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90后夫妻各自开店,一个走定制一个抓女性消费,年入过百万

文/吴鹤鸣

编辑/郑亚文

户外露营最火的2021年,阿阻和妻子张玲云两个人的营收超过了200万元。最多的时候,他们厂里有十几个工人,这个成绩在手艺人里算不错的。

阿阻原名李杰,夫妻俩已经在景德镇生活了10年,阿阻的工作室叫“鹿鲲陶瓷”,主做的是青花类的陶瓷,有瓷板画,也有实用器。妻子的店叫“旷野集”,在主街上有一间实体店,产品大多是杯子、碗和盘子,颜色跳跃,图案可爱。

张玲云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在线上,她的店铺销量远远高于阿阻的店铺。阿阻的订单则多来自于线下,有很多知名品牌找他合作定制产品。运动潮牌VANS曾经向他定制了一批“陶瓷鞋”,上市即成爆款。

这些从阿阻手里诞生的既传统又特别的作品,有些人会觉得“不入流”,有些人说是突破了传统的束缚。阿阻则认为,这样的融合更符合现代美学,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陶瓷,慢慢“入坑”。

两类人

阿阻的身份很特殊。

景德镇做陶瓷的手艺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人以烧制传统瓷器为主,有汝瓷、郎红,也有青花、粉彩,器型传统。这类手艺人里,除了烧瓷师傅,还有专门画画、写款的师傅。

画画就是在瓷器上画山水、人物等等纹饰,一般厂里的画工一个月至少是上万元的收入。写款就是专门写仿古瓷的底款,康熙、雍正、乾隆、宣德、成化等等出名瓷的时代,都有专门写款的师傅,写一个款就有几百元的收入。写得好的师傅,一个月能挣“六位数”。这类人追求的是烧瓷、画工技艺的高度,大多传承有序、师承名家,经他们的手诞生的瓷器,价格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

另一类手艺人的产品,则区别与传统瓷器。他们运用烧瓷的方法,烧出各色各样的瓷器,有的色彩跳脱,有的样式新潮,器型多以马克杯、盘子、碗等实用器为主,价格相较于前一类瓷器更低,普通消费者也买得起。这类产品,在市集上卖得更好。

景德镇,“挣点小钱很容易”。这里有专门卖釉料的门店,有专门拉素胚(没有上釉、作画的空白瓷胎)、修胚(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的工序,是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的人,有专门画画和写款的人,也有专门教人怎么做陶瓷的培训班,整条产业上都有专门的服务人员。

在去阿阻的工作室的路上,出租车师傅给我算了笔账,师傅家里开着一家规模不小的陶瓷厂,“你可能只要带10万元,租个房子,花一个月时间学习怎么做陶瓷,买点材料,关门练两个月,就能拿出去卖了,一年挣二三十万元肯定没问题”。这个观点似乎得到很多人的印证,从高端瓷到低端瓷,总会有人消费。

阿阻之所以身份特殊,是因为他介于两类人中间。

新的青花

阿阻是江西鄱阳县人,鄱阳的东边就是景德镇,他从小就在景德镇上学。与他一起长大的兄弟评价他,不论是画画还是写字,只要他一上手,同学都会围过来看,“线条稳,画什么像什么,字写得很漂亮,是很有天赋的那一类,跟我们其他人不一样”。

阿阻想做陶瓷,跟舅舅不无关系。舅舅从前在景德镇老厂工作(即新平瓷厂,后更名为人民瓷厂),做的瓷器大多出口创外汇。阿阻虽然不是景德镇人,但从小受到景德镇的熏陶,耳濡目染。阿阻说,“这里的技艺积淀很厚”,景德镇流传着一句话——“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意思是各地的人都会来到景德镇学习,做成的瓷器会从昌南河出发,流向世界各地。

老厂散了之后,很多手艺好的师傅分散到各个小厂,带起了徒弟。舅舅则做起了陶瓷生意,后来又开了个陶瓷博物馆,专门收集散落民间的名瓷。“做博物馆不挣钱,舅舅就是自己特别喜欢。”

阿阻18岁考进重庆邮电大学,学艺术设计,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时常要做些兼职补贴生活费。在学校,他的能力得到师兄的肯定,还没毕业就被挖走做设计师,月薪5000元,“大多数同学毕业只能做设计师助理,工资也就2000元”。

