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评

#金猫榜#开播4小时,就成为飙升榜“扛把子”,《狙击英雄》凭啥这么横?

时间:2022-07-03 10:39:44 热评 我要投稿

“1952年初,朝鲜的冬天就像个冰窖子。敌人几千发炮弹落到阵地上,土都是烫的。”

这里是朝鲜中部腹地。

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埋伏在坑道中,蓄势待发,外面的枪炮声不断传来,炮弹将灰尘击落下来,老班长四川佬轻轻拍了拍灰,焖了口酒。

任天野饰演的狙击英雄高占奎带着狙击班的战士大步流星走过来,“炮火一停,敌人一准摸进坑道,一会儿出去,快速占据火力点。”

四川佬叫住高占奎,“瓜娃子们,可不可以吃到罐头,就靠你了。”

任天野微微一笑,“你个四川佬,瞧好吧,等拿下对岸阵地,牛肉罐头管饱。”

下一秒,枪炮声停,坑道气氛瞬间凝滞,打开前面这道门,不知道有什么等着战士们。

管不了那么多了,一个战士上前开门,立马被猛火点燃全身。

原来一个美军早就守在门口,门一开,立刻以猛火攻来。前排的战士,立刻被包围在火海中。

关键时刻,高占奎一声闪开。凝神、聚气,一发子弹,从狙击枪中射出,正中美军眉心。

第一关过了,危机继续从四面八方袭来——

迎着美军的扫射,志愿军战士从坑道冲出一条血路,立刻遇到了美军的狙击手。

一个战士倒下,四川佬下令,“再来一个!”“我来!”又一个战士倒下。“继续冲!”第三个战士倒下。

“高占奎,再耗下去要吃炮弹了,快点撒。”

高占奎,在志愿军有个外号,“五百”。什么意思,马上你就知道了。

“班长,两点方向有一个。”举枪,瞄准,一枪毙命。狙击手拿下了,但敌军碉堡的火力点还在不断吞噬志愿军战士的生命。

又一个战士倒下。“露头了!”高占奎望着刚倒下的狙击班战士,忍住热泪,一个转头,扭臂,射击,帅炸!

弹无虚发。碉堡里的机枪手,应声而倒。四川佬抓住这个空隙,操起炸药包,冲向碉堡,但美军还有一名狙击手,死死锁定了目标,一枪,击中四川佬的大腿。

四川佬最后一句话是冲着班里的瓜娃子——新兵任东风喊的,“瓜娃子,看好了!”

猎猎风起,英雄不归。四川佬用尽最后力气冲出战壕,但,狙击手枪响了,火光闪过,就此异乡埋忠骨。

这场夜战,我军还是没能拿下对面阵地。但下一次,高占奎和“瓜娃子”任东风,不会再给敌人任何机会了,今夜的血债,只能以胜利来偿!

这是电影《狙击英雄》的开场。

几乎是子弹呼啸的一瞬间,就把我拉回了1952年的朝鲜前线。

而在接下来的90分钟里,我更没有走神的机会,不是屏气凝神,就是撕心裂肺。

既被惊险的对战场面燃到热血沸腾,也被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打动,看得热泪盈眶。

任天野、何达、赵荀、周惠林,对,《我是特种兵》中的硬汉们,

这次集体化身志愿军,任天野一出手,就让电影中高天奎打出的每一颗子弹,都精准地打在我的心上。

张艺谋的《狙击手》之后,寂寞好几个月,国产战争片也该支棱起来了。果然,4小时,就冲上飙升榜第一。

战争大片夹击,题材红海。再拍狙击手,到底几斤几两?

看完电影我敢拍着胸脯说,这部电影,绝对有资格快速火向全国。谁说网络电影,拍不出最硬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这一枪,就中了。

1、 狙击,对决

好的电影能让人一秒入戏,这部《狙击英雄》就是如此!

一开场,就看得人热血沸腾,额头冒汗。那电影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简单来说,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两场志愿军和美军的狙击手对决。

虽然一开始,那种战争的惨烈、压迫感一下子就扑面而来。但影片,并不是《长津湖》那种战争大片的气势。

那么,以较低的成本,该如何做一部好战争片?

