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但凡是昨天晚上没看雷军这场年度演讲的,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大概都会觉得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倒是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如果光看题目,任凭谁都会觉得这肯定是一场为雷军本人抒发情怀准备的大型“鸡汤”现场,更不会想到现年已经53岁的雷军在中气十足地讲了一个多小时以后,竟然还有体力续上一场3C数码界的新品发布会。
而且大概率,小米这次估计还是没有请汽车媒体,最起码没把邀请函发到我司的官方邮箱里。
所以,本着向科技大佬学习人生观的心态,在聆听了雷军抚慰打工人心灵的“三个小故事”以后,甚至还饶有兴趣地看了看小米最新发布的折叠屏手机,本以为可以心满意足地关掉直播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一条宛如重磅炸弹的消息却在这时发到了笔者的微信上:
“快看,雷军发布小米的智能驾驶了!”
小米这支路测视频,创造了“两个记录”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去年3月份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决定下场造车以来,这应该是他第二次在这种场合公开对外发布小米汽车项目的最新进展。
而且轮到汽车内容发布时也已经到了整场发布会的尾声。如果不算那段总长为8分钟的路测视频,雷军留给这部分内容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5分钟。
按道理来讲,这并不是一场正正经经有关汽车项目的内容发布。
我们原本以为雷军能够在下次公开汽车项目进展的时候,起码能够为各位“米粉”带来一辆小米自己设计的原型车,哪怕是泥捏的也好,毕竟今年早些时候已经有相关信息透露小米将在第三季度亮相工程样车。可小米显然没有为了迎合外界的胃口而打乱自己的节奏。
然而,就是这场只有短短二十几分钟、不按套路出牌,甚至还有些“夹带私货”嫌疑的新闻发布,却在12日凌晨炸出了半个汽车圈的媒体为之疯狂。
因为,小米这次发布的自动驾驶,并不是目前几乎已经在新能源汽车上“烂大街”的L2级别驾驶辅助,而是涵盖了“高速NOA”+“城市NOA”+“停车场AVP”三大场景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雷总“玩”的倒也很硬核,直接用一条长达8分钟的路测视频“干掉了”大段的PPT。除了专攻L4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以外,国内目前敢这么干的也只有小鹏汽车、毫末智行和华为这三家企业。
小米昨天发布的智能驾驶视频还创造了这个行业的两个记录:
第一, 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从决定正式造车的那一刻开始算起, 小米仅用了500天就实现了高速和城区场景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泊车场景的自主待客泊车。第一次将高阶智能驾驶“从0到1”的研发周期下降到了以“天”为计算单位,史无前例。
用业内的“头部玩家”们来做对比。特斯拉从2013年就已经萌生开发Autopilot的计划,但直到今年4月份,才有消息爆出特斯拉决定向部分北美用户开放FSD测试版,研发周期长达10年;
“蔚小理”也几乎是在公司成立的前后脚就搭建了自动驾驶的初创团队。以2014年为时间节点,小鹏用了8年的时间才对外公布了首支城市NOA的路测视频,而蔚来和理想至今也没有对外公布明确的城市NOA落地计划;
毫末智行和华为的速度倒是比较快,但这两家供应商并非完全是“跨界”公司。毫末智行脱胎于长城汽车的智能驾驶前瞻分部,而华为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汽车行业的相关业务。
第二,小米还是首个没有量产车就做出了城市NOA的整车企业。
以上这两个记录说明,在智能驾驶技术已经风风火火发展了十余年后的今天,即便对于一家完全没有相关经验、甚至连一辆车都没正经制造过的企业来讲,也是可以通过收购和注资从而迅速补齐和“头部玩家”们之间的技术差距,若是放到几年以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壁垒正在快速消失。 我们很有可能在未来的2-3年内,看到这个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快的发展速度。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小米这次的发布会有着出奇的意义。这不仅是一支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路测视频,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行业的拐点正在徐徐到来。
再多20分钟,雷总就没得说了
然,诚如硬币的正反两面,事物发展的本质仍然是循序渐进的。
视频中,尽管小米的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可以毫无压力地胜任“三大场景”的需求,甚至在“无保护左转”、“红绿灯识别”、“小型交通参与者的避让”等多个被业内公认十分困难的测试场景下做到游刃有余,但对于眼尖的朋友们来讲依然有一些十分明显的瑕疵,不能避而不谈。
甚至,还让笔者找到了小米这次究竟为什么“不敢”请专业汽车媒体的缘由。
其一,在分分钟可以罗列出多支高阶智能驾驶测试视频的背景下,小米却没有放出有关在“极端场景”下的路测视频。
这些极端场景包括:“雨雾天气”,激光雷达可能会将地面溅起的雨水识别成临时障碍物,从而造车“幽灵刹车”等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友商雨天场景的测试)
“隧道场景”,车辆长期处于隧道内将会丢失GNSS信号,又由于隧道内的景象基本上大同小异,很难通过和点云或者图像和高精度地图进行对比,从而无法完成定位;
(友商隧道场景的测试)
“除人类外的其他微小交通参与者”,比如对小猫小狗,或者是纸箱等路面上的抛撒物,也是感知识别的难点之一。