工作了一年后,阿阻还是选择回到景德镇,因为“公司接的都是工程类项目,做的设计大多比较正统”,他很难接受。回到景德镇,阿阻决定学做陶瓷,于是跟了一位画佛像的师父,一边上班,一边用下班的时间学习绘画。

阿阻在老厂边租了个车库,下午五点下班之后就开始画画,一直画到凌晨才会休息。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阿阻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做哪类陶瓷,最终他选择做青花,他的工作室最早叫“初见蓝”。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烧成之后的颜色变化,会让阿阻感觉到惊喜。

他会自己研究釉料的配比,烧出的青花会比传统青花更清亮。他绘制的图案也有别于缠枝、婴戏图、海浪纹、鬼谷子等传统图案,而是会借用其中的某个意向,例如敦煌的九色鹿,古籍中的鲲,作为其中的主视觉。他也不追求图案的“满”,而是取了文人画中的留白作为器身的主视觉特点。很多年轻人看到,都会陶醉于其中的色彩和意境。

阿阻把自己归于“新瓷人”这一派,“传统派”会认为阿阻烧的不是青花,只是借用了青花的形式,就像有些人认为苏绣就应该绣牡丹和山水。在工作室的墙角,阿阻放了一副蜻蜓翅膀的瓷板画,他想用极其工笔的方式,描绘出翅膀的纹理和透气感,这是另一种传统青花的演绎。

如果从宏观发展的角度上看,正是一代代工匠的创新推动,造就了各个门类艺术不断地突破和前行。

物会自己找人

阿阻会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中国设计师互动平台站酷上,站酷给了他一个“蓝V”认证,他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粉丝和订单。

2015年,“自然造物”在景德镇拍了一条片子,叫《看不见的城市》,同为站酷大佬的王猛涛(自然造物的设计总监)邀请阿阻出镜。片子火了,阿阻的号也跟着涨流量,原本一个月只能卖几千元,后来能卖到2万元左右。

那几年,阿阻的销量增长的很快,他几乎一年搬一处工作室,“从最早的老厂,到湘湖附近,前几年搬到了景德镇瓷器智能制造园区”。每搬一次地方,都是因为店铺销量翻番,需要地方扩大生产,朋友带朋友,客户带客户,阿阻生意渐好。

2016年,VANS找到阿阻,订了1000双陶瓷鞋,成为了当时的爆款,还送给当红的流量明星作为礼物。有一次DHL(国际快递公司)的一位高管来中国大陆视察,请他制作一份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阿阻用海浪纹(类似日本浮世绘中的海浪)做了一面瓷板画,上面写着高管的名字。

这些东西都很难定价,与其说是人找物,不如说是物找人,“标价6万元、8万元的东西,有人喜欢甚至都不会问价”,说到底是客户认阿阻这个人。

他也想做“标品”,“艺术归艺术,生意归生意,很多人拉不下这个脸”。他统计过淘宝上的数据,大多数购买实用器的多是女性,于是阿阻的妻子另开了一间淘宝店,专门制作偏清新、可爱风格的杯子、盘子等实用器,“10个客户里有9个是女性,剩下那1个是买给女朋友的”。

妻子的店铺卖得出乎意料的好,线上的销量是阿阻的数倍有余,很多去过他们线下店的客户,上门都会点名要妻子的产品。2021年,他们赶上露营经济风口,线上销量实现翻番,很多买手店上门订货,加上阿阻线下市集的销售额,以及定制订单的收入,夫妻俩当年的营收超过了200万元。

如今的阿阻“两条腿走路”。一边研究传统瓷器的工艺,他已经是省级的工艺美术大师,成功申请了景德镇的市级“非遗”。他想退休后有东西可做,像他接触过的一位香港警察,“从没有接触瓷器,却能用陶瓷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做出极其精彩的设计”。

另一边,阿阻继续做他的“创新瓷器”养家糊口,“如果百年之后,那个时代的人再回头看今天的瓷器,他们会看到我做的东西,有一点不一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个  一个词条  定制  定制词条  开店  开店词条  各自  各自词条  夫妻  夫妻词条  
热文

 阿斯特拉·奥特曼

阿斯特拉是雷欧奥特曼的亲弟弟,同样来自L77星云。因为L77星云被马格马星人所毁,后在废墟中被找到,然而身为哥哥的雷欧亦未能将其救出,左腿上的铁圈记录着被俘虏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