《狙击英雄》给出了一个答案。相比于各种“大”,它主动选择“小”。

故事核心,是双方顶级狙击手的较量。

小场面怎么打得精彩?一个镜头你就明白。

螺蛳壳里做道场。钱都花在刀刃上。

单看双方狙击枪型号,我方:“能在400米狙杀美国佬”的水连珠。

美军:春田M1903。

反映到战斗的节奏呢?先说第一场对决:高占奎、任东风VS射中四川佬的美军狙击手。

开战前,双方的狙击手藏在掩体中。

对决,是任东风挑起来的。他心里想着给班长复仇,半夜一个人摸出来,带上刚加入狙击班拿到手的狙击枪,靠近敌方战壕,一枪一个,干啥?想把敌方狙击手引出来。

果然,鱼咬钩了。

但,钓鱼的被围了。

被惊动的美军立刻围过来,几十人将任东风团团围住,别说报仇,自己都被打得动弹不得。

关键时刻,又是高占奎出现了。

快速射击,将敌人的火力引开,让任东风得以腾挪。

乱战中,敌方狙击手开火了。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就在这时,敌人丢出一枚手雷,被赶来支援的王清一枪撂倒,手雷落在敌方阵地,没爆。

机会来了,高占奎一声令下,“任东风,拿下。”说罢,镜头依次给到瞄准镜后眼神,握着扳机的手,以及瞄准镜内目标。

几个镜头反打之后。

屏气,凝神,背景音消失,时间凝固。出手,正中手雷。

这是目的?错,这才是目的——手雷引发的爆炸掀起浓烟,瞬间遮挡了敌方狙击手的视线,任东风趁势而起,一枪,一弹。

正中目标,四川佬和战士们的仇,报了。

这节奏,确实令人感到一丝惊艳。

这也是我觉得《狙击英雄》聪明的地方。

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上那些院线战争电影的大手笔,大特效。

那就不依赖大场面,专注把小细节打磨好,成本低,诚意不低。

这条路,无疑走对了。

玩过枪战游戏的观众应该知道,狙击手之间的对狙,本来就拼的不是场面,而是智慧和谋略。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对顶级狙击手来说,小小一个破绽,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每一次出手,每一次瞄准,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博弈,是决战,因为你一枪不中,很可能下一秒,对方射出的子弹,就会贯穿你的胸口。

《狙击英雄》的动作戏,就将这种溢出屏幕的紧张感和博弈感,呈现得惊心动魄。

高压之下的战术对决、头脑博弈,分分钟令人咋舌。

志愿军狙击的智慧,在贡献了极富冲击力的场面的同时,还引发了扣人心弦的悬念。

有限的空间内,导演海涛展现了强大的控场能力,他用远景镜头和近景镜头的交叉将整个野战场面的纵深呈现出来,再用子弹出膛的升格镜头来制造视觉冲击,用正反打的镜头营造紧张感,最终在电光火石之间,就对敌方开火的狙击手完成了致命一击。

但,这可不是敌方唯一的狙击手,更可怕的狙击手,出现了。

英雄,牺牲

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但这部电影的精华,不只是战斗。

就像片名给观众的剧透:狙击+英雄,重点在“英雄”。

虽然,能在狙击手的战场上,每一次对峙都能把人心吊到嗓子眼——这就是导演的功力。

但如果你以为主创他只想拍一场《兵临城下》似的狙击手对决,用惊险场面去刺激观众,那就错了。

导演真正要的,是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对决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人。

电影中,导演带我们一个个认识了狙击班的战士们:

第一个,叫大头,是高占奎最好的兄弟。

一场战斗中,就是他,扑倒高占奎,为他挡住了敌人的炸弹,直到最后,身体里还有两枚当时留下的弹片。

为人,大大咧咧,粗粗壮壮。唯有在高占奎面前,爱笑爱闹。

高占奎受伤,护士给他取弹片,大头把一条胳膊伸过去,“疼,你就咬着。”高占奎一个眼神,赶紧缩回去,“有点寒碜哈。”

好容易得一苹果,揣在怀里,又是闻,又是摸,不舍得吃,给高占奎递过去。

但为了逮到敌军新的狙击手,高占奎带着他联手在战场上围堵对手。

万万没想到,敌方狙击手远比他们想象的更狡猾、更难打。二打一,没能拿下对方。大头身中两枪。

临死前,大头对着高占奎呵呵一笑,又一个委屈,“班长,我想我娘了。”

