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坐拥百亿企业,以35亿身价登上福布斯排行榜。他从一个农民到知名企业家,经历人生的跌宕起伏。
然而因为一件收购案,不仅让企业的辉煌断送,还节节败退,最终被列为失信人。高开低走的人生际遇,人到晚年却潦倒落幕。
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递商业智慧。本期财商志带你走进朱新礼的创业故事。
朱新礼
朱新礼出生于山东省沂源县一个农民家庭,祖辈世代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而到他这一代,正赶上了国家发展的好时候,朱新礼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做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
为了改变现状,他决定学习修车。因为这个上手最快,不需要学历,专业性也不太强。下定决心后,他花费了几天时间就弄清楚了汽车的原理。
他承包了一辆卡车,开始跑运输。因为懂得汽配维修,所以他的运输生意做得很顺当,很快就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他靠运输挣了几十万,家里盖了新房,又买了新车,成为了乡里乡亲羡慕的对象。
因为他发家致富的经历,乡亲们对他很看重。在村里举行村干部改选的时候,他就被推举为村委会主任。
而他也特别争气,上任后工作特别积极。为了带领村民一起致富,他到处跑着找专家、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为了让村里的项目尽快投产,他每天都在一线忙碌,甚至母亲病故都没有看到最后一眼。
而他的努力也的确换来了好结果,村里的项目陆续投产,他带领村民们将人均收入270元提升到900元,货真价实的为村民们带了富裕。
而他作为优秀村主任也被媒体报道,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随着改革春风的深入推进,他看到商机,开启了再次创业的想法。于是他辞去了铁饭碗,下海经商。
下海经商
因为之前考察项目的经验,他发现果农们有很多水果腐烂卖不出去,丢弃在路边。他承包了县里的一个快倒闭罐头厂,身边许多人不理解他的举动。
而面对周围人的风言风语,他也不在意,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也很有信心可以做好。
1992年,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谁也没想到,朱新礼的目标是要做果汁。
当时没有合适的设备,去银行贷款也碰壁,于是他就想到了去德国工厂借设备。而当时对外开放的势头,德国工厂也很好说话,不仅借了设备,还安排了德国专家来指导。
一年后朱新礼的第一批果汁生产完毕,然而当时的国内还没有喝果汁的习惯,于是他就瞄准了国外市场,开始在德国做产品推广。
在异国他乡,对周围环境不熟悉,语言也不通,但是这些都没有吓倒朱新礼。通过各种方法,他在德国拿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万美元,完成了大家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这次尝试后,朱新礼的信心大增。他决定走出老家去更大的地方闯荡,于是他带领员工去北京建立厂房。
有人觉得他冒进,而他常说,风险肯定有,但是怕风险,就一辈子成不了大事。在朱新礼眼里,高风险带来高收益,而他敢于冒险。
汇源果汁
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三年时间,他就在北京站稳脚跟,不仅建了生产基地,还建了纯净水厂,引进了15条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产业升级。
而真正让汇源果汁知名度大增的是在央视播出的一则广告。1996年汇源以7000万竞标了央视一个5秒的广告。
在《新闻联播》播放的黄金时段,他的广告语是“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从此,汇源开启了所向披靡的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
资本之路
朱新礼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喜欢挑战的人。为了让汇源做大做强,他想到了资本的力量。
2001年,他找到当时的资本巨头德隆集团,对方用5.1亿购买了汇源51%的股份。
搭乘了资本的快车,汇源开始全国的布局之路。他在全国收购了26家果汁生产基地,密集型的建厂,投入生产。
两年之后,德隆资本出现资金链危机,而当时汇源正在鼎盛时期,朱新礼便决定把德隆集团名下剩下的汇源公司股份买回来。
而且他仅用了2天时间就凑够了5.3亿,成功把汇源集团的股份攥在自己手里。尝到与资本合作的甜头后,他开始更深入地与资本合作。
他跟统一合作,成立“汇源果汁控股”。他卖出汇源股份给商业银行,吸引资本进来。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提升市场估值,为上市做准备。2007年汇源果汁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牌。
转折
然而谁也没想到,朱新礼会在汇源上市一年后将公司卖给可口可乐。也就是这个举动,断送了汇源的好前程。
可口可乐集团预计用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全部股份,这也是可口可乐在国外最大的一笔收购计划。
然而国内对朱新礼的这一做法意见很大,很多人觉得把本土品牌卖给外国公司是背叛。而在朱新礼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商业举动。
在他眼里做企业就像养猪,猪养大了,卖掉也是理所应当。可是让朱新礼没想到的是,国家反对这一收购计划,因为违背了《反垄断法》。
朱新礼的这个计划夭折后,汇源果汁的发展也大受影响。
“一落千丈”
早在没有收购之前,朱新礼就做好了被收购的准备,在企业内部做了大规模的裁员。可是收购计划搁浅后,公司的现有人力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都说商场如战场,汇源果汁失去先机后,后面就开始节节败退。在往后的几年时间里,汇源果汁开始了亏损之路,从2009年到2016年,连续亏损,到2017年负债率高达51%。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新礼也做过很多尝试和改变。但是时代变了,汇源的朱氏家族管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导致很多计划和改变都无法落地执行。
朱新礼曾经聘请过业内知名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他们走马上任不超过两年都纷纷离开了。
而且每一任经理人的策略都不同,这样导致对经销商的承诺无法兑现,对内对外都是消耗,汇源的口碑也被断送了。
朱氏家族对汇源的管理思路也很陈旧,他们做宣传的方式还很单一。2018年了,还依旧在央视做广告,然而那时候市场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汇源的颓势哪怕是朱新礼亲自挂帅也难以扭转。他顺应市场发展,尝试做过一些新品。
但是因为朱氏家族的管理,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而朱新礼念旧思想太严重,对于同乡情谊太挂念,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
时至今日,也只能说一句成败都在一念之间。当初朱新礼顾及同乡情谊,带领大家一起创业。如今他也是不舍乡音,拖垮了整个汇源。
谁对谁错如今已经说不清楚,只能说一个企业要想保持先进性,就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长盛不衰,屹立不倒。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