总之,这并不是一条完备的路测视频,而是刻意规避掉了很多智能驾驶中的“疑难杂症”。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小米分别在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和北京小米亦庄科技园,测试了由“高速NOA+城市NOA”组成的行车场景,以及使用“自主待客泊车”的泊车场景。最关键的是,用于测试这两个场景的测试车还是不同型号的(行车场景用的是改装后的比亚迪汉,泊车场景用的则是宝马5系)。
这不由得让人怀疑,小米将“行车”和“泊车”场景的研发任务分别交给了位于武汉和北京的两个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且截止视频录制仍然不具备将两种场景综合至一套系统的能力。
其二,如果有对自动驾驶行业有些了解的朋友们可能轻而易举地就会发现,光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小米目前的这套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
总的来看,小米的测试车更像是来自一家L4自动驾驶公司的产品。比如测试车头顶搭载的还是机械式激光雷达(很有可能是禾赛科技的64线激光雷达),一颗光成本就要达到6-7万元;车身周围搭载的补盲雷达,一个的成本也要1万元……
(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的传感器配置)
(百度第四代无人车的传感器配置)
经业内人士计算,但凡是出现在视频中的小米测试车,一辆没有60万绝对拿不下来。
而在L4自动驾驶公司纷纷降低车辆成本的背景下,比如百度近期发布的第六代无人车的成本价格已经下探到25万元,并且也已经将昂贵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换成了更容易上车的半固态式激光雷达,小米的测试车显得像个不太聪明的憨憨。
因此,小米的测试车仅仅是个demo,还是那种已经被L4公司玩剩下的demo。
这一点也能从小米测试车的计算硬件上看出来。
(小米由比亚迪汉改装而来的测试车)
(轻舟智航后备箱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以上两张图分别是小米经由比亚迪汉改装而来的测试车,和L4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由上汽飞凡MARVEL R改装而来的测试车的后备箱,都是demo阶段,也都可以实现高速和城市NOA,谁的技术成熟度更高,谁更具有量产潜质,一眼便知。
其三,小米这套高阶智能驾驶还有一个目前行业内的通病——算法调校太过保守。
比如,这个右侧遇到大车的场景,小米测试车在前向明明还有大量可行驶空间的条件下却选择了刹停;
在这个掉头的路口,小米测试车不仅要等到即将驶入的车道完全没车,还要等右侧三条车道都没车的情况下才敢行驶;
这个遇到公交车的场景也是一样,要等公交车完全前移之后才敢继续行驶……
但这并不是小米一家的问题,即便放眼整个行业短期内也仍然没有太好的调和方法。
“我与小米汽车的情缘缔结”
小米汽车,算是笔者入行以来第一个从诞生之日起就跟踪报道的新车企。
不说虚的。笔者并非是活跃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的“米粉”,从初中开始就是iPhone系列的忠实用户,和小米产生的纽带也完全是出于工作的关系:小米恰好在那个时间点选择造车,而笔者也恰好选择成为一名汽车编辑。
但正是出于这样的工作关系,让笔者从去年冬季就有机会踏上马驹桥那片荒芜的土地,再到今年春季看着满地的白菜破土而出,还有工厂开工时看着高高吊起的夯锤一次次地敲击着尘土飞扬的地基……笔者在当时的那篇报道里面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巨大的夯锤扣响了马驹桥的财富之门”。
这似乎是种,亲眼看着一尊“庞然大物”迅速从无到有,从心灵深处滋生的震撼。
但人总归也是感情动物。
就比如,和文章一开始说的一样,笔者打开雷军的直播并非是出于工作的关系,而是雷军的这场演讲。在因新冠疫情发生的剧变面前,大到中国汽车工业,小到笔者的日常生活,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扑面而来的不确定性。
雷军讲他年情时三个受挫的故事,尽管每一个在普通人面前都显得有些“凡尔赛”,但年过半百的雷军甘愿在新品发布前抽出这样的一个小时,来告诉年轻人们“永远相信美好的事物即将发生”,这个朴素到不能再朴素的人生哲学。
事实上,他本无需承担这样的责任。
因此,这种被理性与感性所杂糅裹挟的视角,最终汇成成了笔者对小米自动驾驶的看法:
从感性的角度,小米已经基本具备了打造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实力,对小米汽车来说这是和其决定下场造车一般斤两的重大突破;并且仅从小米汽车发布自动驾驶的速度上来看,小米已经完全超越市场上的任何竞争对手,若继续保持这样的速度日后完全有实力跻身自动驾驶第一梯队。
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在造车这件事上,让小米一贯引以为豪的“小米速度”显然还不够。
根据小米汽车的量产计划,小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直到2024年才能正式交付,而在智能驾驶领域走在前面的企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就将推出城市NOA, 这将近两年的空档期,难道小米的智能驾驶还要考改装别人的车才能做测试吗?别家领先两年的真实用户数据积累,小米又要怎样做才能弯道超车?
这些都是问题。
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如果不能在新车交付阶段就同期交付足够成熟高阶智能驾驶技术,那么就意味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几乎不会给小米留下太多空间。即便在小米身后还站着成千上万忠实的“米粉”。
也许再过十年,早已两鬓斑白的雷军依然能够站在台上告慰新时代的年轻人。依旧是上面关于早期创业的三个故事,只不过这次雷军讲完后莞尔一笑继续道: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不,其实我还有第四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的研发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