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都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意见不同欢迎留言讨论
最近评文遇到了一篇年代文,实在很好看,于是狂扫了一堆年代文,今天抛砖引玉来分享一点小看法~
首先是背景选择。年代文,顾名思义,故事一般发生在近代现代的三四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需要注意的是,背景年份不能太靠后,比如八零末和九零初,就不是个好选择。
年代文已经火了一阵子了,各个榜单中都有许多,随便一搜就能看到,大部分都集中在六零年代、七零年代和八零年代初。
为什么宁愿看起来扎堆重复也要选择这些年份做背景呢?因为选的早吧,比如三四十年代,那主角就要抗日、内战、大跃进、饥荒、文革……在这个整体都是暗色调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纵有通天之能也很难自个儿亮起来,只能独善其身。还没过上好日子呢就要老去,白发苍苍迎接新时代。
所以选择这些年份的年代文就少。写的好的也有,但多数人会选择避开。
选择60/7080初有什么好处呢?在于这时候艰苦岁月已经即将过去,黎明就在前方,天然的,主角就具备了从低谷走向高潮的一个故事轨迹,好展开,也更符合人们的期待:在最美好的年岁迎来光明的时代,在时代洪流里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历史做出一番成就。
这种成就感让读者能够共情主人公那种期待、兴奋的小心情,甚至感受下时势造英雄的气氛。因为心中有光明的未来,对于主角暂时的物质贫瘠、种种苦难,都更容易接受,并发现其中的乐趣。
再早一些,比如30年代,光明迟迟不到,等起来费劲;再靠后一些,80末吧,经济已经发展起来了,于是少了从无到有,从僵硬到生机勃勃的过程,很容易失去年代文的独特感觉。
而且这个时间点晋江读者很多都出生了或者有记忆了……我们看年代文,有种“戏说”的感觉,但是戏说的内容是自己经过的时代,那趣味性就会少许多。
还是距离产生美吧~
其次,年代文一般具备美食和邻里亲戚的内容。这也是年代文独特的背景造成的,物质匮乏,如何解决衣食住行是主人公必须面临的问题;国企、部队等各种大院,乡亲们聚族而居,亲戚抱团,来往也很多。于是年代文具备了美食文和宅斗文的一些特性。这两点也几乎是年代文不可缺少的要素。
假如一篇年代文,主角不为吃喝发愁,也没有极品亲戚、同事、朋友等,那这篇年代文就失去了这一类型的优势,不知道靠什么才能补回来。
以上是15期的内容啦,ღ( ´・ᴗ・`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