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邵斌:《白鹿原》中“刘瞎子”的原型是谁?

时间:2022-04-19 11:59:42 热博 我要投稿

陈宁的回答:

《白鹿原》中有十多集涉及到了西安围城的史实,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本文介绍的是围困西安城的军阀“刘瞎子”的原型——刘镇华,以及他的军队——镇嵩军。 文人当了土匪头 刘镇华,字雪亚,河南巩县人,1883年生,家中兄弟七人,排行老大。刘镇华在前清最后一次科举时中过秀才,因科举被废,前往直隶,先后就读于北洋优级师范学堂、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回河南开封,任中州公学庶务长,从事教育工作。1908年刘镇华加入了同盟会,利用自己河南省视学的身份,在豫西一带奔走,从事反清的秘密活动,并同时结识了三教九流。 辛亥革命时,刘镇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了豫西羊山的绿林“刀客”王天纵等人参加革命。当时,光复后的陕西军政府派张钫为“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出征河南。刘镇华偕王天纵的“刀客”武装数千人投奔张钫,张钫任命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刘镇华为大都督府书记官,与清军作战。民国成立后,陕西裁军,而河南兵力薄弱,经两省协商,将王天纵的这支部队划归河南管辖。因王天纵离军赴京谋职,部下的几员战将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互不服气,最后经张钫向袁世凯保荐,由刘镇华出任该军统领,兼豫西观察使(后改为陕汝道尹)。这支军队驻防豫西二十二县,因豫西以嵩山著名,故定名“镇嵩军”,下分三个标(团),以柴云升、张治公、憨玉琨为各标分统(团长),兵额三千余名。 镇嵩军初立时,各方都因其“刀客”色彩而加以歧视,军饷也常常被扣发拖欠,官兵生活异常困苦。当时河南流传的民谣说:“穷巡防,富陆军,好汉爷爷是毅军,要饭花子镇嵩军。”就是形象的写照。刘镇华为了“洗白”镇嵩军的形象,决心不留情面,严令手下剿除匪患。镇嵩军大开杀戒,把仍在为匪的昔日老弟兄杀了数千人,其中柴云升杀了把兄弟,张治公杀了叔伯兄弟,憨玉琨连亲兄弟都杀了。豫西的土匪很快就被剿灭,河南都督张镇芳连番嘉奖柴云升等人“大义灭亲”,镇嵩军的“刀客皮”总算蜕去了。 民国初年,河南民变首领白朗率众纵横数省,让当局异常头痛。1914年8月,白朗在与北洋军的战斗中阵亡,张治公探听到了白朗的埋尸处,刘镇华将白朗首级割下解送省里,并捏造了击毙白朗的经过,袁世凯下令晋升刘镇华为陆军中将,给予勋五位。袁世凯死后,刘镇华投靠了段祺瑞,与安福系拉上了关系。 在豫西五年里,刘镇华邀请了当地不少名流为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办理“外交”;军事上则依靠柴、张、憨等悍将,并抓住部下多系江湖绿林出身的特点,广结“拜把子”兄弟,崇尚“义气”,以笼络和维系部队的团结。 《白鹿原》里的“刘瞎子”是艺术的创作,其实刘镇华不是瞎子,也并非满脸横肉、凶神恶煞的模样,从长相上看,颇有几分“文士”的气质。镇嵩军的主要成员都出身于绿林,刘镇华一介文人,在军中并无根基,能当上统领,主要是由于他是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最初,很多人都把刘镇华看成过渡性的角色。但是,刘镇华利用自己的政治手腕、眼光和魄力,牢牢地控制了这支军队,并成功“洗白”,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且,他此后以镇嵩军为资本,纵横政坛数十年,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倚风听雨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