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小团队在细分领域颠覆性创新
2014年的11月任正非在华为内部战略会上指出,华为大多数产品还是重视延续性创新,同时允许有一小部分的新生力量去颠覆性创新,两年之后201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任正飞说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么我们公司如何去努力前进?面对困难重重,机会危险也重重,不进则退,我们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坚持创新,那么迟早会被颠覆,所以我们也要敢于拥抱颠覆。
为什么任正非允许小团队在某些细分领域进行颠覆性创新?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您分享。
第一点是大公司,往往会扼杀颠覆性创新,实际上越是大型的成熟型企业,越是过于依赖之前的成功路径,包括商业模式,技术开发模式、管理模式等等,它越是容易出现创新的阻力,变得保守封闭。
比如数码相机,最早是柯达公司发明的,这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在当时是绝对领先,但是柯达公司最终将这项颠覆性的技术有意的束之高阁,导致柯达白白错过了汹涌澎湃的数码相机的巨大市场机遇。
数码相机技术的出现是对摄影行业、对胶卷行业的颠覆,首先是对柯达现有的产品和商业模式的颠覆,更直接一点,那就是对柯达现有的胶卷产品的研发团队、营销团队、管理团队的颠覆,从时间上来看,大企业发起的颠覆性创新,鲜有成功的先例,对于大型的成熟公司在这种创新上的劣势,任正非非常清楚,他曾经说,专家更保守,因为专家对自己研发出来的某种产品,就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过分喜爱,对一切威胁到自家孩子的异类抱有戒备与警惕的心理,所以任正非告诫华为人说,公司要具有理想,就要具有在局部范围内抛弃利益计算的精神,因为重大创新是很难规划出来的,固守成规是最容易的选择,但是也会失去大的机会。
任正非鼓励华为公司几十个中心的科学家,数万专家和工程师,要加强交流,思想碰撞,所谓的是一杯咖啡吸收别人的火花与能量,要把战略技术研讨会变成一个罗马广场,变成开放的科技讨论平台,让思想的火化燃成熊熊大火,所以任正非将颠覆性创新的希望寄托在了小团队身上,在细分领域进行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其破坏性小,成本低,而且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我们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深圳那个原本偏僻的小渔村开始尝试的,因为这里距离内地远,又处于相对封闭的区域,即使改革开放在这里试点失败了,或者是出了什么问题,也不至于影响大局,其负面影响的范围可控,如果这个试点成功了,就可以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形成全面开放的格局。
遵循这种规律,任正非提倡华为鼓励一小部分人,在细分领域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尝试,任正非说,我们要坚持为世界创造价值,为价值而创新,我们还是以关注未来五到十年的社会需求为主,多数人不要关注太远,我们大多数产品还是重视延续性创新,这条路要坚决走。
再者既然创新是颠覆性的,那么其破坏性一般也会很大,一旦出现风险可能被放大,波及更多领域,所以这种颠覆性创新的尝试,最好被局限在某个特定的范围,某个细分的领域,风险可控。
因此,任正非说,华为允许有一小部分的新生力量去颠覆性创新,探索性的胡说八道,想怎么样颠覆都可以。
但是要有边界,这种颠覆性创新是开放的、延续性的创新,它可以不断的吸收新的能量,直到将来颠覆性创新长成大树苗,就可以反向吸收延续性创新的能量。
所以华为在全球资助了很多只有几个人的研究机构,允许这些研究者们脑洞大开,进行各种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尝试,只要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内,在既定的边界以内,华为对他们不做任何干涉,而不进行任何考核,不做任何要求,尽管目前还没有非常显著的颠覆性创新的成就出来,但是任正非相信,这种宽松的环境是颠覆性创新的土壤,只要持续下去,未来华为一定会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