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亢
近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在工作中发现有网友反映“某中学收费后可在APP查看分数和错题”的情况,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到该中学核实。经核查,网友反映情况基本属实,已对该校负责人进行约谈、警告处分和诫勉谈话处理,责成立即终止合作,并退还所收费用。
核查的基本情况是:2023年秋季学期,APP平台公司业务人员与该校分管负责人联系推广使用该APP。分管负责人与各年级组长和部分班主任商量后,认为该平台方便学生家长查分和错题查看,有利于学生针对性的查漏补缺,遂个人同意在学生家长自愿的情况下使用该平台,每生每期收取30元费用,由家委会收取后交平台公司。
“恩阳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微信号截图
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智能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也成为教育提质提效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对于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怎样收费,谁来负责?它是否是今天课堂上的必需品?社会上总是存在着诸多的疑问。
虽然学校的本意是想打造智慧校园,但以教育信息化、智能化为名的收费项目,从曾经曝出的几千元一台的平板电脑,100元一年的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到现在30元一学期的收费查分APP,金额有多有少,一经推出总会让家长们感到疑惑,质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用意,以及其中有没有和相关服务平台的利益关联。
学生家长在群内讨论APP交钱问题
家长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小学、中学本还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学费减免,为的就是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多出来的任何其它开销,都会让家长心生敏感、警惕。同时,为智能化、信息化的付费,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是否能够发挥对等的作用?这其实都是不确定的预期。
况且,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属于学校的本职工作,成本不应该让学生和家长来承担。 这也就说到了事件的本质,其实还是家校之间的界限不清晰、关系没有摆正。学校建设的哪些项目应该由学校负责,学生上学需要的哪些杂费应该由家长承担,这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厘清的。
该APP成绩查询介绍。APP截图
否则,一些智慧校园建设措施可能就会不被人们理解和认同,这会是非常遗憾的。此前,有偏远地区的学校受条件制约无法开齐开足课程,无法配备专业的老师,那些孩子正是因为用上了电子课本,才接受到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其中,智慧教育和学校的信息化战略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学生在使用终端设备与老师互动。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也说明, 科技提高了教学效率,带来了有益的课程实践。但这也给未来教育提出了新命题:当越来越多师生享受到智慧教育带来的便捷时,使用的边界究竟在哪里?经费的问题需由谁来承担?
2022年,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关于学校以教育信息化为名违规收费典型问题查处情况的通报》,对5起学校进行了查处和通报,其中强调了“严禁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作为教学、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平板电脑或教育app,学校不得作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家委会等名义变相强制学生购买。” 这就进一步厘清了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职责。
我们不可否认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的价值,但未来教育与技术磨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其中, 家庭和学校职责边界的厘清,就是重中之重。
文字:小亢
图片:新华社、 “恩阳区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微信号、上游新闻
朗诵:王茜
责编:王远方
编辑:张雪瑜 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