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琼山区甲子镇新民农场白石村的水田里,工人使用水稻插秧机进行插秧。记者 苏弼坤 摄
春日耕作忙。
经过连日来的平整治理后,琼山区甲子镇新民农场白石村里零散的田块已连成了规整的大片田地。
“这块地原本都是荒田,分散在农户手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润恒汇民(海南)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为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农田土地价值,该公司与村集体签订合同,从农户手中流转经营权,重新整片开垦种植农作物,并重新规划了沟渠、机耕道。“等到水稻收割后,这些田地里还将换茬种植其他作物,农忙时雇用村民到农田里工作,可以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该负责人说。
经过土地平整,60亩荒地田块成方,沟渠成网,更便于机械化耕作、社会化服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4月10日下午,海口云阁收割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明胜如约来到白石村,驾驶水稻插秧机在水田里忙碌起来,伴随着“隆隆”的耕作声,一畦畦田地铺上新绿。
“合作社提供代育秧、代翻耕、代插秧、代管理、代防治等社会化服务,既可以提供‘套餐’,也可以单独‘点菜’。”陈明胜告诉记者,从今年春节到现在,该合作社已服务超过100家农户,服务面积超过2000亩。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专业团队提供的规模化服务,这样的耕种模式不仅每亩能节省100元左右的成本,还能达到总体增产10%~20%的效果。此外,合作社提供的育秧服务可以智能化控制光照、湿度、温度等关键指标,以此匹配农机的使用需求。通过机器自动定位、合理密植后的秧苗更有利于后续机械化作业。
“以前一个人插秧,干一天也只能完成7、8分田,现在插秧机一天就能插20多亩。”白石村村民张丽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们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利用机械化种植节省下的时间外出打工,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来源:海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