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

时间:2022-04-19 14:01:28 热评 我要投稿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中国生态美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引进介绍西方环境美学为其开端。但从21世纪初起,中国学者就开始关注中国本土传统生态审美智慧,并开始与西方对话,即进入跨文化研究。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为其重要理论支撑,反对人类中心论,力主生态整体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家园。由工业革命时期人类为自然立法发展到生态文明时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中西之所以在生态美学领域能够形成跨文化研究,是因为两者具有共同性。共同性之一是生态问题是中西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资源紧缺型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可耕地、淡水与森林等资源偏少,保护自然环境成为紧迫的社会问题。另一个共同性就是中西生态美学都具有某种反思性与融合性,即对传统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与超越,并且倡导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性,中国21世纪初已经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次,是相异性。相异性使得跨文化对话具有足够的空间,也使得中国生态美学得以发展。总之,中西生态美学在相同性前提下具有明显的相异性。

其一,中西方存在“生态”与“环境”之辩。西方学者特别是英美学者力倡环境美学,并且对于“生态”一词多有异议。美国著名环境批评家劳伦斯·布依尔认为,生态批评是一种知识浅薄的自然崇拜者的俱乐部,而环境更能概括研究对象,体现文学与环境研究的跨学科性。中国学者则认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之争涉及人类中心与生态整体两种不同的哲学理念。中国学者从三个方面论证“生态”-词优于“环境”。字义上,“环境”具有“包围、围绕、围绕物”之意,是外在于人的二元对立,“生态”则具有“生态的、家庭的、经济的”之意,是对于主客二分的解构;内涵上,“环境”一词具有人类中心论的内涵,而“生态”则是一种生态整体论;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生态”一词更切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文化模式,而环境美学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相接轨。

其二,从生态文化的发生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文化是一种原生性文化或叫做“族群原初性文化”,是在原始形态农耕文化中形成的亲和自然的文化形态。而在西方文化中生态文化是一种反思的后生性文化。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强调“天人合一”,因而生态文化是中国古代的原生性文化。中国哲学以“天人相和”为其文化模式,中国古代艺术基本上就是一种自然生态的艺术,山水画自魏晋以后成为画之正宗,山水诗文甚为发达。而西方古代是一种科技文化,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它的生态文化是20世纪产生的反思的后生性文化,是对工业革命破坏自然进行反思的产物。它也借鉴了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传统文化。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引用《论语》中的“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作为其亲和自然之依据。

其三,中西方生态美学的话语也有差异。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生态美学话语。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主要使用“阐释学”的方法与话语,英美分析美学之环境美学主要使用科学的“分析”的方法与话语,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态审美智慧则使用“生生”的古典形态的特殊话语。

(摘自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中西差异》,有删改)

材料二:

生态美学引发了艺术观念的生态转型。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美学理论的核心问题,艺术曾经长期占据美学研究的中心地位,黑格尔甚至将美学视为艺术哲学,同时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现代美学从其主体性思路出发,通常高扬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用表现论来解释艺术现象,将艺术视为艺术家表达情感世界的自由创造。根据这种艺术哲学,自然仅仅是艺术家用来创造艺术品的原材料,其逻辑与现代工业生产完全一致:自然事物可以由人类随意加工和改造。与此相反,生态艺术美学则认为,自然自身有着远为人类所不及的巨大活力与创造力,天才的艺术家无非是自然之子,其艺术创造活动无非是一个“代自然立言”的过程,无言的自然通过艺术家的“代言”活动而表达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与内在目的。

国内外生态美学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生态美学以生态学为理论范式,将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审美互动作为理论基点,将人类的审美偏好及其生态后果作为重要的理论命题,站在是否有利于生.态系统之稳定与平衡的高度,探讨审美价值、审美满足与生态健康之间的矛盾及其化解之道,其核心主张是承认自然的优先性,努力将审美愉悦与生态关怀统一起来。这种形态的美学理论不但有助于反思和批判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而且有助于引导人们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摘自程相占《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学者都关心自己所处环境的生态问题,因此,他们在生态美学领域能够进行跨文化研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

