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串的焦香,熏鱼的奶油肉质,麻辣锅里滋滋作响的串串,都是许多人的最爱。 然而在这些美食背后,是否潜伏着健康杀手? 本文将为您分析日常饮食中的潜在致癌陷阱,保家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一、苯并芘是1级致癌物,高苯并芘食物尽量少吃
苯并芘是一种典型的致癌性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由3个苯环和1个芘环构成,化学式为C20H12。苯并芘广泛存在于烟草烟雾、柴油尾气以及烧烤食物等环境介质中。
早在1933年,就有学者发现苯并芘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为1类致癌物质。
苯并芘的致癌机理主要与其活性代谢物反式-环氧化苯并芘起主要作用。 该代谢物可与细胞DNA结合生成DNA加合物,导致DNA损伤和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细胞癌变。人体长期接触苯并芘,也确实增加了肺癌、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对于食物中的苯并芘污染,以下三种食品是主要来源。
烤、烧、炭火烧烤等高温加工食物
这些食物中都可检出较高苯并芘。 食物脂肪和蛋白质在高温下发生裂解和致癌物生成反应,其中脂肪的热氧化反应生成的中间产物可以与胺基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苯并芘。
有实验证明,烧烤鸡翅的苯并芘含量可达到每千克0.5-12.9微克,明显高于胡萝卜、花椰菜等蔬菜水果。
熏制食物
除了烧烤食品外, 我国部分地区居民喜食用熏制食物,这也是苯并芘摄入的风险因素。 熏制是一种古老的肉类、鱼类保存方法,可以使食物获得特殊风味。但是熏制过程中,木材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等成分会沉积到食物表面。
数据显示,不同熏制食品的苯并芘含量普遍较高,如熏制鸡的苯并芘平均含量为每千克1.27微克,熏制鸭的平均含量为每千克2.14微克,即使是熏制蔬菜,平均含量也达到每千克0.65微克。
在熏房进行熏制作业的工人,其尿液中的苯并芘代谢物也明显升高, 提示吸入熏制烟气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油炸食品
对于油炸食品,多次循环使用的油脂也会使苯并芘聚积。 植物油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一些中间体反应生成苯并芘。而反复使用的食用油,这些产生的苯并芘就会越来越高。
有报道表明,使用1次、5次和10次的食用油,对虾片油炸后苯并芘含量分别为每千克0.28微克、1.13微克和1.84微克。 反复使用老油炸制食物,其苯并芘污染也会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
那么食物中苯并芘的含量标准是多少合适?目前我国和国际上还没有针对食物中苯并芘限量的统一标准。但从食品安全考量,食物中苯并芘含量越低越好。 除此之外,还有哪类食物被国家认证为一级致癌物需要大家注意呢?
二、槟榔也是国际公认的1级致癌物
槟榔,源于东南亚的植物果实,其独特的嚼食方式也给健康带来了隐患。
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确认槟榔为1类致癌物。 其中关键在于嚼食过程中的长期刺激性损伤,以及植物本身所含的化学致癌成分。
槟榔的致癌机制,主要与反复长期嚼食过程有关。槟榔为一种坚硬的种子或坚果,外包有木质的硬壳,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嚼食, 在咀嚼碾压过程中,口腔黏膜会遭受持续的物理性磨损。 同时,植物本身所含的槟榔碱等有毒化合物也会刺激黏膜。
这样的双重作用下,口腔黏膜出现慢性损伤、纤维化、增生等病变。 久之,细胞开始异常增生,最终导致癌变。
长期嚼食槟榔确实会明显增加患口腔癌的概率。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槟榔是引起口腔腔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资料表明,槟榔嚼食者的口腔癌发病风险是不嚼食者的80-110倍。
比如在槟榔主产国印度,口腔癌发病率居各类癌症的首位。 我国槟榔嚼食较多的湖南等省份,口腔癌也位居恶性肿瘤前列,这些数据都印证了槟榔的致癌作用。
除发病率增加外,槟榔嚼食者口腔癌的发病年龄也较早。 有报道指出,槟榔引起的口腔癌好发于40-60岁人群,比不嚼食者至少提前了20年,这与长期反复嚼食导致口腔黏膜累积损伤有关。
因此健康专家一致建议,不管新鲜槟榔还是经加工的槟榔制品,都应尽量避免长期嚼食,特别是青少年群体。 否则,余生都将在反复治疗的痛苦中度过。
公众的防范意识也需要提高,远离这一“美食陷阱”, 健康生活,又该从何做起?
三、这些食物有益 可以多吃
深色蔬菜水果
深色蔬菜水果之所以能防癌,关键在于其中的抗氧化营养成分。 这类食物通常颜色较深,因为其中含有稳定的植物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这些抗氧化色素是抗癌的关键。
类胡萝卜素是胡萝卜、番红花等红橙色蔬菜的特征色素,它能清除体内过量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修复受损的DNA。 花青素则主要存在于蓝莓等深色浆果中,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
除色素外,深色蔬果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抗氧化营养。 它们能协同发挥抗氧化作用,清除致癌自由基,还能激活抗癌酵素,提高DNA修复能力。
例如,西红柿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减少消化道癌症风险;而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降低前列腺癌和肺癌的患病率。 一项对42000人的长达7年追踪调查显示,每天摄入深色蔬果约5份,可降低肺癌风险27%。
除抗氧化营养外,深色蔬果还含丰富的抗癌矿物质。 例如,菠菜是钙、硒的高质量来源,这两种矿物质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蓝莓富含铜,也有抗癌功效。
因此经常吃深色蔬果,不仅可以减少致癌物的摄入,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抗癌营养实际起到抑瘤作用,是预防癌症的重要食疗手段。
适量食用菌类
很多菌类食品不仅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也含有多糖、三萜等成分,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癌能力。
其中香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还可以提高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从而发挥杀伤肿瘤的作用。 灵芝多糖及三萜则能激活NK细胞和巨噬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
除直接抑制癌细胞外,食用菌类还能抑制癌细胞转移和增殖。 如金针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血管再生;木耳及其提取物能抑制肿瘤浸润和延伸。合理食用菌类,还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既可增强免疫力,又可辅助抗癌治疗。
含酵素的发酵食品
发酵食品中的天然酵素具有帮助消化吸收的功能,也可起到解毒作用。 如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代谢并降解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致癌胺类等危害物质,降低其毒性作用。绿色发酵蔬菜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能减少致癌物在肠道中的吸收。
发酵食品中也富含一些酵母菌,以及它们产生的酵素。 这些酵素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速排出体内毒素。
发酵生成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也可直接解毒或提高解毒酵素活性。研究表明, 适量食用发酵食品,可以降低结肠癌风险,并能减轻某些抗癌药物的毒性反应。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酸奶、酸菜、酱油、天然酵母发酵面包等产品。 它们既可满足味蕾,又可通过自然发酵产生的益生元帮助体内解毒,达到辅助抗癌的目的。
结语
科学合理膳食是预防癌症的天然良方。良好的饮食习惯能让生活更健康!希望公众能提高对食品致癌物的认知,避免长期过量接触这些有害物质。 与癌症作斗争,保护自己和家人,从日常饮食做起。共同努力,迈向无癌症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林淑贞, 苯并芘的检测及其在食品中的污染[J]. 当代食品工业, 2020, 41(11): 271-273.
李力, 槟榔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7): 697-699.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