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小兴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4月11日,长城汽车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了一封举报信,宣称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等几大主力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这还不过瘾,5月25日,比亚迪宋Pro DM-i冠军版规划的上市时间,长城汽车又专门发布了一份声明,将部分举报信息向全社会层面进行了公开。
几乎前后脚,当日午间,比亚迪也发布了一份针锋相对的声明,宣称: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我们认为长城汽车出具的检测报告无效,长城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比亚迪的声明中,间接承认了“采用常压油箱”一事。其声明称:
“经了解,长城所说的情况,测试车辆由长城购买、保管并安排送检,中汽中心(天津)按长城的要求进行了相关项目的检测。测试车辆严格来说,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即应由第三方抽样、保管及送检,并要求完成3000公里磨合后测试,而长城送检的车辆在检测时,里程仅为450-670公里”。
“我们的产品及相关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在国家权威机构通过认证。我们迎有关部门随时过来调查、取证和检测”。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比亚迪其实已经把改用高压油箱以及更换一些关键零部件等事项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声明中,比亚迪也强调,作为全球第一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的企业,在插混技术上有二十多年的积累和迭代,不像有些同行想的那么简单!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2021年9月,比亚迪股曾向长城汽车转让商标“魏”。企查查显示,该商标国际分类为12类运输工具,专用权期限从2017年2月28日-2027年2月27日。
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后,二者就从友商走向了“恶斗”。真应了坊间的那句话:商场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事实上,近年来,从汽车销量到业绩,比亚迪都对长城汽车形成了全面碾压。汽车销量方面,2022年、2023年1-4月,比亚迪分别为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76.24万辆,同比增长94.30%;长城汽车分别为106.17万辆,同比下降17.12%;31.31万辆,同比下降7.18%。
其中,长城汽车此次举报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都是比亚迪热销的主力车型。2023年2月,秦PLUS DM-i冠军版的起售价,定在了9.98万元,一步到位下行到了10万元以下,给对手车型,比如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和哈弗系主推的插电式混动车型,造成了莫大的挤压。
业绩方面,2022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约为4240.61 亿元,同比增长 96.2%;净利润约为166.22 亿元,同比增长 445.86%;扣非净利润为156.38 亿元,同比增 1146.42%。长城汽车的营业收入为1373.4 亿元;净利润为82.66 亿元,同比增长 22.90%。
2023年1-3月,比亚迪营业收入为1201.74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长城汽车营业收入为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净利润为1.74亿元,同比下滑89.34%;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17亿元,同比下滑116.65%。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在中国此轮领先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大潮中,长城汽车拿着依据的举报行为,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助推市场主体们更加重视产品品质和社会责任,也算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在此语境下,长城汽车作为追赶者,如何实现技术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比亚迪作为一马当先的龙头,如何正视自身还存在的短板,实现优化提升,也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课题。
资本市场上,5月25日午后开盘,二者股价双双加大了下挫幅度。最终,长城汽车报收24.80元/股,下跌6.17%;比亚迪报收255.60元/股,下跌2.41%。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的市值为2000多亿元,市盈率为31倍上下。比亚迪的市值为7500亿元上下,市盈率为37倍上下。【《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