B.对“生态”与“环境”的理解不同,引发了中西学者的论争前者认为“生态”比“环境”好,后者则倡导环境美学。

C.无论是使用“阐释学”“分析”的方法与话语.还是使用“生生”的古典形态的特殊话语,都取决于各民族的审美方式。

D.生态美学以生态学为理论范式,重视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探讨审美与生态健康之间的矛盾,以发现化解之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生态美学的差异性可以给跨文化对话提供空间,要想发展生态美学,就应该研究中西生态美学的差别。

B.通过对比中西学者关于“生态”与“环境”的阐释,可以看出中国学者比较理性,分析有理有据。

C.西方生态文化是一种反思的后生性文化,是对工业革命破坏自然进行反思的产物,也借鉴了东方传统文化。

D.从生态艺术美学角度来说,自然具有人类难以企及的巨大活力与创造力,艺术家也只是“代自然立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生态美学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天地与我为一”思想 B.王羲之等人流觞曲水

C.园林设计注重“写意” D.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生态美学研究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子的脚

张淑清

这双脚骨节粗大,右脚大脚趾有些朝外偏。十岁那年夏天,去稻田抓青蛙,碰到队里的柴油机突突突轰鸣着,从池塘抽水浇灌秧苗。他顽皮,上前去摆弄铁家伙,不料被飞下来的铁把手砸到右脚,大脚趾甲掉了,生长的方向移位。

他跟在爹娘后面上田里种苞米、插秧、收谷物。娘纳的千层底布鞋,还散发着布料的香味,他舍不得穿,干活,和伙伴们耍,就脱了鞋,光着脚。

他的脚很早接触了大地、沙砾、树枝与荆棘,也一步一步丈量着他的成长。他歪歪扭扭推着独轮车,帮衬爹自山谷一车一车推回石头、黄泥,又一锨一锨将河沙盛.上车运到院口,一家人披星戴月,返修了五间草苫房。爹在夜晚的月亮地,对他说:“好好读书,将来去城里混个人样。”他伸手捏着大脚板,说:“不去,就在山里守着你和娘。”

娘坐在马扎上,剥着落花生。娘说:“娃的大脚板就是做活的命,别逼他。”

爹叹了口气,继续编筐,明天早起,要翻几座山去镇子里卖柳条筐。

日头卧在东山凹,父子俩一前一后挑着编好的筐篓,翻山越岭,还要趟过一道宽宽的河流。

爹节俭,怕磨破了鞋,把鞋脱了,放筐里,光脚走,却不让儿子脱鞋,爹心疼他,脚扎破了容易感染。山路蜿蜒,曲曲折折,他挑的筐篓没有爹的多,可二十多里山路,实在是难走。早晨,吃了娘热的苞米饼子,兜里揣.着两枚笨鸡蛋,还温热着呢。

他的步子明显慢了,爹回头望望,放下担子,“是不是脚磨破了?”爹问。他张了张嘴,低低地说:“嗯。

爹蹲下身查看了儿子的脚,“读不好书,这路越走越艰难,成子。”爹撕了衣服前襟,给他包扎,站起来把大筐小篓用绳子拴在自已担子上,留了三两只给他挑着。

骄阳似火,口干舌燥,脚掌破了的地方钻心地疼。

走几步,停一停,等他。走几步,问一句:“累了,就歇息。”

他咬咬牙:“不累,走吧。”

生意好时,一上午就卖光了,淡季时,一天也卖不了几只筐篓。

夜晚,娘掌灯,为爹挑脚上的荆棘刺儿。他是看着爹光着脚,担起这个家的。

每次卖完筐篓,爹一高兴准赏他一根冰棍。小豆冰棍是他的最爱,甜丝丝的滋味,温暖了他整个童年的夏天。

爹端来热水,为他洗脚。爹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搓洗他伤痕斑斑的脚,如数家珍地说着他脚上的每一个痕迹,那是由无数个成长故事历练出来的,也是一种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岁月。

爹老了,不再光着脚了。他将一双接近凋零的脚塞进娘做的布鞋里,拒绝儿子从大商场带回来的皮鞋。春暖花开的时候,爹偶尔也光着脚,在菜园子劳作。爹的脚对土地有着无法形容的亲切和热情。

只是儿子去了远方。

儿子从乡村,一步一步走出去。趟过多少条深浅不一的河流,穿过多少人迹罕至的森林与沙漠,唯有他的,脚知道。他的脚后来落在钢筋混凝土造就的世界,那个仿佛火柴盒--样的斗室,成全不了布鞋和泥土的安放,于是,爹的脚来去匆匆,不肯在火柴盒存一宿。

那天,他和妻女拎着大包小裹开车回乡下探望爹娘。夜幕降临,爹小声说:“成子,你让媳妇孩子去那屋休息吧,咱爷儿俩说说话。”

娘端来一盆水,放在爹面前,爹下地,把水端到儿子跟前:“来,爹给你洗脚。”

他懵了,望着一头白发的爹,鼻子一酸,哽咽着说:“爹!颠倒了,该儿子给您洗脚!”

