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时代的搅局者,是投资人眼中的颠覆者,是看客眼中的淘金者。创始人Alexis是拥有25年创业经验的传奇人物,成立不到两年就登陆纳斯达克,估值曾高达人民币253亿元。如今砍掉中国4款License in产品,创始人出走另起炉灶创业,是EQRx“Me too”策略失灵了吗?从国外低价引进产品在美国市场售卖,EQRx们的故事讲不通了吗?
5月8日,EQRx发布Q1财报的同时也宣布公司战略上的调整——在研发管线方面,三代EGFR抑制剂Aumolertinib寻求合作伙伴,退回基石药业PD-L1抗体、PD-1抗体的权益,退回Lynk的JAK1抑制剂权益,聚焦开发CDK4/6抑制剂Lerociclib。就在今日,基石药业官微也宣布确认此消息,这意味着,国产4款创新药遭退回。
EQRx和基石药业的合作始于2020年10月,彼时EQRx获得基石药业PD-L1抗体、PD-1抗体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EQRx支付1.5亿美元预付款、11.52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更为外界所震惊的是, EQRx还将其管道削减到一种药物,裁员170人,超过300名总员工的一半。 回望成立之初,EQRx高举 “大规模复制、低价推出专利新药” 的旗号,叠加创始人传奇的创业经历,迅速获得谷歌风投、ARCH Venture Partner、Arboretum Ventures、Casdin Capital等大型投资机构的青睐,成为资本的宠儿,估值曾高达3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亿元),一时风光无两。
如今情况急转直下,创始人Alexis已经出走,公司裁员过半,License-in的模式对于“EQRx们”来说还走得通吗?对于国内诸如再鼎医药、云顶新耀这样早期通过License-in模式快速崛起的Biotech,现在的商业化进程又如何?
淘金者和颠覆者EQRx:
砍掉4款中国创新药,基石药业曾撑起3/4估值
EQRx的横空出世,是时代的搅局者,是投资人眼中的颠覆者,是看客眼中的淘金者。
时间回到2020年左右,彼时美国各地的支付者和立法者都对政府资助的保险计划所涵盖的某些药品的高价感到愤怒,而同一药品的价格却较低。此时虽然新冠疫情肆虐,但Alexis觉得这是一个机会。2020年初,EQRx在美国宣布成立,意为Equal Quality Rx,同质药物。与此同时,公司完成高达2亿美元的A轮融资。
从公司名字可以看出,EQRx主打Me too策略。但公司愿景很宏伟,想要成为 一个潜在的药物定价颠覆者 。进一步讲,EQRx希望凭借更低的定价,去争夺肿瘤和自身免疫药物市场。
如此有颠覆魄力的创始人有何来头?公司CEO Alexis Borisy本科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随后他作为助理顾问,在Vertex创立早期提供咨询服务长达5年。
兜兜转转Alexis在生物技术领域有25年创业和投资经验,先后参与创办了Foundation Medicine、Blueprint Medicines、Relay Therapeutics等15家明星企业,可谓是业界赫赫有名的创业者。这也能解释,为何EQRx一问世就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2021年1月,EQRx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B轮融资, 相较于A轮翻了1.5倍 。到此,EQRx累计完成两轮融资, 谷歌风投、ARCH Venture Partner、Arboretum Ventures、Casdin Capital等大型投资机构共为其募集了约7亿美元。
同年8月6日,EQRx通过SPAC上市,公司原计划上市募资12亿美元,但市场火爆,共筹集18亿美元,市场传闻估值一度超过36.5亿美元,震惊外界。
而撑起EQRx近40亿美金估值的是两款国产Me too类创新药—— 基石药业的PD-L1以及豪森药业的第三代EGFR-TKI 。其中,基石药业的PD-L1对EQRx估值帮助最大。Alexis Borisy曾对投资人表示, 公司3/4的估值来自该产品。
偏爱与中国合作是EQRx的一个显著标签。 EQRx的算盘很精明—— 从中国药企手中低价获得研发成果的授权,拿到美国市场售卖,美名其曰把美国的天价药价格杀下来造福美国人民。
世事无常,如今退回中国的创新药产品。其实,与基石药业的管线终止合作早有端倪。2022年11月,EQRx公司曾在公告中表示,根据最近FDA的反馈,EQRx认为,在美国,舒格利单抗加化疗治疗IV期NSCLC没有商业上可行的途径;公司将继续根据现有数据寻求美国以外的批准。
更为外界震惊的是, “他们的创始CEO在一年多前走了,如果创始人跳槽,那对我来说,很难再去相信他们的故事。”一位业内人士向E药经理人表示。 这在Alexis的履历更新中得到证实,2022年一月开始,Alexis动作频频,先后成为IDRx的联合创始人、Nextech Invest的Board Member以及Curie.Bio的联合创始人以及董事长。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曾经要靠“Me too”策略重塑全球创新药生态,如今也开始黯然失色。对于如此重视原研药创新能力的美国来说,EQRx的崛起与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吗?License-in的模式终究是在美国跑不通吗?
