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影医疗交出登陆科创板后首份成绩单。在保有15亿利润的前提下,它以27.36%的增速拿下92亿元营收,距离百亿量级仅剩一步之遥。
伴随营收的飞涨,联影医疗的研发投入也已于去年迈入10亿关口。超过90个推向市场的产品,帮助联影医疗实现2022年CT、PET/CT、PET/MR 及XR四大产线夺得行业第一;MR、RT位居行业第三。
但联影医疗的潜力不止于此。亿万人眼中的国内高端医疗影像自主研造之梦,联影医疗正一步步迈向现实。
不可复制的自研之路
高端制造,技术为王。中国的大型医学装备之所以发展缓慢,其根本是因为缺乏核心自研的技术,无法摆脱对于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依赖,亦无法实现突破性创新。
联影医疗生于跨国企业垄断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背景之下,国内市场虽有国产产品已获批上市,但整体偏向低端。深知“卡脖子”之痛的联影医疗自然明白,当核心技术全数受制于人时,只有自主研造才能谋得唯一出路。
从今日成绩来看,联影医疗确实突出了重围。
年报数据显示,联影医疗已经完成MR磁体、梯度、射频、谱仪四大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造,其中,联影医疗在磁体与梯度方面的能力已经可以比肩西门子、GE。它能够制造5.0T及以上高场人体超导磁体;且梯度的强度覆盖 33mT/m到120mT/m,切换速度覆盖125T/m/s 到 220T/m/s,功放功率覆盖0.7兆瓦到3.5兆瓦功率等级。
CT的球管、探测器、高压发生器三大易损套件,联影医疗同样走在自主研发的最前沿。联影医疗旗下“时空探测器”已应用于全线 CT 产品,支持最薄层厚 0.5mm的多款时空探测器配置;球管、高压发生器的自研为年报首次披露,凭借联影医疗在CT领域体量上的绝对优势,两项核心零部件有望在量产之后迅速上线各系产品,逐步摆脱进口依赖。
需要注意的是,核心零部件自研的意义不仅在于控制成本创造利润,还意味着企业可以依据需求搭建更丰富、更符合国情需要的产品体系,以及借助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产业龙头后的产业牵引能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升级发展。
譬如,借助于“时空探测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不仅能满足国产CT的按需定制,还能推动CBCT等相关赛道国产替代;磁体、梯度、射频等核心技术的种种突破,联影医疗可以针对超高场强磁共振仅适合单部位成像的缺陷,打造世界独一的5.0T磁共振,将超高场强磁共振的应用场景拓宽为全身;也可以配合国家脑科学、重大疾病研究等前沿科研项目的需求,打造科研型高端磁共振;此外,还能打造中国首台9.4T临床前超高场磁共振,助力探索重大疾病机理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动物模型研究。核心技术的革新可用于PET/MR的研发迭代,加速分子影像领域弯道超车。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MR梯度功率放大器
再谈赋能产业链。大型医疗装备复杂程度往往很高,上游产业链条长,一台PET/MR设备涉及21个子系统和核心部件,数万个材料核元器件。联影医疗与数百家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动提升工艺技术天花板,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发展。
从新近结束的中国医学装备大会可以一瞥产业链升级的价值。除了众多新兴民族品牌不断涌现、持续带来创新的临床实用型产品之外,产业的上下游也已逐步升级并实现“国产替代”,逐步撕下了“中国缺乏高端制造”的标签。
作为典型的资本技术双密集型产业,置身其中的医疗科技企业不进则退。为寻求突破,上市后的联影医疗不但维持了高研发高投入的策略,在保证已有产线竞争力的情况下开辟新产线,也在加速推进与国际顶尖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医合作,回到临床科研实际需求从源头上寻求敏捷创新。
为推进研发,联影医疗的研发人员数量由2021年的2147人增至3088人;研发投入占比15.87%,较去年同期增长1.42个百分点,年报中已罗列好47个在研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高达57亿元。
海量研发投入下,联影医疗产线的宽度与深度迅速拓进。目前,联影医疗已经覆盖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和放射治疗产品,低、中、高端均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达到一致水平,远超国内企业布局。
产学研医结合方面,联影医疗基于横跨“临床前-诊断-治疗”多领域的产品布局,一方面与国内协和、华西、中山、瑞金等顶尖医院合作打造医学高峰高地,攻克重大疾病,并深入到国家科研计划,牵头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携手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日本综合南东北医院等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前瞻医学,构建全球创新共同体。
过去,国内的科研人员想要借助最前沿的影像设备进行临床研究,往往需要等待多年时间。如今,联影医疗在超高端设备中的突破给予了本土科研人员一个新的选择,产学研医结合之下,他们不仅有机会基于最先进的设备第一时间开展前瞻研究进行原始创新,还能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与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在这种高效互动、及时迭代的协同中,做出更多突破性的创新,推动中国现代医学加速发展。
去往世界顶端
除设备研发中的诸多成就与产学研医结合领域中的大量创新外,联影医疗的另一个看点,在于营收。
知名机构IPSOS数据显示,按2022年度国内新增市场金额口径统计,联影医疗CT、MR、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综合来看,CT、PET/CT、PET/MR 及XR四大产线均为行业第一。
联影医疗产品矩阵
尤其是MR、MI是两个赛道,不仅在体量上超过了10亿级,还分别拿到了35.33%、47.23%的同比增速,在撑起联影医疗营收的同时,有效分散了各项风险。
这正是联影医疗相较于国内竞品的优势所在。2022年CT遇冷,联影医疗CT赛道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MR、MI、设备维修服务的迅速增长,联影医疗依然取得了27.36%的总营收增长。