他将爹扶上炕,爹的脚瘦巴巴的,原来宽大丰腴的脚掌,怎么说枯萎就枯萎了呢?

爹很害羞地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在外也不容易,还记得那些年,咱父子俩挑着筐篓去镇子……泪水不由自主地淌下,落在爹的脚背上,落在他的心里。

爹的脚长成了村庄的白杨树,儿子的脚却做了一条不安分的河流,爹和村庄难以掌握他的流向。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了儿子双脚骨节粗大的特点,并交代了右脚大脚趾有些朝外偏的原因,并由此介绍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B.文中“一家人披星戴月,返修了五间草苫房”,既写出了家人的辛苦和生活的不易,也为后文爹期望儿子读书成才做了铺垫。

C.爹带着儿子翻山越岭去卖筐篓,用意不在于让儿子减轻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而在于磨炼儿子的意志,希望儿子发奋图强。

D.文章叙写父亲“不肯在火柴盒存一宿”,意在说明爹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从而更加突出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村生活的留恋。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生长的方向移位”采用了双关的写法,不仅指儿子脚趾长相的变形。更暗示了儿子人生道路的改变。

B.月夜爹听了妻儿对读书的看法,“叹了一口气,继续编筐”,写出了爹内心对儿子的失望和不得不暂时放弃想法的无奈。

C.文章写儿子给父亲洗脚,用枯萎形容爹的干瘪瘦小的脚掌,采用了比拟手法,写出了爹的衰老和儿子内心的伤悲。

D.文章采用动作、语言、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父亲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8.文章通过叙写父子的脚展现了儿子心灵的成长之路,请结合文章分析儿子的形象特点。(4分)

9.文章的题目是“父子的脚”,作者却花大笔墨从儿子的脚写起,这样安排有何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窦轨,字士则,扶风平陆人。轨性刚果有威,大业中,为资阳郡东曹掾,去官归。高祖起兵,轨募众千余人迎谒长春宫。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次黄钦山,遇贼乘高丛射,众为却。轨斩部将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拥数百骑殿,令日:“闻鼓不进者斩。”既鼓,士争赴贼,贼射不胜,大破之,斩首千级,获男女二万。擢太子詹事。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寇汉中,拜秦州总管,讨贼连战有功,余党悉降。复鄭国旧封,迁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引吐谷浑寇松州,诏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败之钳州。轨进军临洮,击左封,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诏率所部兵从秦王讨王世充。明年,还蜀。轨既贵,益严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师临敌,身未尝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诛,至小过亦鞭棰流血,人见者皆重足股傈,由是蜀盗悉平。初,以其甥为腹心,尝夜出,呼不时至,斩之。后入朝,赐坐御榻,容不肃,又坐对诏,帝怒日:“公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公斩诛略尽,我陇种车骑,尚不足给公。”因系诏狱。俄释之,还镇益州。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不协,及隐太子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行方惧,奔京师,得免。是岁,行台废,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周洛间,因隋乱,人不土著,轨下令诸县,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趋本。卒,赠并州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

B.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

C.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

D.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即人的表字,古人命“名”取“字”,分别是便于平辈和长辈称呼他。

B.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也有始祖、远祖之意,文中指的是前者。

C.总管,官名,多为军事长官,隋及唐初有行军总管,是出征时的军队主帅。

D.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也作为一种荣誉性加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窦轨令行禁止,治军特别严酷。他不允许士兵不听从他的指挥,否则就杀掉,犯小错也要严刑鞭打;他的外甥因私自外出,未及时受命而被斩杀。

B.窦轨屡立战功,多次受到提拔。他在黄钦山大败敌军,杀死千余敌人,又俘虏了几万敌人,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后来任秦州总管,讨贼立功。