"License-in"中美大对比
单独依赖License in风险很大,自研能力很关键
无独有偶,与君实合作的Coherus,其商业模式与EQRx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成立于2010年,2014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原本聚焦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商业化,主要是从其他公司引进已上市产品在北美的权益并推向市场。
Coherus高管主要来自于罗氏和安进等公司,对生物药的生产和销售具有丰富的经验。2019年1月第一款产品UDENYCA上市后,迅速取得了商业化的成功。2020年的1月14日,Coherus从信达生物获得了IBI305(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美国和加拿大权益。次年2月,Coherus 又与君实达成合作,获得特瑞普利单抗和两个可选项目(如执行)的许可。
Coherus 看中PD-1的缘由,也是想以适合的价格策略获得美国市场一杯羹,同时帮助其进入全新的肿瘤免疫市场;另一方面也能实现从生物类似药到创新药的跨越。
Me too、Lcense in策略是国内创新药企常见的商业模式,那么国内通过License in快速成长起来的公司,如今怎么样了?
再鼎医药毫无疑问是国内License in模式的商业创新先驱之一。 通过License in模式,再鼎医药相较于其他创新药企来说步伐确实快了很多,其创始人杜莹曾是红杉中国医疗投资人。杜莹在红杉工作期间投出了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等经典案例。下海创业后,杜莹也获得红杉的投资。
2017年,再鼎医药顺利登陆纳斯达克。2018年,对于再鼎医药来说是商业化元年。2020年再鼎登陆港股后,股价也从602港元涨至1512港元,甚至被称为“最贵港股”。2021年对于再鼎医药来说,是转折的一年,4月,再鼎医药完成了一轮全球增发,募资8.58亿美元。不过好景不长,同年《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发布,国内对License in模式的风向发生突变。 当时科创板拒绝纯License in模式公司IPO的说法充盈着整个行业。
对于以License in为主的再鼎医药来说,商业化能力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再鼎医药2022年的财报显示,公司四款已上市的license in产品的销售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包括尼拉帕利、爱普盾、擎乐(瑞派替尼)以及纽再乐(甲苯磺酸奥马环素)。
而有着“小再鼎“称呼的云顶新耀的商业化从去年开始,2022年8月,云顶新耀将刚刚获批的ADC新药戈沙妥珠单抗(Trodelvy)卖回给吉利德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放眼知名MNC们的发展历程,全球TOP10药企中有八成的公司,有七八成的管线都是通过收购或者合作而来,但为何跨国药企多年屹立不倒,原因之一是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
其实再鼎医药、云顶新耀除了License in模式外,都在强调自研能力。再鼎医药也是最先构建自主研发团队的公司之一。而云顶新耀的自主研发的布局也早已开始,2021年4月,公司挖来强生的杨炜博士担任首席科学官,目前公司早期研发团队中高层岗已经就位,自研团队规模超过60人。
早期凭借license in的方式快速完成产品管线搭建和临床进展推进,“再鼎们”是早期License in模式红利下的辛运儿 。但对于License in公司来说,产品上市后的盈利能力十分关键,否则早晚有一天会出现大的问题。对任何一家Biotech来说,商业化都是一个坎,对License in公司更为重要,毕竟池子就那么大。
任何一家创新药企都有研发出伟大药物的梦想。长远来看,对于凭借License in崛起的“再鼎们”来说, 接下来的主线任务是提高自研产品的“造血”能力,而非依赖于License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