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从美国媒体关注中国制造业转移中读到什么?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7日发表记者贾森·道格拉斯的报道,题为《中国的工厂正在转移——但不是转移到印度或墨西哥》。报道称,墨西哥、印度和越南等国在接替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竞争中面临着一个强大的对手:中国广袤的内陆地区。报道指出,随着各家企业在中国中西部省份寻找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低成本制造业正在远离中国繁华的沿海地区。

当一些外国媒体唱衰唱空中国经济、大肆渲染外资正在撤离中国、制造业正在向印度、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转移的情况下,《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无疑给出了一个新的入口,让外界可以更加清晰、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看到外资是否撤离的真相,以及中国制造业又是如何转移的,向什么地方转移,是不是真的撤离中国。有没有出现外资大量撤离中国的现象,从而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评价中国经济,评价外资对中国的投资。

要知道,一个国家,如果真的出现外资、尤其是制造业大量外撤现象,要么是这个国家发生严重动荡,外资感到风险越来越大了,要么这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适合外资生存了。对中国来说,社会稳定、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应当是外资更加向往的时候。而事实也证明,今年以来,很多已经在中国取得投资成功的国际知名企业,都纷纷表达了要加大在中国投资的意向和愿望,新的国际资本和投资者,也把目光聚焦中国,认为中国仍然是投资的最佳目的地,很难想象,外资撤离中国的言论是如何出笼的。特别是某些国内人士,也跟着一起嚷嚷,居心何在。

不错,在一些前些年的外资热点地区,确实出现了外资撤离的现象。但是,唱衰唱空者并没有深入了解,没有仔细分析,这些撤离的外资都去了哪儿,这些存在外资撤离的地区,有没有新的外资进入。实际上,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近年来都有撤离东南沿海地区的现象,且有的地方撤离的还比较多。原因就在于,很多外资和内资都将投资转向了中国中西部地区,转向资源比较丰富、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与印度、越南等国家相比,优势一点不弱。相反,投资环境远好于周边国家,特别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是印度、越南等国家连想都不敢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已经充分感受到中国良好营商环境的外资企业,以及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享受了足够红利的内资企业,也把目标转向了中西部地区,到这些地区再度享受发展红利、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

更重要的,在沿海发达地区寻找发展空间的人才和劳动力,看到投资者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了,也纷纷产生了“回家”“回归”的想法,随着资本和投资的转移而转移,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与亲人们在一起。即便收入没有在东部沿海地区高,但能够与家人在一起,收入低一点也是十分愿意的。自然,也给了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企业更多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而不需要再对员工进行新的培训。即便招收新员工,这些老员工也能成为师傅,以老带新,自成一体。

而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外资等也不是只出不进。从数量上讲,撤离的外资可能更多一些,从质量上看,进入的外资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看,都要比撤离的企业高出许多。留下的外资也是投资新的项目,且都是能够跟得上市场节奏和发展变化的,不是过去的简单加工制造和没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也就是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正呈现外资更新换代、质量提升、要求提高的格局,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引进外资、提高外资的质量和效率。数量上的减少,完全可以从质量上的提升得到有效弥补,投入产出、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等,则要比现在有质的提升。

也正因为如此,《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报道,也算是揭开了中国外资变动的真相——外资并没有撤离中国,而只是在空间上做了一些调整,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了。中国的制造业重心,也正在呈现东部转型升级、中西部大干快上的新的节奏,以便于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词条  美国  美国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制造业  制造业词条  转移  转移词条  
热议

 不想得癌症,一定要多推小腿

许多朋友大概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凡是得癌的人都是经络不通的人!”在中医眼里,人体的经络可以决定人的生死,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人的疾病,都和经络不通、不畅、不足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