C.窦轨果断勤苦,但是盲目高傲。他早年果断辞官回家,后来追随高祖;因地位高贵而高傲起来,人朝觐见,容貌不庄重,又坐着回答皇上的问话。

D.窦轨治政有方,树威信改民俗。他离京担任益州都督期间,当地百姓因战乱而不愿从事农业,就下令属县对不愿务农者加以处置,于是百姓纷纷务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轨进军临洮,击左封,走其众。度羌必为患,始屯田松州。(4分)

(2)及隐太子诛,诏至,轨内诏怀中,云起问诏安在,轨不肯示,因执杀之。(4分)

14.窦轨觐见皇上,皇上为何发怒?结果怎么样?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燕①李录事 韦应物

与君十五侍皇闹,晓拂炉烟上赤墀②。

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

近臣零落今犹在,仙驾飘飘不可期。

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

[注]①燕:通“宴”。②赤墀:宫中殿庭前涂成朱红色的台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与李录事一起在宫中任职的经历,暗示宴请李录事的原因。

B.颔联承首联的“侍”字,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

C.本诗前半概写往事,后半写现实境况,现实顺承往事而来,脉络清晰。

D.全诗“句句照应.笔笔流转”,始终围绕题目.语言质朴而韵味深长。

16.金圣叹曾说:“我读之,不觉声泪为之齐下也。”诗中哪些内容让金圣叹“声泪齐下”?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指出,一个人如果能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能“, ”,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一反“借酒消愁”,高唱“,”,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也表现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精神。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传说中刘寄奴曾居住过的环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声声鸟鸣唤醒了清晨。

打开窗子,迎面是连绵起伏的青山,空气里弥漫着麦子的香甜、花儿的芬芳和炊烟的柴火味道。

麦收时节,我和朋友慕名来到四川南部县正觉寺村,正赶上一朵朵花儿争先恐后开放。

正觉寺村的家家户户遍植桃树,只是桃花早已开过了,一颗颗桃子藏在桃叶下面,凑近一看,青青的果子挤挤挨挨,看得老乡满脸都是笑意。现在开得最热闹的是月季花,村里的小径全是月季夹道,竞相绽放。

庄子岭是一个鲜花簇拥的小山岭,这里的一张“百笑图”,让我停下了脚步,那是正觉寺村村民的一张张笑脸。站在展板前,我的目光与每一张笑脸相遇,他们有的在劳作,有的在树下休息,一侧脸,一抬头,笑得那样甜蜜,又是那样亲切。那笑容就像花儿一样,一朵又一朵汇成了正觉寺村的花海。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C.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

D.仰望天空,只见大雁排成许多“人”字形,飞向天际。

19.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D.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凑近一看,全是挤挤挨挨着的青青的果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和动物都少不了睡眠,但对于生物体来说,种群不同,① 。比如马、牛等动物睡眠时间相对较短,蝙蝠一天大概有20个小时在睡觉,而人类基本上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睡眠过程中,人体进行新陈代谢,通过睡眠节约能量,恢复体力;而充足的睡眠在促进肝脏排毒的同时,体内还会合成很多抗体,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心理学家还发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过程是在睡眠中进行的,睡前如果进行一些知识的系统化梳理,通过睡眠是有助于增强记忆的。

大量证据显示,长期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比如罹患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等;而不规律的睡眠时间越多,② 。一般说来,睡眠质量好的人比睡眠质量差的人引起免疫力下降的风险更低。研究发现,即使睡眠受到轻微干扰,也可能影响身体对抗感冒病毒的反应。因此,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③ 。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7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陈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棠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最后进行辨析。A项以偏概全,“中西学者都关心自己所处环境的生态问题”只是“因此”的原因之一,原文为“是因为两者具有共同性。共同性之一……另一个共同性就……”.C项说法绝对,“取决于各民族的审美方式”错,使用什么审美方法和话语不仅仅取决于审美方式,还有思维方式等。D项混淆关系,“以发现化解之道”错,原文说“探讨审美价值、审美满足与生态健康之间的矛盾及其化解之道”,可知“探讨”的既有“矛盾”,也有“化解之道”;“探讨”“矛盾”并不直接是为了寻找“化解之道”。

