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闻

香港:下一个25年更加辉煌

时间:2022-07-02 15:21:40 热闻 我要投稿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

在这样的时候,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显得特别有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可以用“唇齿相依、相互成就”来形容。

首先,香港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的60%以上的外资,是通过香港进入的内地;中国对海外的投资,有接近60%是通过香港进行的。香港为内地带来了重要的市场信息、管理经验、资金和订单,这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非常重要。

深圳的发展更是和香港密不可分。中国先后设立了7个经济特区,深圳之所以最成功,关键因素就是香港。

其次,香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内地的改革开放、祖国的复兴。

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香港靠接纳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产能,成为“亚洲四小龙”,比如李嘉诚发家的第一桶金,就是为欧美消费者生产塑料花。

内地的开放为香港制造业获得更低生产成本、更高利润提供了机遇,也为香港向着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以及中国经济的“超级联络人”转型提供了机遇。这是香港后来能跃升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最重要因素。

上图:2022年3月,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1)”显示,香港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唇齿相依、相互成就,是香港和内地关系的实质,也是粤港关系、深港关系的实质。

香港已经回归25年,这个GDP一度相当于5个上海、内地三分之一的城市,目前在规模上已不占优势。2021年,香港的GDP折合2.37万亿元人民币,已被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超过。

香港对中国还重要吗?香港还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之一吗?香港的未来是否还值得看好?

我的看法是:

虽然香港的经济体量已被多个内地城市超过,但它依然是中国经济和世界之间的“超级联络人”,是中国面向海外的头号金融中心,是中国乃至全球最成功的自由贸易港。香港的独特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替代。

随着中国的全面复兴,香港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香港的未来也更值得期待。

最近3年多以来,香港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民间称之为“二次回归”。从经济角度看,有以下几个变化值得关注:

第一,香港正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跟深圳构建“中国最强都市圈”。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这是香港首次被纳入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中央把香港定位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以及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这些定位,好比一个个勋章,挂满了香港的胸前。

“粤港大湾区”之所以诞生,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港澳的发展拓展空间,让粤港澳更好地实现“相互成就”。

在大湾区规划中,国家设立了前海、横琴、南沙、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要发展平台,并提出整个大湾区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在这个背景下,2021年10月香港提出跟深圳共同构建“双城三圈”。

香港和深圳,在历史上都属于宝安县。两个城市一衣带水,中心城区直线距离不过25公里。天气好的时候,在飞机上可以拍到深港中心城区“同框”的照片。

所以,深港天然是一个“同城化”的紧密型都市圈。

“深圳+香港”的面积只有3100平方公里,不到上海面积的一半,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但在深港这个狭小区域里,生活了接近3000万人口,汇聚了24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每年产生近5.4万亿的GDP。深港都市圈的人口、资金和GDP总量和密度,都决定了这是中国“最强都市圈”。

深港之间拥有极强的互补关系:深圳的短板,比如教育、医疗,恰恰是香港的优势;香港的短板,比如缺少世界级企业,缺少创新主体,恰恰是深圳的优势——深圳是全国商事主体数量最多的城市、创业氛围最浓的城市。

深港携手、同城发展,前景非常值得看好。

上图:中国有8所大学进入最新的QS大学排行榜50强,其中3所在香港。香港顶级大学云集,可以为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技术的支撑。

第二,香港正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点,功能独特的“金融跑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创富机会,或者说三台“超级印钞机”。

第一台“超级印钞机”,是改革开放第一个20年期间的“制造业+充沛的劳动力+贸易顺差”。中国依靠承接全球产业链的转移,通过劳动力优势,获得了大量贸易顺差,完成了原始积累。

1998年起,随着全面房改,城镇化、房地产、大基建成为中国的第二台“超级印钞机”。旺盛的城镇化需求,推动房地产的发展,让地方政府获得了巨大土地收入,有能力不断更新基础设施,并形成了经济的良性循环。

最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人口红利收缩,国家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其实就是启动由“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资本市场”组成的第三台超级印钞机。

