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群星闪耀的宇宙中,无论是在哪一个方向,我们都可以观测到大量的恒星,然而宇宙中的恒星并不是永恒闪耀的,当恒星内部的“核聚变燃料”消耗殆尽的时候,其主序星阶段也就走到了尽头。
在此之后,不同质量的恒星将会有不同的演化方式,其中小质量的恒星会平稳地演化成白矮星,这是一种以“电子简并压”来抗衡引力坍缩的致密天体,虽然白矮星的核心不再产生能量,它们依然能够凭借其残存的热量发光,从而被我们观测到。
中等质量的恒星则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随着时间的推移,恒星外层的物质会被大量抛离,进而形成一片绚丽的行星状星云,而其残留的核心,则会演化成一颗白矮星。
大质量恒星则会发生壮丽的“超新星爆发”,在猛烈的爆炸中,恒星的大部分物质都会被抛洒到宇宙深空,而根据质量的不同,其残留的核心可能演化成一颗中子星,也可能演化成一个黑洞。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即便恒星的主序星阶段走到了尽头,也应该不会凭空消失,它们要么会渐渐地变暗,要么就是会在宇宙中制造出很大的动静。然而实际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因为有研究表明,短短70多年,就有800多颗恒星离奇消失。
这项研究来自一个名为“VASCO”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由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于2017年组成,其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对过去不同时间段的天文观测记录进行对比,看看是否存在异常现象。
在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对海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仔细对比,其中最古老的数据可以追溯到1950年,早在2019年的时候,该团队就发表论文称,已经发现了100颗离奇消失的恒星,而随着研究的持续,这个数字一直在增加,迄今为止,离奇消失的恒星数量已经有800多颗了。
为什么要说这些恒星是“离奇消失”呢?原因就是它们的消失过程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即:在过去的某一时间点存在,而在接下来的某一时间点,就突然消失了,既没有“渐渐地变暗”,也没有“在宇宙中制造出很大的动静”。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800多颗恒星离奇消失,会是外星文明的杰作吗?实际上,“VASCO”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搜索外星文明可能存在的证据,所以该团队提出了以下3种与外星文明有关的猜测。
1、外星文明可能会在恒星的周围建造巨大的能量收集装置,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戴森球”,根据这种设想,如果“戴森球”能够将整颗恒星包裹在其中,那么恒星发出的光就会被其遮挡,在我们看来,恒星就离奇消失了。
2、这可能是外星文明在宇宙空间中建造的巨型信标,当它们处于“打开”状态,或者它们发出的光线正好指向我们,那么在我们眼里,它们就像恒星一样,而当它们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它们发出的光线没有指向我们,那么在我们看来,这些“恒星”就离奇消失了。
3、这些所谓的“恒星”,可能是外星文明建造的巨型星际飞船,当我们发现这些“恒星”离奇消失的时候,它们只不过是飞走了。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根据笔者的理解,这种猜测应该是这样的:外星文明可能掌握了类似“虫洞穿越”这样的超空间科技,但在进行超空间飞行之前,可能会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将大量的能量聚集起来,在我们看来,这就与恒星差不多,而当星际飞船启程的时候,就会因为进入了类似“虫洞”这样的时空隧道而瞬间消失。
不得不说,在以上的任何一种猜测中的外星文明,其科技都可以说是高得令我们难以想象。当然了,外星文明并不是唯一的解释,实际上,天文学家们也从自然现象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这可以分为以下4种观点。
1、过去的观测水平相对较低,很可能将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宇宙高能事件(如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等等)释放出的强烈光线错误地标记为恒星。
2、这些恒星有可能被黑洞吞噬掉了。
3、那些遥远的活动星系核,有可能在过去被错误地标记为恒星,当星系核停止吸积物质时,我们也就观测不到了。
4、这些恒星可能是“失败的超新星”,从理论上来讲,大质量恒星在特定情况下不必经历超新星爆发而直接坍缩成黑洞,毕竟在过去的观测数据中,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例子。
比如说位于天鹅座方向的一颗名为“N6946-BH1”的恒星,在2015年的时候就从光学视野中消失了,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在中红外和近红外波段上发现,它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直接坍缩成了黑洞。
可以看到,虽然以上4种观点看上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观点其实都是描述的小概率事件,想要以此来解释“短短70多年,就有800多颗恒星离奇消失”这种现象,就显得有些勉强了。
对此,“VASCO”研究团队的天文学家比阿特丽斯·维拉罗尔 (Beatriz Villarroel)表示:“任何足够先进的科技都与魔法无异,假如从自然现象的角度无法合理地解释这种现象,那外星文明的影响就会是更有可能的解释。”
当然了,不管是“外星人的杰作”还是基于自然现象的解释,都只能算是猜测,具体是怎么回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