2.[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其次细读题干及选项,回归原文;最后分析选项中各句.子间的关系,并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对分析。B项说“中国学者比较理性”,原文无据。

3.[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所给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其次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区域,最后将各个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分析。D项答非所问,相关信息在材料一,根据原文内容,“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属于古代西方所追求的“科技文化”;A项.B项和C项都涉及“人与自然和谐”,都符合生态美学原则。

4.[答案]生态美学是兴起于20世纪初(1分),以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为其重要理论支撑(1分),反对人类中心论,力主生态整体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家园的(1分)-种现代美学理论(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在原文中寻找相关区域,将有效信息加以整合,最后根据“下定义”的要求,找到种差和属概念,明确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按照……的句式组织答案。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生态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与生态伦理学为其重要理论支撑,反对人类中心论,力主生态整体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自然视为人类的家园”。然后找到主谓宾,即生态美学是美学形态。再用“……是……”的句式将有效信息整合即可。

5.[答案]①引发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并寻找解决之道;②引发了艺术观念的生态转型;③促使人们反思和批判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④引导人们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关键词,寻找所涉及内容的相关区域,并对相关内容加以分类,最后归纳整合,组织答案。作答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二,概括难度不大;材料一没有直接相关的内容,容易被忽视,第二段在介绍中西生态美学的共性时就暗示了其影响。

6.[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分析每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如文章重点语句、人物形象特点景物描写、作者感情等,结合文章内容准确判断。D项曲解文意,父亲“不肯在火柴盒存--宿”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村生活的留恋”,但不能说明他“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因为他的理想就是希望儿子“去城里混个人样”。

7.[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时注意分析每个选项所考查的知识点,如写作角度表现手法、作品的语言特点等,结合文章内容准确判断。B项中“失望”表述不准确,应该是对儿子还未成人,不理解生活艰难的无奈。

8.[答案]①顽皮贪玩。小时候贪玩,摆弄柴油机,被砸伤脚。②勤劳孝顺。赤脚帮爹娘干农活,和爹运各种建筑材料,返修了五间草苦房。③坚韧不屈。挑担子,走山路,脚磨破了,依然咬牙坚持。④体贴感恩。替父母分担繁重的农活,长大成人后,给爹洗脚,反哺父母。(每点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归纳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把握每一段的大意,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最后归纳要点,整理答案。

9.[答案]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集中笔墨描写儿子的脚,不仅刻画出儿子勤劳、节俭、坚韧、恋家的性格特点.也从侧面烘托了父亲的形象。②情节更合理自然。通过详细描写儿子的脚表现其淘气顽皮、不求上进,从而引出父亲带着孩子卖筐篓的情节.展示父亲为了孩子成才的良苦用心。③文章主题更厚重。通过儿子的脚与父亲脚的比较,突出父辈无论多么伟大,也是生命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为了托起后辈和未来。④结构更严谨。第一段写大脚趾“生长的方向移位”,照应结尾的表述:“儿子的脚却做了一条不安分的河流,爹和村庄难以掌握他的流向。”(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任答三点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谋篇布局和写作技巧的能力。[解析]本题为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旨意,依.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关信息,从人物、结构、写法、主旨等方面予以作答。

10.[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得掌握一些文言文断句的常识,例如句首发语词之前、句末语气词之后.并列词句之间等都要停顿,关联词“虽”向使”“然则”等之前一般要停顿,等等;其次断句要注意句意的相对完整性;最后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由于断句--般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判断时可以着重分析停顿不同的地方,可以借助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意、语感等综合判定,作出选择。A项“下永丰仓收兵五千”,据上文“使略地渭南”,可知“下”是“攻下”之意“永丰仓”是地名;而“收兵五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句子,句意清晰,因而,“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之间必须断开。B项“使略地渭南下”,“渭南”是地名,充当“咯”的宾语,“下”就没有着落了,可知此处断句错误。同时,“为大丞相谘议参军”句中不能停顿,“大丞相”官阶极高,而“谘议参军”官阶较低.不可能将二职同时任命同一个人,可知,“大丞相”是“谘议参军”的定语,"“谘议参军”是“大丞相”的属官.据此可排除A项与B项;比较C项与D项,不难发现D项中“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的停顿不符合常规,主语不一,且语意不通,而“从平京师”的句子结构是常见句式,故排除D项。原文断句如下:帝大悦,赐良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丰仓,收兵五千,从平京师。封赞皇县公,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贼五万掠宜君,诏轨讨之。

