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可堪回首的银行30年兴衰史,不是你想象中的金饭碗

时间:2022-10-28 04:19:19 热评 我要投稿

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看中介发了套房源,条件很不错,随口问问背景。结果回复了很夸张的表情,说业主竟然是银行的,竟然是因为交不起月供了要卖房,竟然是赔钱卖的,问我信不信吧?

要不是看这中介是个小姑娘,我真想怼一句:看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很有我年轻时的风范!

银行的怎么了,很特殊吗?不景气的行业多了,裁员降薪交不起月供都是正常现象了。互联网大厂前几年多风光啊,口罩刚戴上的时候更是号称迎来了世纪性发展的风口。但这才几年啊,不知道有多少家公司倒闭,不知道多少员工被裁员了。

银行也一样,任何行业都有高潮低谷。过去老话说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就是一代人,而现在呢,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十年恨不得就是一个行业的大周期了。

今天对公务员追捧到了天上,可在30年前的1992下海潮呢,能算得上下海的都是体制内的,个体户本来就在海里。今天只要是个国企央企就受到追捧,似乎能管一辈子。但就在20多年前,1998年一年就有数千万国企员工下岗,斑斑血泪可有人记得?

1998年,应该也是银行人最惶恐的年代,迷茫与无助才是当年的基调,远非今天可以相比。现在是有人交不起房贷,而当年呢,是有人连孩子的学费饭费都交不起。

我有个同学是90年代初进入银行系统的,他完全没有凭借关系,就是普通的中专毕业。当然,那个年代的热门中专可不是今天能比的,难度堪比考上211,都是尖子生。

我印象中他去了银行之后的待遇不错,但也没太好到哪儿去。而且很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调查“表外业务”,相当于现在的影子银行吧,也就是把好业务都转到这些分公司,各种内部不可描述。

后来就到了1998年之后,银行改制,苦日子到来了。其实之前已经挺苦的了,只是扛着而已。印象中我去办什么业务,随口问了问坏账率是多少?他们苦笑着说是20%多,在系统内属于很低的。

我当时都反应不过来,傻乎乎的还问了句“能赚钱吗”?同学都懒得搭理我,只是说你自己琢磨。也是,利率的存贷差才几个点,这随随便便的坏账就20%起,小学生都不用算就知道是赔钱。

但好歹这还是北京,坏账率真算是低的。后来我去外地银行听说,坏账率最高的能达到60%以上。什么概念呢?就是放出100万去,有60多万是不可能收回的,至少短期内回不来。

当然这也不能说是当时的银行管理水平差,更不是说都赖潜规则什么的,主要还是社会转型期,一切都摸着石头过河,全都稀里糊涂的。就说一点,当年有很多国企的工资,甚至是政府部分的经费都是靠贷款支撑的,这要能收得回来才怪呢。可是不放又不行,发生社会矛盾的后果更严重。

其实银行改制只是当年国企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没掀起多大的波涛。那会儿不改也不行了,按照国际上的评价,中国银行系统已经在实质上破产了,没有任何盈利的可能。

改制的主要手段不提了,银行人都知道。而落在普通银行员工头上的则是减员增效,这才是触及到切身利益和灵魂的。我印象中我家一个远亲就是那年提前退休的,为了让他的儿子赶紧接班转正,既是减轻企业负担,也是抓紧踏上最后一班车。

还是这句话,北京算是好的,至少我没听说什么太多的乱象。但是外地银行那就各种新鲜事儿都有了,有的今天听来都不可思议。比如大概是99年吧,我去某地办事儿,看到领导讲话中竟然有一句:禁止女员工以银行职工身份去娱乐场所当服务员。

能理解吗?不理解就算了,那个年代很多女人都是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用各种手段贴补家用。而之所以不隐瞒身份,无非是为了满足客人的某些心理多挣些小费而已。银行的不是普遍现象,只是他们内部觉得没面子而已。实际上那会儿的重灾区是各个老工业基地,西北、东北、华北的全部哀声一片。不提了,那个年代不堪回首。

