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博

华为开始“醒悟”,中国车企已集体调转“枪口”

时间:2022-08-26 12:01:40 热博 我要投稿

近日,华为在内网发布文件指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这难免让人联想到前几天刚发布2022半年报的赛力斯。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造车,但亏损额度却扩大,整个上半年亏损17.27亿元,而去年同期只亏损4.8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7.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额为11.26亿元。

事实上,利润不仅是赛力斯当下面临的挑战,也深深刺激着国内大部分主机厂的神经。从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来看,20家A股上市整车企业中,有15家业绩大幅下降或者预亏/续亏/增亏。

而从单车利润来看,国内车企更是与跨国巨头们有着很大的距离。2021年,丰田、大众、通用的单车利润都在人民币1万元以上,而国内主流车企的单车利润基本都不超过5000元。市值已经跻身全球第三的比亚迪,被曝今年一季度单车利润不超过2400元。单车利润的区别,在某种意义上直观体现出中国车企和跨国巨头之间的差距。

中外车企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机会,也大大缩小了中外车企之间的距离。

最直观的体现是市值排行榜的变化。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代表,市值超过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通用等跨国巨头,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三。造车新势力头部的蔚来、小鹏也曾经一度跻身全球市值前十。

其次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变化。

2019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日常在40%以下,2020年受疫情影响,市占率一度降到33.5%,创下11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而从2020年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迎来大爆发,自主品牌市占率也开始节节攀升。最新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市占率已经逼近50%,而且这是在大量二三线自主品牌被淘汰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但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赚钱,创造财富,谋求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利润才是车企最终的目标。

虽然在市场规模上,自主品牌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净利润方面,仍然与国外车企有着很大的差距。

2021年,国内净利润最高的是上汽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245.3亿元;其次是一汽集团,净利润243亿元;东风汽车集团净利润113.87亿元;广汽集团、长城、比亚迪、吉利均只有几十亿元的利润。

相比之下,梅赛德斯-奔驰、丰田、大众、福特的净利润都超过了1千亿元,Stellantis、通用、宝马、现代、本田、特斯拉也有数百亿元的利润。而国内最赚钱的上汽集团,连全球前十都进不了。

再看单车利润,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仍以2021年为例,绝大部分国内车企的单车利润都在5000元以下。其中,上汽集团约为4489元,东风汽车集团是4103元,广汽集团则为3425元,三家头部民营车企吉利、长城、比亚迪则在3275.6-5250.6元之间。

反观跨国车企,丰田、大众、通用的单车利润均超过1万元,约为国内主流车企的2-3倍;身为豪华品牌的BBA更高,单车利润在22600-42038元之间;特斯拉每卖一辆车也净赚37575元。

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真相

曾几何时,自主品牌为了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都是只赚吆喝不赚钱,甚至赔本卖车。

汽车制造业是一个投入高、产出慢的行业,在企业发展前期,光建设厂房、生产线和研发就要耗费巨额资金,所以前几年都处于亏本状态。新势力三强“蔚小理”如今都是亏钱卖车,2021年蔚来、小鹏每卖一辆车亏损4万多元,成本控制能力最强的理想每辆车也要亏3558元。

在站稳脚跟之后,企业的经营方针就转向赚钱,追求利益最大化,毕竟只有赚钱才能活下去。然而,即使已经扎根市场,仍有不少自主品牌处于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状态。

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财报,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为11.35亿元,年销量是160万辆。也就是说,这家销量最高的民族品牌车企每卖一辆车只赚709元。而在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平均单车利润更是只有区区89元。

长期以来,国内几家大型汽车集团都靠合资企业赚钱,而自主品牌的利润相当低,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近几年,这些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即使是自主品牌业务最争气的长安汽车,在其2021年35.52亿元的净利润中,有22.84亿元来自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的贡献,占比高达64%。

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工业,我国于1994年发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设定了“合资汽车公司外方占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但从2022年1月1日起,乘用车合资股比放开,这意味着,国内汽车集团来自合资企业的利润“输血”可能减少,从而倒逼自主品牌奋起发展。

品牌,是企业形象、实力的体现;品牌向上,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整体提升。

早在十几年前,自主品牌就有了向上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这不仅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更是为了活下去——只有赚钱才能活下去。基于生存这个第一目标,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状态必须改变。

但是,品牌向上需要一定的实力和沉淀,过去因为条件不成熟,自主品牌在向上突破天花板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即使出了观致这样的高端品牌,也因为生不逢时而以失败告终。

但如今,不少自主品牌都已经拥有核心技术,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消费市场也相对成熟,这些都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创造了条件。红旗的复兴,蔚来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需要指出的是,品牌向上突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必须步步为营,切忌急功近利。这也是传统自主品牌只能逐步突破15万元、20万元、30万元等天花板的原因。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给中国车企带来了做大做强的机会,也让造车新势力有了选择高起点的机会,但对传统车企来说,还需要一步一为营,步子不宜迈得太大,否则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