11.[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重在平时识记、积累。古代文化知识--般包括称谓、官职、天文历法、宗教礼仪、科举制度等,这些都需要平时分类积累,特别要注意教材里出现的古代文化知识。答题时,有时可以根据语境推断。本题A项有误,“古人命"名’取"字’,分别是便于平辈和长辈称呼他”分析错误,弄反了,平辈不能直呼其名,“名”是供长辈称呼晚辈时用的。

1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首先要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将各个选项内容回归文本,比对分析,再作出选择。注意比对分析时.要做到三比对:一是比对各选项概括部分内容与传主是否吻合.二是比对各选项分析部分内容与原文是否有出入.三是比对各选项分析部分内容能否支撑概括部分的内容。本题D项“他离京担任益州都督期间”错,根据原文“贞观元年,召授右卫大将军,出为洛州都督”,可知是担任“洛州都督”期间。故选D。

13.[答案](1)窦轨进军临洮.攻击左封,赶走那里的羌人。窦轨预料羌人必成为祸患,开始在松州屯田。(“走”和“始屯田松州”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4分)

(2)等到隐太子被杀时,诏书下达益州,窦轨将诏书藏于怀中,韦云起询问诏书在哪里,窦轨不肯给他看,并趁机拘捕他并杀了他。(“示”和“云起问诏安在”句式各1分,句子大意2分,共4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既要结合语境,整体把握大意,又要注意落实句子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翻译时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以意译为辅,结合语境表述;尽量做到表意清楚准确、表述通顺规范。(1)句的关键词有“走”,依据语境不难译出;特殊句“始屯田松州”,状语后置句。(2)句的关键词有“示”;特殊句“云起问诏安在”,宾语前置。

14.[答案]原因:窦轨应对不恭敬,而且擅自杀戮官员。(2分)结果:将窦轨关进监狱。(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传主的品行和事迹;最后根据题干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即可。此题题干第一问“皇上为何发怒”,可以结合上下文回答。第二问“结果怎么样”,也可以从原文找到答案。

参考译文:

窦轨,字士则,是扶风平陆人。窦轨性情刚强果断而有威严,大业年间,任资阳郡东曹掾,后离职回家。高祖起兵时,窦轨招募徒众千余人在长春宫迎接并拜谒唐高祖。高祖大喜,赏赐良马十匹,派他到渭南攻占土地,攻下永丰仓,收聚兵卒五千人,跟随高祖平定京师。封为赞皇县公,任职为大丞相谘议参军。稽胡(匈奴别支)贼寇五万人攻掠宜君,下诏命窦轨前往讨伐。进至黄钦山时,遇上贼寇占据高处齐射箭弩,部众为此后退。窦轨连斩部将十四人,改派其副手代职,窦轨自己带领几百骑兵在军队后面,下令说:“听到鼓声有不前进者斩。”击鼓之后,战士争先赴敌,稽胡放箭也阻止不了。于是大败稽胡,斩首千余级,俘获男女二万人。后升任太子詹事。赤排羌与薛举叛将钟俱仇进犯汉中,拜窦轨为秦州总管,讨伐贼寇接连取胜,余党全都投降。恢复鄭国公原有的封地,迁任益州道行台左仆射。党项带领吐谷浑进犯松州,(高祖)下诏窦轨与扶州刺史蒋善合前往援救。蒋善合先期到达,败贼于钳州。窦轨进军临洮,攻击左封,赶跑那里的羌人。窦轨预料羌人必成为祸患,开始在松州屯田。不久下诏窦轨率领所部兵马随同秦王讨伐王世充。第二年返回蜀地。窦轨富贵之后,治军更加严酷,但能身自勤苦,每逢临敌出战,多日身不解甲,其部下有不听从命令的就杀掉,虽犯小过也要遭受鞭打,流血满地,见此情景的人无不双腿发抖,由此蜀中盗贼全都平定。起初,窦轨用其外甥为心腹,曾在夜间外出,呼他而不按时前来,便把他斩首示众。后来入朝觐见,赐坐御榻之前,容貌不庄重,又坐着对诏,高祖发怒说:“您入蜀时,车骑、骠骑随行者有二十人,您斩杀殆尽,我那些出身陇西的车骑将军们,还不够你斩杀的。”因而逮入诏狱。不久就释放出来,派他还镇益州。窦轨与行台尚书韦云起、郭行方素来不相友善,等到隐太子被杀时,诏书下达益州,窦轨将诏书藏于怀中,韦云起询问诏书在哪里,窦轨不肯给他看,并趁机拘捕他并杀了他。郭行方恐惧逃奔京师,方才免难。这一年(十月),行台被撤销,窦轨被任命为益州都督,加封食邑六百户。贞观元年,征召窦轨入京,授职右卫大将军,后出任洛州都督。洛阳一带因隋末丧乱,人多不在本土定居,窦轨下令各属县,凡属游手好闲者及从事工商业的人一律加以处罚,由此大大树立起了威信,人民纷纷开始务农。窦轨去世后,赠予并州都督。