下一秒,泯然而逝。在战场之外,或在战争的间隙,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会嬉笑打闹,会牵肠挂肚,会痛也会哭。

于是,当他们一个一个倒在战场上,血那么的刺眼,不再是轻飘飘地人数减一,而是在战士们和观众心口戳上无形一刀。

痛来得更真实,不舍与钦佩也更加浓烈。

第二个,叫王清。

一个年轻战士。整天跟着高占奎,是狙击班的万能人。

听声音,他是一绝,遇到敌军战俘,他还能上去给人讲讲我军优待战俘的政策。

英文那么好?不奇怪,这小伙,入伍前已经考上了北大。但,在个人前途和家国之间,不用选,一定是保家卫国。

多好的小伙子,任东风没东西吃,他看一眼,把自己的干粮整个给他。任东风不会写检查,帮着他。任东风不懂狙击手的知识,教给他。

也是他,告诉了任东风那句刻骨铭心的句子:外夷明犯,扰我国门者,诛!

而小伙子心里就一个愿望,回家,吃上母亲的小鸡炖蘑菇。

但大头之后牺牲的,就是他。

敌方狙击手摸进我方阵地,王清和任东风合围他,又失败了,王清脖子上,中了一枪。

任东风朝天怒吼:我兄弟牺牲了!

残酷吗?但这也是创作者们最下功夫的地方,恰恰就在残酷中。把最美好的毁灭给你看,这才是残酷。

关键在体验残酷后,你敢不敢再次面对残酷?

第三位,本片的主角,任东风。

所有这些战士的牺牲,其实都是这位狙击天才成长的助推器,从一开始不服管教、只想为队友复仇的愣头青,到成长为懂得团队协作、为人民而战的坚毅战士,他的蜕变背后,正是这一位位倒下的狙击英雄。

狙击班是电影的核心,全班战士的情感织成了一张网,但在一次次与敌人的对决中,这张网渐渐被美军狙击手撕开。

狙击班,还有一个核心人物,班长,高占奎。

尤其对他来说,这些战士不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就是像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眼见他们一个个倒在美军的枪下,中美狙击手之间的对决,不仅有国仇,还带上了家恨。

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过去的战争大片,战士们的奋勇,甚至是牺牲,往往是为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那当然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不过本片最打动我的,反倒是最直接的家恨。因为家恨普通、平实,灌注着个人情感。国仇当然要报,任务,当然要完成。

但作为大头的兄弟,作为王清的班长、兄长,如果连他们的仇都不报,也算不得真英雄。

实际上,也正因为战士们用个人情感织起了一张张大网,让志愿军成了真正的铁板一块,才更加让美军陷入了失败的深渊。

因为他们不懂,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群战士,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知道自己可以为何而牺牲,为谁而牺牲。

比如本片中的高占奎,从一开始观众就预感到,这个任东风的师傅,很可能,是要牺牲的。但,看到接近结尾,我们才懂得,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是为谁而牺牲。

为了四川佬、为了大头,为了王清,为了狙击班的战士们,为了身后的——中国。

可以说,影片不断蓄势,就是为了能凝聚这么厚的情感密度,让观众的情绪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而任天野的表演也太好了。

无论是面对大头牺牲的哭喊、面对王清倒下的敬礼,还是内心的怒吼都让人瞬间入戏,尤其是,对着王清的遗体,那无声的敬礼,眉角沾泪,眼中喷火,虽然无声,但却好像说出了万语千言。

这无声的誓言既是对王清说的,也是对观众说的,强大的力量输出下,我的心一下子被戳中了,瞬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这才是真正的狙击英雄。

而这样的狙击英雄最终倒下,也注定引发一场哭泣风暴。

3、 “献给最可爱的人”

可是高占奎的人生最后一战,还是来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狙击英雄》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秒杀了许多平庸的战争片,叙事单刀直入,以狙击引观众入局,然后抛出悬念,带着观众一起经历战场、生死,当狙击班的战士一个个倒下,悲情氛围也被渲染到极致。

连我都恨不得冲上战场,操起一支水连珠,一枪打掉那个接连击中战士们的美军狙击手了。

但最后这一战,只能由高战奎和任东风来打。

是时候了——敌军战机,开始对我方阵地疯狂投弹,最后的疯狂背后,是敌方阵地,已经顶不住了。

在我军如潮水般的冲锋中,敌方的堡垒,终于接连被攻破。

高占奎和任东风在冲锋中一枪一个!

