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电视剧《胡同》:不改的「青年精神」,不老的「青春价值」

时间:2022-10-22 06:01:02 热议 我要投稿

青春,是电视剧创作的一大母题。

剧里的青春常有,但电视剧《胡同》里的青春,却不常见。

那么,为什么要做这样一种,「不一样的青春」呢?

上篇:不一样的青春

关于青春的母题,千百年来、千百年后,都不会变。因为「人」只要是「人」,无论怎样时空物换星移,青春总是关于那几个关键词、那几个主旋律。

只是,同样的关键词,依然会有大小之别。

那么,什么是「小青春」与「大青春」之别呢?

比如,所有青春的气质都是类似的,都是「热血」的。

只是,青年为什么而热血,决定了大小之别。

《胡同》里的热血,不只是为了个人主义的成功也好,兴趣也好——虽然这也很重要,而是将个人的热血奋斗,融入时代的热血洪流里,用自己的热血铸就时代的滚烫。

它向我们刻画了一个热血而纯真的年代:

第一篇章,50年代的胡同青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有田枣这样纯粹的热血青年,她心心念念想当街道积极分子、居委会主任,但她对名、对利,毫不计较,「我不要钱,不要职务,只要能给街坊邻居做事儿,我高兴!」有大勇这样勇敢的热血青年,「我想报名参军,我想保家卫国」。

第二篇章,80年代的胡同青年,改革开放之初,有孙晓敏这样的「外冷内热型」的热血青年,性格沉稳、内敛果断,为胡同创业青年们提供最坚强的后盾;有林卫东这种「人精型」的热血青年,头脑活泛、生命力旺盛、点子层出不穷,是中国第一代有创业精神的创业青年。

于是,你看到的,不仅是他们成为了一名热血的青年,而是他们也成就了一个热血的年代。

第一代年轻人的热血,灌溉了我党扎根基层的土壤。尤其解放军刚进城,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正是得到这些胡同热血青年的帮助,才让症结得以突破、社会得以稳定,可以说,没有基层工作的保证,就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

第二代年轻人的热血,扬起了改革开放浪潮的风帆。是新一代有着「开放」新思想的新基层青年,把高屋建瓴的思想落地成激发效能的实践,让社会生产力的机器动起来、转起来,才成就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40年。

中国,从稳定走向繁荣,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基层的中国热血青年」。

比如,所有青春的主题也都是类似的,都是关于「成长」的。

只是,《胡同》的「成长」,做出了更丰富的层次。

它有通常青春母题叙事中、备受观众欢迎的「个人成长」。尤其年轻观众,更喜欢看一路成长、一路开挂的故事。比如在第一篇章中,田枣就是这样一位「逆袭」的大女主,她从一个大字不识、意气用事的「胡同串串」,逐渐成长为一位有文化、有担当、有组织、有纪律的基层干部。

但更可贵的是,它还有通常青春母体叙事中,少有所见的「代际成长」。《胡同》的巧思在于,它用了一个胡同里的三代青年,且是一个家族里的三代女性作为青年代表,第一代作为姥姥的田枣、第二代作为妈妈的孙晓敏、第三代作为女儿的林悦,去完成青年精神在跨越70年间的传承与成长。

你看到的是,中国青年一代更比一代强。第一代的田枣,起点是大字不识的文盲,第二代的孙晓敏,起点则是夜校女学生,第三代的林悦,起点则是女高材生。这就是体现在教育条件、文化素质上的「代际成长」。

你看到的是,中国青年精神不老。一代青年,面对自然规律,有成长便会有衰老,有进步也会有落伍;但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却能穿越时间周期,接棒青春使命,始终年轻。比如进入80年代,从50年代走来的田枣,已经在意识上,不太能跟得上开放的新思潮,她表示疑虑、她表示困惑,但是,在新时代中成长的新青年孙晓敏,就很能理解这个时代的新精神、新需求。这就是在理念上、在认识上的「代际成长」。

这一家子,恰是中国新青年精神、中国新青年成长的一个缩影,就是在这样的血脉相连、代代传承中,一代又一代新青年成长起来了,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精神传承下去了,他们始终年轻,始终蓬勃,始终新锐。

因此,所谓的《胡同》里的「大青春」,大就大在——

它不是一个人的「小青春」,而是三代人的「大青春」;

它不是止于小情小爱的「小青春」,而是融入时代大江大河的「大青春」。

下篇:为什么要做不一样的青春

那么,为什么要提供这样一种「不一样的青春」呢?

尤其,对于芒果TV这样一个有着强烈青春基因的平台,意欲何为呢?

原因在于,在青年人建构生命价值的舆论场上,需要听到更多元的声音,看到更多元的人生,得到更多元的参考。

关于青春的母题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小青春」里的「大人物」,多是成为学霸、成为总裁,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万众焦点,这是目前「市场主流」的青春书写方式。

而在《胡同》之下,建构的则是「大青春」里的「小人物」,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扎根基层之中,平凡而热血、简单而鲜活的另一种青年存在方式。

后者,是更大众的,也是更现实的。

它让青年人看到,不在云端,而在基层,同样也可以活出令人尊敬的一生——

一方面,这样的一生,是有社会贡献的。比如《胡同》之中的三代基层女性,第一代贡献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解放,第二代贡献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基层盘活,第三代贡献于新时代旧街改造的民生建设;

另一方面,这样的一生,也是有社会地位的。比如田枣从「枣儿」变成「枣姨」,30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让她成为这一片最有威望的人;比如孙晓敏成了胡同创业青年们的「敏姐」,大伙儿也玩笑也认真地说,「现在我们就认一句话,跟着敏姐走,顿顿小啤酒」「现在这片的兄弟姐妹啊,就认晓敏」。

这样的人生,怎么不值得艳羡?怎么不值得向往呢?

而为了让这样一种新的青春价值观,能让更多青年人接收到、采纳到,《胡同》也特别邀请了在年轻观众群中,有年轻路人缘的优秀青年演员出演,比如赵露思、蔡文静、关晓彤、侯明昊、林一等。而《胡同》又是一个非常特别的「青年年代剧」的创意,大部分的年代剧没有太大空间容纳这么多的年轻演员,但是《胡同》通过一条不变的胡同承载三代变化的青年,就扩容了青年演员在作品中的渗透力,由此形成对青年观众的一个聚拢。

而芒果TV正是通过这样一部能够聚拢年轻人、渗透年轻人、打穿年轻人的剧集设定与演员阵容,将这样一个承载不一样青春观的作品,直击青年群体。让社会舆论上,对成功价值观、自我实现观,有了更多的补充、更多的选择,同时,也是对那些,正在基层工作、即将投身基层工作的年轻人的一种感召、鼓励、唤醒。

1号结语

青春,是个不老母题。

我们要做青春,更要做有「青春价值」的青春。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对青春这一母题,进行不断反省、不断追问,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青春,什么是有意义的青春,什么是有格局的青春?

我们需要更多的作品,在青年精神上多走一步,在青春价值上多想一些。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但需要一些有「青春价值观」的作品,更需要一些有「青春价值观」的平台的原因,后者能够推动前者,有组织地创作、有序地生产。

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芒果TV这些年正在致力的事业——

给青年以赋能,让青春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