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趣店上市而成为舆论媒体焦点的现金贷,似乎并没有受到各种负面新闻的影响,依旧是各路资本、机构争相抢入的领域。之所以会形成反差如此强烈的现象,其原因就是现金贷虽为人诟病,但其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并不具备明确的监管政策规范,加之畸高的利率,使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机构都能赚取高额利润,故而倍受市场青睐。
虽然现金贷业务如今十分火热,但在爆火的市场背后,却暗藏着实际利率畸高、风控缺失、暴力催收、高坏账率、信息披露不透明、隐形加杠杆等多重风险。由于相关平台、机构巧立名目,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隐蔽手段加收各项费用,使得现金贷业务的实际年化费用远超民间借贷规定的36%上限,加上高额的逾期罚金,借款用户面临的还款压力十分巨大,正因如此,现金贷市场中的坏账逾期、暴力催收等事件才会层出不穷。就连趣店这种已经上市的公司,在其招股书中也明确显示,在2016年的交易当中,趣店大约59.5%的交易的年化收益率高出“36%”上限,而之所以像趣店这样依靠现金贷业务的公司,仍能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帜“招摇撞骗”,根本原因就是监管的缺失。
面对监管红线,一些现金贷平台往往会采取将利息水平降低,但提高其他服务费的做法打擦边球。类似服务费、咨询费、审核费、账户管理费等等费用,均是此类平台惯用伎俩,还有的平台利用“砍头息”的方式来提高利率,所谓的“砍头息”就是在给借款人放款时,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等金额。这样的违规赚钱手法,似乎已经成为了现金贷市场中的普遍“共识”,原因就是监管的不明确以及空白,让各平台、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违规操作,而不用担心被披露、追查、处罚。因此商业银行、电商巨头、消费金融持牌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小贷公司才会争相进入这个最容易赚钱的领域。
目前想要解决现金贷的乱象,进一步规范现金贷市场,在明确监管部门后,监管急需根据现金贷市场特点,为其制定合适的规范政策。这里可以充分借鉴P2P的监管规范过程,首先监管部门向现金贷平台集中发布预定方案,并征求各方意见,例如在借款利率方面,显然民间借贷规定的36%上限不足以满足现金贷业务的需求,那么如何平衡市场风险与平台运营成本,就需要监管与从业者双方共同协商。在监管政策推出后,就像之前的P2P一样,随着合规业务的增多,平台的运营成本会不断上升,行业门槛也就随之提高,淘汰期过后,留存下来的都是规范合规、且具有一定实力的平台,市场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针对现金贷的畸高利率,监管部门可对现金贷平台的贷款利息进行如下规定:明确服务费、手续费等费用的归属,若小于一定数值,实际借款利息可加上服务费、手续费等费用,但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当借款额度大于某一数值时,实际借款利息便不能超过36%上限,这样既保障了现金贷平台的盈利,也能够降低逾期坏账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