上、手上的银饰品赠予他,后来娶了一外交官,当上了上海财政局长,专门开车来海宁看望外婆。

 

外婆很勤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搞卫生,拿着扫帚从里扫到外,再用抺布抺桌子、凳子。然后洗脸梳头,天天如此。可能是小时候受朱柏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的影响。外婆不吃早饭,中午吃得早,并要喝一点白酒。扫地、喝点酒,再是凡事乐观,这就是外婆的养身之道吧。身体一直很好,思维仍清晰,九十多岁还能自己洗衣服,很少去医院看病。眼睛不花,耳朵不聋,还会打麻将。外婆于1984年过世,享年九十六岁。外婆很喜欢我,她的过世,是我第一位亲人离开世界,也体会到什么是悲痛。那时外婆是土葬的,外婆喜欢打麻将,我就将自己用军棋做的麻将给外婆作陪葬,愿外婆在天堂也能娱乐一下。 

 

吴启伟简介

浙江省海宁市人,高中毕业后下乡,1979年考入嘉兴师专(现湖师院)数学系,毕业后先留校工作,后调湖州市级机关工作,现已退休。

我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没有老师教,就临摹连环画。后开始画生活速写,用画笔记录生活。201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画册《画笔下的记忆》。

来源丨《时代中国》杂志

发布丨何媒矩阵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