敌方机枪手挡路?打掉。

躲在碉堡中打我们冷枪?打掉。

敌方飞机以为进入无人之境?朝天射击,打跑。

任务,终于完成了,胜利,就在眼前。

不过,所有的观众都知道,高占奎和任东风,还有一件事没做。

对,报仇!为大头为王清报仇的时刻,到了。

果然,敌方狙击手见势不妙,转身就跑。

跑?那就追!

双方从阵地,一路战至密林。

敌人:一边退,一边打。我们:一边追,一边打。

两大狙神联手,二打一,今天这一战,还能让你跑了?

但,敌方狙击手被赶入穷巷后的战力,还是超出了观众的想象,甚至也超出了高占奎的想象。

大结局,不剧透。

只能说,狙击班最了不起的狙击英雄的身体也被打穿,应声倒地,鲜血染红了雪白的林地。

但,当复仇的枪声响彻了天空,这场中美狙击手的对决,胜利的还是我们。

有观众已经绷不住了:为了一个敌人,牺牲一个英雄,值吗?

但如果让高占奎知道最后的结局,他还会追吗?

我想,给他选一千次,一万次,他的选择,还是一样:追!

那不是口号里喊出来的“大无畏”。

只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经历死亡与离别,从恐惧生出的无畏。

追,可能面对的是自己的牺牲,可是放过敌人,那不是纯爷们干的事,不是高占奎能干的事。

老实说,最后这场仗一点不“爽”。

反而看得人五味杂陈。虽胜,却是惨胜。

但,最后从高占奎衣服里散落的一个画本,却让我再也憋不住了。

画本中,是所有牺牲战士的素描,四川佬、王清、大头,都有了。

影片开头大头问他些啥呢,原来,是在画画。

画本封面上是一行红字——献给最可爱的人。

整个画本里,只缺一个人,画本的主人,高占奎。

4、 尾声,黑马

来吧,说说电影的缺点。

囿于成本,《狙击英雄》到底只是一部网络电影。

不论是场面,摄影,服化道,还是后期调色,音效,特效……相对动辄几亿投资的院线大片,肯定有差距。

虽然故事动人,但回头想想,还是有些略显刻意。

尤其是,敌方第二名狙击手,也太神乎其神了。狙击班打到只剩一根独苗,才拔掉这根钉子,代价太大了。

因此,如果你是抱着看一个《长津湖》级别的抗美援朝电影的期待,恐怕会失望。

但,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好的战争片,一部动人的抗美援朝电影,那它一定值。

实际上,如果观察网络电影,不难发现,在“提质减量”的瓶颈期,战争片,已经成为优质网络电影的集中诞生地。

一批有新意,有诚意,还避开了一些过去战争片经常犯错的雷区的战争片,一步步撑起了这类网络战争片的门面和口碑。

说到底,我认为是主创始终带着一份,对抗美援朝战士们的敬意,《狙击英雄》拍出了一副抗美援朝狙击手的群像,但不是为了铺陈爽燃去造神,而是要真实且生动地去还原英雄们的英姿和精神。

电影没什么大牌明星,但演员们演技不俗,没太大的场面,但每场戏都扎实,硬气,绝不糊弄。

最关键的,是电影拍出了沉浸感,仿佛带着观众,和英雄们经历了一场场生死大战,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剧中角色的情感。

我个人很喜欢《狙击英雄》这个名字,通常来说,这个名字用的不好,会显得流俗。但看到最后我发现,这真是最好的片名,因为这就是一个,关于英雄们的故事。

虽然影片中大头回不去家乡见娘了,王清吃不到母亲的小鸡炖蘑菇了,班长不能回家乡种玉米了,但因为有他们,还有千千万万倒在那片冰天雪地的志愿军战士们,70多年后的我们,不必再经历他们的战火。

电影里,有人看到了“外夷明犯,扰我国门者,诛”,有人看到了志愿军的情,也有人看到战士的义。

到最后,所有人都看到了英雄。

真正好的战争片,用最少的弹药征服观众的心,《狙击英雄》一枪一个,做到了。这样的电影,当然要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