在这个阶段创造财富的主体是“专精特新企业”,撬动这些企业创造财富的“杠杆”,是风投、创投和资本市场。

所以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鼓励创新,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另一方面,在拓宽金融跑道。比如在上交所设立了科创板,在北京新三板基础上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和主板合并,注册制在沪深交易所推行。

香港和澳门,也在配合内地的经济转型。港交所通过改革,开始接受“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国家还酝酿在澳门设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市场”。

港交所的地位非常特殊。随着国家安全、数据安全观念的深化,一批在海外上市的,带有新基建性质的互联网大平台公司,正陆续在香港第二上市,未来甚至可能只在香港上市。

这意味着,港交所将成为国际风投参与中国项目后的,最重要的“退出渠道”。以前这种地位,是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拥有的,未来将逐步向港交所集中、转移。

截至2022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53.3%,市值37.6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77.7%(下图)。香港交易所2021年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总额422.97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其中新上市内地企业集资额占总额98%。

未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将更多,占比也将更高。

香港还成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截至2022年初,香港的人民币客户存款及存款证余额为11135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离岸人民币存款的约60%,处理全球约76%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

第三,香港结束了“缓慢生长时期”,北部都会区横空出世,“科技+金融”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过去几十年,香港人口增长缓慢,对于做大做强城市没有强烈的愿望。其实香港人口密度不大,只有深圳的67%左右。

2011年到2021年,香港人口从707.2万人增长到了741.3万人,10年增长了4.8%。而深圳在2011年到2021年间,常住人口从1046.74万人增加到了1768.16万人,净增721万人,增幅69%,几乎在10年净增了一个香港的人口规模。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深圳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维持高房价,产业空心化、人口增长缓慢,是香港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

上图是截至2020年末香港土地用途的情况。可以看出,香港只有7%的土地建设了住宅,而林地、湿地、草地、荒地、水体、农业用地占比超过了76%。

这种情况在2021年出现了变化。港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规划:拿出靠近深圳的将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建设北部都会区。未来的香港,将形成2大中心——南部以维港两岸为中心,重点发展金融商贸;北部都会区重点发展科技创新。

规划提出,将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多个新市镇,修建超过92万套住宅,最多可容纳超过250万人居住。

这意味着香港将结束“缓慢成长期”,进入“适度做大做强”的时期;香港产业空心化时代也将成为历史,未来将联手深圳,引入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香港将由此走上“金融+科技”的道路。

第四,香港在全球金融版图中的地位,也变得更加独特、重要和不可替代。

纵观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巨大的金融中心,必然依托一个超级经济体,并成为这个经济体的“资本入口+资本出口”。

纽约是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经济体的“资本入口+资本出口”,伦敦是欧洲这个经济体的“资本入口+资本出口”。

东京一度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它是日本这个经济体的“资本入口+资本出口”。近年来,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跟美国、欧洲并列的三大经济体之一,所以香港跃升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新加坡则是东南亚各国的“资本入口+资本出口”。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存在AB角的竞争关系。

但香港显然是比新加坡更大的金融中心,无论是股票市场成交量、外汇市场成交量、债券成交量,都是如此。以2021年末为例,港股市值是新加坡的9倍,2021年香港股市成交额是新加坡股市的22倍。

国际资本要投资中国,大部分会选择取道香港。因此,香港成为中国吸引国际资本的最大入口。近年来,香港跟内地之间又开通了深股通、沪股通、债券通,国际资本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投资内地。

随着中概股回归香港,或者做第二上市,香港也正在成为国际风投资本退出的中心。所以,香港兼具国际资本的“入口+出口”的双重功能。

2021年10月,港交所推出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香港由此拥有了为中外投资者提供“在离岸管理在岸投资风险的工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更为完整。

香港国安法实施至今,香港的新股集资额超过6500亿港元,较实施前的同一时期增加超过三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超过1500亿港元,较实施前的12个月高出近六成。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于2020年底达到34.9万亿港元,较实施前增加了两成。香港银行最近的存款总额,达到15.3万亿港元,较实施前增加逾一成。

半个月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了《2022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竞争力的全球排名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到第五位,仍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之一。

由此可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非常稳固,国际资本依然看好香港。

如今的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给香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我们相信: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下个25年一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