至于未来联影医疗能够抵达什么样的高度,短期可关注以下四点:
● 一、影像设备的高端国产
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打破了大型医用设备平稳增长的步伐。尤其是CT赛道,因可用于新冠肺炎诊断,一年间超7000台新设备入驻医院,较同期翻了近一倍。
强势的需求大幅加快了经济型CT的普及,但也一定程度透支了市场。至新冠结束,中低端CT赛道已进入调整期,总销量与总销售额双跌,中低端CT略显疲态。
对于联影医疗而言,CT一项长期占据其超过30%的营收,理因虽趋势后撤,但在实际数据中,联影医疗CT销量虽下降了2.48%,但销售总额不退反进,还拿下了10.26%的同比增长。
追其根本,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各级医疗机构对于科研的不断重视,共同影响着高端CT的需求,使其未受疫情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整体仍呈现上涨趋势。而从销量数据可见,联影医疗去年已从跨国公司中突围,稳稳抓住了处于上升期的高端CT市场。
更大的利好还在后面。今年三月,《关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的通知》的通知移除了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的购置限制,PET/MR由“甲类”配置划分为“乙类”。换句话说,部分二三级医院碍于配置证原因未能满足的中高配置影像设备需求,将在未来数年内释放。
对于早已卡好位置的联影医疗而言,配置政策的松绑将为其MI、高端MR、高端CT带来新的市场空间。此趋势下,联影医疗有望在新一年中实现MR、CT三赛道规模增长,推动营收步入新的台阶。
● 二、基层放量
所谓高端制造,不仅意味着能够造出最前沿的设备,还在于能够匹配医疗场景的临床需求,尽可能把给定价位的产品做到最好。
《“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医疗体系正在经历高质量发展变局,辅以贴息贷款、专项债等资金面扶持以及最新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宽松调整带来的可及性提升,整个国内医学影像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的窗口期。
在这一方面,联影医疗致力于持续提升县域医疗综合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专科建设、重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区域协同能力助力县域医共体、县域次中心等新型医疗体系建设。
针对基层诊疗能力不足、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联影医疗聚焦疾病诊疗全流程,源头整合影像、介入、放疗、人工智能与信息化技术,打造专病诊疗一体解决方案,包括助力危重疾病急诊急救的数智一体化卒中/胸痛/创伤中心解决方案,提升肿瘤精准诊疗的数智一体化肿瘤中心方案,围绕多类重大脑疾病诊疗的多模态一站式脑疾病诊疗方案,以及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的妇幼健康关爱解决方案;并以区域数智互联解决方案,全方位助力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上海嘉定区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师在为病人做CT扫描
目前,联影医疗的CT、MR、XR系列产品已经县域场景站稳市场,助力联影医疗在多赛道夺得新增设备市占率第一。而这种优势,将在未来数年内为联影医疗的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 三、装机量提升带来的维保费用
维保费用因其可持续、高毛利的特征,一直是跨国企业创收的优质渠道。数据显示,某跨国企业的维保费用占营收比一度接近50%,超过了设备对于营收的贡献。
相比之下,联影医疗提供维修服务收入虽已增长70.44%抵达7.5亿元,但仅占总营收的8%,主要系公司装机量不断累加使得服务收入呈高速增长趋势。伴随设备落地数量的进一步提升,维修服务收入将在未来报表中成为更有力的存在。
不过,单就维修服务收入占总营收比这一比率而言,联影医疗可能很快就会触及它的天花板。毕竟,处于增长中的联影医疗将不断利用设备销售拉高营业收入,而非依靠持续却有限的收入安享晚年。
● 四、海外市场
作为业内少数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联影医疗聚焦“一核多翼,高举高打,全线突破”的市场战略,已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留下足迹。
反映在年报之中,便是其10.78亿元的海外主营业务收入及110.83%的同比增长。
面对“成为世界级医疗科技创新引领者”的目标,刚过10亿的营收还稍显稚嫩,但在切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这艰难却又无法回避的一步上,联影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年报数据显示,联影医疗一系列高端设备已经进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卡罗尔顿区域医疗中心(CRMC)、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盐湖城犹他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中心等众多全球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赢得了美国市场下的前沿设备竞争。
而这些落地,将帮助联影医疗迈入全球健康市场,协力解决全球老龄化、慢病管理、优质医疗资源缺失、公共卫生体系缺陷、诊疗设备数智化不足等世界健康难题,与全球顶尖企业共竞6000亿美元市场。
联影医疗在2023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发布行业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uMR Jupiter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曾说“在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我们的目标不是求生,而是求胜——不满足于以低质低价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分一杯羹,要心怀与国际一流试比肩的信仰和勇气。”
如今的中国高端医学制造,终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