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中国戏曲文化周浓淡两相宜 兼具深度广度

有入门级的普及互动,也有独具看点的专业策划;有名家名角粉墨登台,也有戏迷票友自信亮嗓;有充满学术味儿的戏曲论坛,也有可画可体验的创意集市……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赞叹中国戏曲文化周如同大海,既可深海畅游也可浅滩嬉戏。11月6日,已启动两天的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正式开幕。

可观又可感

开幕式多剧种名家助阵

舞台外观众能涂绘脸谱

开幕演出名家云集。北京京剧院的“开锣戏”《龙腾虎跃》,以武戏展现出文化兴盛、梨园欢腾的景象。随后上演的“百花争艳”板块,来自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带来昆曲《牡丹亭》和评剧《花为媒》中的经典片段,旦角的一颦一笑、一行一止明媚如花。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与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名家张慧芳合作的京梆两下锅《穆桂英挂帅》,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演出形式,满台英气逼人。国家京剧院老生演员李博刚刚获得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此次他和京剧名角魏积军、张小清,一道呈现了《风华正茂》的片段。“国戏风华”戏曲串烧,由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带来青海平弦戏、黄梅戏、藏戏、豫剧、潮剧等多剧种的经典片段。一首戏歌《同圆中国梦》由谭正岩、方旭、翟墨、窦晓璇等优秀中青年京剧演员联袂唱响。之后,河北梆子《白罗衫》,戏曲周委约作品——沉浸式京剧《古厝·西游记》,昆曲《牡丹亭》等在园内的多地上演,一日尽览戏曲百花园不是梦。

正逢周末,园博园内的秀美景致又添风雅,与身着戏服的演员在银杏大道不期而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装扮好的演员边吊嗓边用手机拍摄着秋日美景,自己也瞬间穿越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而市民可以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体验北京京剧院精心设计的涂绘脸谱,并听工作人员讲解每张脸谱对应的角色特点。

广度与深度

票友赛小朋友反串《荀灌娘》

剧场里能看全本《红鬃烈马》

完全没有登台的紧张,有的只是参与的新鲜与兴奋,票友大赛中最抢眼的莫过于小朋友。从第一次接触昆曲,来自汇文第一小学的简馨澜便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后来她选择在周末学习京剧,而且一学就是3年。此次票友大赛,她以《红娘》中的“看小姐”获了奖。同简馨澜将京剧当作爱好不同的是,已经学戏7年的杨紫维准备在六年级报考北戏或国戏附中,未来从事京剧专业。“开始是喜欢京剧的服饰和唱腔,后来学习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提升了自己的乐感。”此次票友大赛,10岁的杨紫维以《荀灌娘·改男装》中反串小生的表演获了奖。

如果说票友大赛体现着戏曲文化周的参与广度,那么两台特别策划的剧场演出,则体现着今年戏曲文化周的专业水准。11月4日、5日下午及晚上连台上演的全本《红鬃烈马》如今在舞台上已很难见到。平日里舞台上通常演出的“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只能算是缩减版,而全本《红鬃烈马》则角色众多、行当齐全,两天四场13折共10小时的演出必须用“过瘾”来形容。

而即将于11月9日在中山音乐堂登台的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晚会,则不乏跨界融合的看点与探索。王玥波、何沄伟将合作一段《二进宫》,胡文阁将先后演绎歌曲《枉凝眉》以及京剧《太真外传》,昆曲名家魏春荣和河北梆子名家王英会将联袂京剧《坐宫》,程派名家迟小秋将先后呈现京歌《蝶恋花》和京剧《锁麟囊》,评剧名家王丽京将挑战黄梅戏《牛郎织女》,琵琶演奏家章红艳则将尝试器乐演奏《大起板》。

寻脉与研讨

园林中演员习惯室外演出

论坛上专家们交流新思路

北京京剧院的程派青衣李林晓是第二次参与戏曲文化周的演出,一出程派经典《锁麟囊》中的经典唱段与秋风落叶的景致极为相配。如果说去年李林晓对于这种360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出形式还不太习惯,那么今年在“忆江南”的演出,她已经自如很多。“身临其境,亭台楼阁之美与戏曲之美交融在一起,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由于我们扮戏就是在一个镂空的雕廊中,四面通透,我们是在其中的三张八仙桌上化妆,观众可以360度看到我们如何贴片子、扮戏。观众看我们,我们也在看观众,一抬头便能看到每一扇窗子上都有写着好奇的面孔,被观摩的独特体验是以往感受不到的。因为在剧场演出,观众席是暗的,而这种在室外园林与观众面对面接触的形式,能够真切体会到观众看戏的感受,演出中也会特别注意要照顾到面前180度范围内的观众,希望每位观众都能有一个好的体验,尽量在眼神上照顾到每个角度的观众。”在她看来,回到实景园林演出,其实也是回到了戏曲的最初状态,“从宋朝开始的市民文化,都是离观众这么近的表演,这样的演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复古的体验,也能让我们追随先贤的脚步,在市井空间完成我们的艺术表达。戏曲艺术一步步走进高雅殿堂是靠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在更迭酝酿中,才完成了这样的蜕变,将艺术推向巅峰,作为后辈也应该体验这样的演变过程。”

一场戏曲盛事除了观众的参与度,专业深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连两天的戏曲文化周论坛,围绕现代戏曲的创作突破与发展空间、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共享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保定戏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院团负责人、创作人员、演员通过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讨论。

“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包含“现代戏曲的创作突破与发展空间”“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共享”两个分议题。戏剧戏曲学博士张刚、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戴锡英从自己专业的角度阐述分享了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相关探索与思考。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提出了戏曲现实题材应拓展宽度与深度的建议。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齐峰则从“实战”角度,以新编历史京剧《狄青》为切入点,从实操角度提供了宝贵经验。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分享了昆曲艺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胡薇讲述了跨文化的戏曲实践与探索;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新则从实例展开,从跨文化改编看戏曲的国际传播;国家京剧院编剧池浚和梅派第三代男旦传人胡文阁则分别从理论与实际经历角度,讲述了梅兰芳与梅葆玖父子与京剧在海外演出及文化交流的经历。

戏曲周主场活动于11月10日结束,但后续还将在园博园持续开展常态戏曲演出,弦歌不辍、皮黄绕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文化周  文化周词条  浓淡  浓淡词条  广度  广度词条  相宜  相宜词条  兼具  兼具词条  
热评

 历史上真的有唐僧这个人吗?

唐僧就是唐朝的玄奘和尚,俗名叫陈祎,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确实取过经。不过,《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历史上的差别很大。《西游记》中的唐僧是被唐太宗派往西天取经的,取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