15.[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准确理解诗歌是关键。此题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方面,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人原诗句中进行分析比对,同时可以将各选项进行比对,比对选项中所隐含的情感倾向。B项“回忆皇帝的奢靡生活,暗示唐朝必然走向衰败”错,从“花开汉苑”“雪下骊山”“经过处”的气势以及“沐浴时”的奢华中,可以看出诗人因随从皇帝出游而感到骄傲自豪之情。

16.[答案]①物是人非,皇帝已作古,近臣零落;②国家衰败,往事不堪回首;③少年旧交,邂逅相逢,悲喜交加,但喜不胜悲。(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有针对性地结合作品进行分析,最后组织答案。此题题干指向非常明确,主要涉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题干,明确能让人“声泪齐下”的内容.肯定是悲伤之事,而该诗歌前半部分写往日豪情,后半部分叹现实之悲。据此寻找相关词语,例如“近臣零落”“仙驾飘砜”;此外,需要分析言外之意,例如“今犹在”本是好事,可是与之相对的是“不可期”;又如"此日相逢”却“思旧日”,再如相逢是“喜”却“成悲”。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7.(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今日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识记并能理解相关名句名篇。平时识记名句名篇时要注重理解,还要记住那些容易写错的字词。做题时,--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结合起来,不要写错别字,不要漏写,也不要添加字词。此题中注意字:暂、凭、巷、陌。

18.[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就需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作用。例句中的引号表示特定含意,A项中的引号表示引用,B项中的引号表示否定、讽刺,C项中的引号表示特定含意,D项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19.[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答案]①与上文衔接连贯:原句主语“青青的果子”与上一句主语“一颗颗桃子”互相呼应,话题衔接一致。(1分)②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用“挤挤挨挨”的拟人手法描摹果子,人格化,生动活泼。(1分)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与下文“笑意”照应,写出了老乡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1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先要弄清原句与改句之间有哪些不同,例如句式、修辞、语序、语言等方面是否有变化,然后辨析原句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即可。作答时要结合所给材料加以分析,同时注意作答语言要规范。答案涉及语言表达、语言风格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内容,分点作答即可。

21.[答案]①睡眠时间也不同②患病风险就越大③都会损害健康(共6分,每点2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话题;其次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最后结合语境,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语段话题是“睡眠与健康"的关系问题,第①空,根据上文“人和动物都少不了睡眠”,以及下文人和动物睡眠时间的例子,可知此处涉及“睡眠时间”,故可填“睡眠时间也不同”。第②空,根据上文“长期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会大大增加患病的风险”“而不规律的睡眠时间越多”,可知此处讲“睡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可知此处可填“患病风险就越大”。第③空,根据上文关联词“因此”和前面的句号,可知此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填“都会损害健康”。

22.[答案]睡眠时间因种群不同而有别睡眠有益于身体健康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共5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内容的能力。[解析]此题属于概括说明类语段内容的试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语段内容进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语段内容,然后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并按要求将其概括出来。

23.[参考立意]1.最好的育人方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天性,做到因材施教;2.“放养”不是“放纵”,育人也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精准培养;3.教育要讲究艺术性,既要给空间,也要有约束.主张张弛有度。

[思路提示]树木与育人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么在育人方面,我们可以向郭橐驼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生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可是,“放养”不是“放纵”,“放手”不是“无为”,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也是必需的。这道作文题立足育人话题,考查学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辩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