上边我说的交不上孩子学费饭费是真的存在的,还不是说大学学费,就是高中的而已,真没多少钱。这种情况我是在西北某城市的银行宿舍区看到的,居委会正在组织众筹,也就是“会”,大伙儿凑钱互相帮助渡过难关。

但都是下岗职工,真的是几块钱几块钱的凑。我当时还捐了点儿钱呢,以同事父亲的名义。谈不上什么善心,只是看着下岗职工们这么可怜,而开发商们花天酒地的确实挺可恨的。

银行业整体转好肯定是入市之后了,2001年加入WTO,当时美国正跟本拉登较劲呢,没工夫搭理中国,中国经济抓住机会一飞冲天。银行金融业作为经济的血脉支撑自然是进行再一次改革,成立了资产公司剥离坏账,从形式上具备了上市的条件。

理论上讲银行也应该是从2006年进入黄金期的,也就是以陆续上市为标志。但实际上不是,之前随着经济回暖就已经是好过多了。我印象中2001年前后,我家邻居的孩子去了某银行,还不是国务院直属的,是地方性质的。我一问他工资竟然是3000多,是普通行业的两倍以上。

之后就是所谓的“黄金十年”了,各家股份制银行又蓬勃发展,如果没有网络金融的冲击,或许银行的黄金期还得延续呢。

很多银行人都说是马云冲击了银行系统,其实也不完全是,只是个标志性事件而已。在此之前银行业已经不是太好赚钱了。

大概是2011或2012年,房子不好卖,那就得搞“全员营销”呗。上到管理层下到普通员工全都得有任务,甚至连会计保安都快给轰出去卖房了。

那会儿有个银行的来我们公司办事儿,调侃说房地产的好日子到头儿了。结果没过多久,我去他们银行办事儿,一看也开始全员营销了,所有人都有任务,谁也别说谁,乐坏了我了。也就是那两年,“卖存款的”好像多了起来,明目张胆的到处乱窜,从侧面反应了各家银行业务不好做了。

大概是2016年吧,我家亲戚的女儿被某大行给校招录用了。孩子本来也就是个财会中专,根本没幻想能进这种单位。于是她父母兴奋得不行,绝对跟中彩票了似的,大摆宴席,按照订婚办满月的规格请的客,连份子钱都不要。

但也就是一年多吧,孩子换了工作,说是实在受不了了。天天起得比猫早,睡得比狗晚,没完没了的对账培训开会总结,还动不动的就扣钱。而且就算她不辞职,她爸妈都快受不了了,普通家庭能有多少钱,都帮着闺女买了各种理财产品了。

让我最觉得可乐的是,她妈妈是卖保险的,本来已经就挺让亲戚们烦了。现在又加上个闺女,弄得全躲着这娘儿俩。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两次这姑娘把推销电话都打到我家孩子的手机上了,不是真的要卖理财,而是完成打电话任务,弄得全都哭笑不得的。后来我干脆把她的朋友圈儿都给屏蔽了,浓浓的一股微商味道。

本来我老娘还念叨过,说将来要不然也让孩子去银行上班,收入又高又稳定。结果看到这姑娘的状态死心了,简直是受罪。

可这能怎么办啊,风水轮流转,现在就是又到了低谷期了。是否能再次等来风口不知道,但基层员工是真扛不住了。据说这姑娘还真的花钱去学微商了,屁用没有,毕竟卖的是正规产品,没法儿太过分的忽悠,两头为难。

开头儿说的这个卖房的银行职员估计也是基层的,哪有什么高收入,能维持个社会平均值就不容易了。甭说基层的,前些日子我去银行办事儿,一个已经是中层领导的了,桌上竟然放着考公的资料。

我问她真的是要转行吗?说是不一定,但想的是提早学习,给万一将来考公做准备。

怎么说呢,世界的尽头是考公,但公务员其实也有各种心酸苦辣。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也是冷酷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永远没有什么净土。

晨鸡报晓,昏鸦呱噪;哪个能不在红尘里闹?路遥遥,水迢迢,为逐名利才争上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人憔悴了!

仅供参考吧。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