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hanRen
01
龙湖“一日惊魂”的背后
8月10日,屡被评为房企“优等生”的龙湖集团(00960.HK)收于20.9港元,跌16.4%,股价创下自2018年11月以来新低。截至收盘,龙湖集团总市值为1273.35亿港元,市值一天蒸发超246亿港元。
下跌的原因有2点,一是8月9日,网上传言称龙湖存在大量商票逾期记录;二是当天瑞银发布的一份“中国开发商是如何烧钱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包括龙湖在内的部分民营房企自由现金流遭受到机构的质疑,龙湖的评级也从“买入”下调到了“中性”,目标价下调及25.7元。
基于这一异动,龙湖于8月10日紧急召开投资者电话会议,回应商票逾期消息为谣言,并称龙湖去年开始就不做商票,目前商票余额7个亿,会在年底之前清零。当晚上海票据交易所也首次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帮龙湖辟谣,“上海票据交易所致力于维护票据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对于这种通过谣传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谴责。”
龙湖集团董事长表示, “对于股价下跌并没有太在意,原因主要是源于市场的惊慌。但其实龙湖是很淡定和从容的。”
在当前情势下,没有一家民营企业敢说自己完全不紧张,龙湖可谓是民营房企的“最后底线”,如果连龙湖都有问题,那么意味着整个房地产行业彻底失去希望。
如今市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龙湖此次风险应对可谓是非常及时有效,一切虚惊一场,但背后却引出2点思考:
在自信如黄金珍贵的国内市场,一丝风声都能掀起惊涛骇浪,包括瑞银在内的投资与评级机构在其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此次事件使投资与评级机构的权威性进一步受到质疑,新时期地产人、购房者应当如何看待权威?
DiChanRen
02
机构的权力与权威
中国房地产市场收缩后,瑞银已经不是第一次遭受质疑。
今年3月,瑞银曾因旭辉控股2021年半年报中400多个项目中,有80%的项目是非全资拥有的原因,对其看空并发布报告。受报告及市场情绪影响,旭辉控股在两个交易日内大跌35%。
旭辉控股当即作出回应称瑞银的假设不切实际,林峰还专门发了个朋友圈,怒怼瑞银“做空”。在他看来,近期地产股被空头过度打压,旭辉是硬被做空的。
与此同时,瑞银也曾发布涉及世茂、新城等房企的做空报告,例如估算了世茂的表外负债总量,但其后被公司质疑“测算模型是否准确且具有公允性”。
除此之外,惠誉、标普、穆迪等境外评级机的权威性也经受挑战。 不少国内房企认为境外评级机构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评价与预期过于悲观,忽略了房企偿付债务的努力,因此退出信用评级。 比如中梁在5月退出了穆迪的信用评级,合景泰富也在今年先后退出了标普和惠誉的信用评级。
国际评级机构如今被业内人士诟病存在信息偏差,认为国际评级机构对当下国内房地产政策环境改变的了解并不直观,认知有限,标准僵硬,导致原本以风险预警为初衷的信用评级也出现了滞后与误差。
有一本书叫《评级机构的秘密权力》,作者霍斯特曼几乎把这些评级机构比喻成“强盗”。三大评级机构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失误,引发过严重的金融动荡,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是危机爆发的重要推手。 评级机构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把控着全球的话语权,导向金融市场的舆论,所有人都无可奈何。
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也曾表示,“我们目前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评级毁灭一个国家”。
说到底,这些投资与评级机构的商业行为也有各自的利益和意图,参考但不信奉,才是最优的应对之法。
DiChanRen
03
行业信心缺口越来越大
忽略机构的“操作”,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十分脆弱, 即便是龙湖,也无法抵御低级别谣言的侵扰。
在经历风浪的过程中,市场的情绪已明显过于低落,对政策和预期的解读也容易偏悲观。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系统已经非常脆弱,所以出台再多的救市政策,效果都不尽人意。
正如朱荣斌在日前的发言中表示,“我觉得这场风暴会来的非常猛烈,肯定是一场大变局。就像前几年为调控地产打的各种组合拳,现在我们的政策措施一定要来的清晰,而且要有力。不然的话这一场地产危机怎么度过,我自己也非常的没信心。”
只有有效并迅猛的政策措施才能挽回地产行业岌岌可危的信心。 并且就目前看来,比起激活市场购房欲望,在C端出救市政策,救企业并修复房地产行业的生态系统更为迫切。正如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中提到的纾困提案,“关于房地产企业,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
除此之外,如今虚虚实实的传闻正在干扰市场信心修复、甚至是房企的进一步发展。这类“噪音”容易干扰投资者、购房者的判断,从而使得相关企业的信用遭受冲击。更为严重的是,捕风捉影的不实传闻与债券价格的负向变动之间容易形成负向循环。
至此,房企不应该再因害怕言多必失、节外生枝而沉默。 房企应当主动披露公司相关项目的进程与规划,有效信息便越容易压制住市场噪音,因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猜疑便越少,市场的信心便越坚定。
否则再拖下去,谣言都可以摧折大树。
日前经济学家任泽平声称“已到政策出手临界点”,希望这次被他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