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倪海厦:大黄附子细辛汤是唯一可以治疗她的处方

时间:2022-04-21 04:04:52 热文 我要投稿

【导读】倪海厦,经方中医,被喻为当代少见的“命、相、卜、山、医”五术兼备之旷世奇人。

今天郎中跟大家一起解读一篇倪海厦老师的医案。(黑字为倪师医案,绿字是郎中解析)

女,57 岁,苏联人。

她是苏联首席芭蕾舞者的经理人,因为这位首席舞者的甲状腺癌被我治好,于是她今天也跟著找我治疗她多年的老毛病。

初诊:自述她一生都便秘,胃酸反逆严重,每次饭后就是胃最难过的时候,看尽所有医师,从未好过。

(郎中语:郎中猜想,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好过,估计是大部分大夫辨证方向错了,多用下法及降胃之法,有时可能会一时取效,但是效果转瞬即逝,难以持久)

问诊:小便色淡白,虽有便秘却无多少腹痛,也无便意;上身燥热难当,下身却很冷;口不渴,睡失眠。

郎中语:小便清长多为阴证,小便黄赤多为阳证或郁证。

虽便秘,但无所苦,说明此便秘是虚性便秘。实性便秘几天不解,则会腹胀腹痛,腹部的堵闷感会非常明显。一般郎中在门诊上会这样问患者“几天不大便肚子会有胀痛不舒服的感觉,还是解不解都行,没有明显的便意?”如果回答是后者,那么基本可以断定,此便秘为虚秘,或温阳或补气或填阴,不可滥用下法。

再往下看,上身燥热,下身很冷,睡眠不佳,就是一个“阳不入阴”的象,原因就是阴寒在下,格拒阳热在上,寒热对立,互不交通。

口不渴,也是一个典型的“太阴证”。《伤寒论·太阴篇》讲“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临床中口淡不渴,基本属太阴无疑,也就是脾寒不能温化水饮,应服四逆辈。)

脉诊:沉细小且无力

郎中语:此脉象是窥得真相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一般以脉的沉取有力无力定虚实,沉取有力说明患者身体底子尚足,可承受攻伐之药;若沉取无力则说明患者病在三阴,需要以温阳之法治疗。如果对此脉法感兴趣,可以查阅李士懋国医大师的相关论述。

诊断:少阴之寒实症。

处方:大黄四钱、炮附子三钱、细辛二钱、旋覆花二钱、代赭石三钱、生姜二片。

嘱咐病人忌吃甜食与喝咖啡。

这种病例非常明显的是属于大黄附子细辛汤症,这处方是唯一可以治她的处方, 就是因为是唯一,无可取代的处方,所以她在遇到我之前从未被治好过。因为这是经方。

郎中语:大黄附子细辛汤出自《金匮要略》。“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原文中称作“大黄附子汤”,组成就三味药:大黄、附子、细辛。

本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三味协力,而成温散寒凝、苦辛通降之剂,合成温下之功。

《金鉴》引张璐:“大黄附子汤,为寒热互结,刚柔并济之和剂。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绝不知有温下一法。盖暴感之热结而以寒下,久积之寒结亦可寒下乎?大黄附子汤用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以导之。寒热合用,温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议者也。”

倪师在方中又加了旋复花、代赭石,取旋覆代赭汤之意,有和降胃气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