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议

云浮市新兴县委书记、县长陈哲江: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

时间:2022-08-30 18:55:07 热议 我要投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在新起点如何扛起政治责任,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南方农村报特推出“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栏目,透视各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路径、成效、经验与部署等,敬请垂注。

村容村貌整洁美丽、富民产业联农助农、党建引领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群众幸福。近日在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代表云浮市参加的新兴县通过镜头展现了近年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明显成效。新兴县县委书记、县长陈哲江充满自信地为新兴打Call——“乡村振兴,来看新兴。”

2021年,新兴县GDP实现308.91亿元,同比增长9.9%,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通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积蓄,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新兴县取得累累硕果。

日前,陈哲江在接受南方农村报专访时表示,接下来,新兴要强化与大湾区联动传导,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把新兴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当好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奋进全国百强县。

抓抢融湾发展机遇

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

“我们将坚定对标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要求,紧紧扭住‘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的职责使命,积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奋力开创融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陈哲江表示,新兴县的发展战略很明确,就是紧扣市委“东融湾区”策略,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融湾先行示范县。

象窝山景区结合茶文化特色推出茶旅体验游项目,大力发展以茶为媒的绿色茶旅经济。

在陈哲江看来,新兴抓抢机遇具有多项优势。“首先是产业基础殷实。新兴三产均衡、各有特色,一产有以温氏股份为龙头的现代农牧产业,二产有以凤铝铝业、凌丰、万事泰、新豪轩、新合铝业等企业为龙头的金属制品产业,三产有以龙山旅游度假区、天露山旅游度假区、翔顺金水台温泉小镇、悦天下生态度假区、象窝山生态园为引领的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二、三产业正趋于高质量融合发展。”陈哲江指出,新兴还拥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等多个头衔,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有国家和省、市重大改革试点的全方位政策支撑。

此外,新兴绿色发展潜能充足,长期保持生态优良的绿色发展底色,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潜力更大、后劲更足。“而且我们人文底蕴深厚,禅文化品牌影响力深远,是文化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与大湾区经济社会互融共通上有着独特优势。”陈哲江说。

六祖镇镇标

同时,新兴县着力打造以“纵横1·9·9、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陈哲江介绍,新兴以域内纵横9大路网为链,打造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新城、车岗、太平、六祖、里洞、簕竹、河头、天堂、大江9个镇,构建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开放互动的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引领全县199条行政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如里洞镇以“生态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农业”模式推动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做大做强,全镇种植特色农产品超4000亩,发展电商客户8000多个,镇域旅游消费正向亿元迈进。

用好产业园平台

筑牢湾区农产品安全供给地

近年来,新兴县加快调整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农业发展快速道,逐步确立了粮食、畜牧、禽畜、水产、水果、茶叶、凉果、米粉、蔬菜、花卉、南药等支柱农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品种良种化、流通社会化”的农产品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37.23亿元。

“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民生大事。”陈哲江表示,新兴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工作,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和监督管理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守牢基本农田和耕地红线。大力推广整治撂荒耕地经验,加快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完善农田水利配套,完成省里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禽畜疫苗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严格落实县级储备粮规模,足额落实成品粮油储备,完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确保粮食市场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依托19个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产业,深入推进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龙山塘村的航拍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据陈哲江介绍,新兴县以温氏股份等农业龙头企业为“引擎”,全面实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现已成功创建六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1个国家级产业园为龙头,5个省级产业园为骨干的“1+5”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以及创建了簕竹镇、太平镇和天堂镇3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和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5个、专业村31个。

接下来,新兴将充分发挥“1+5”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快进度建设新兴县丝苗米产业园、新兴县茶叶产业园及广东省畜禽现代种业功能性产业园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创建更多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打响“优质鸡猪、高端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水果、生态水产、有机茶叶”六大特色农业品牌,全力打造湾区农副产品“安全供给地”。

坚持“消薄+致富”

激活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近年来,新兴县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2021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中超过20%投向了乡村振兴领域。陈哲江指出,农业农村是新兴县最大的“潜力板”,新兴将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推动新兴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

首先要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一方面要围绕温氏股份这张“名片”,打造千亿现代农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用好“1+5”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及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同时,完善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粤字号”“圳品”农业品牌。

其次是要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带”创建,把县内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旅游、精品民宿、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全力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三,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县域经济基础。坚持把“‘消薄+致富’,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县级书记项目抓紧抓实,进一步整合驻镇帮镇扶村力量、盘活镇村资源资产,通过“镇企联建”“政村企共建”“村村联合”“村社联动”等方式,持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聚力把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筑牢夯实。

对话>>>

推进“赋能强镇兴村富民”改革 促进县镇经济流通融合

南方农村报:新兴县位于北部生态发展区,将如何做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平衡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陈哲江: 我们结合打造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以县域新型城镇化为方向规划构建“两轴四片多组团”县域空间布局,即沿G359国道形成东西向融湾产业发展轴、沿S276省道形成南北向城镇综合发展轴,建设东部产业融合区、南部生态旅游区、西部特色农业区和簕竹现代农牧区等四个功能区,推动不同功能区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促进东成产业、稔村产业、水台空港产业等多个产业组团发展,形成大县城、向东融湾、组团式发展的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牵引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新兴坚持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制胜法宝,把发挥生态优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以绘就绿色风景、发展绿色经济和推动绿色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构建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实现县域经济的腾飞。

南方农村报: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新兴县将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哲江: 我们将聚焦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县域发展空间不足等制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坚持“打破思维定势‘反弹琵琶’”的工作方法,全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一是坚定融湾主线不动摇。全力承接湾区优质产业转移做强先进制造业,力争引进一批投资额超30亿元的生态环保、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

二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新成工业园省级高新区的新优势,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夯实科技转化基础。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多元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不断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完善一企一策、领导挂点、首问负责等机制,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推动市“稳外贸16条”直达基层、惠及市场主体。加大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农村水电路气网邮等设施提档升级,以高水平政务服务、发展环境与大湾区深度接轨,把新兴打造成湾区投资“旺地”。

四是强化要素支持保障。及时谋划、梳理、申报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深入开展内部挖潜,加大增减挂钩、垦造水田、闲置土地利用、企业用能统筹分配等工作力度,全力保障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动我县“九大人才计划”落地落实,聚焦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精准发力,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制度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五是激发镇村经济活力。深入推进“赋能强镇兴村富民”改革,用好上级财政资金,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县域、镇域高效联结的商业体系,促进县域、镇域经济有序流通、互促融合。加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推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力量和帮扶资金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记者】卢晓科

【统筹】袁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