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目—五加科(四):人参
13.人参属
人参属(学名:Panax)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北半球的东亚和北美,特别是寒冷地区。发现于越南的越南人参(P. vietnamensis)是已知生长在最南端的人参。人参的特点在于含有人参皂苷。
(1)历史
人参,意思是像人的根。该词原本泛指一些常见的药用植物,尽管现在人参大多与“人参属”相关联,但是一些研究者认为在古代中国,原本“人参”一词可能是指一种另外的植物。尽管人参常被视为东亚医学所用,但实际上美洲原住民已经使用花旗参数个世纪。现在在许多唐人街草药铺和亚洲超市一般都可以买到各种人参。
人参、三七和西洋参中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达马烷型(dammarane type)四环三萜皂苷,另一类如假人参、竹节参及其变种、姜状三七和屏边三七等主含齐墩果烷型(oleanane type)五环三萜皂苷,与葫芦科、唇形科、木犀科等数十个科的成分相似。
人参原生长在针叶和阔叶林中,喜倾斜的山坡地,耐荫湿,喜有机质丰富而松软、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斜射光照下生长特好,过于阴暗或光照强烈则生长不良。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4.95~5.95)为宜,人参在中国、朝鲜以及苏联远东地区均有栽培。三七在中国云南、广西广泛栽培。
人参属植物是起源于地史第三纪古热带山区的“东亚-北美”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国西南部,计5种,而著名中药人参则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和苏联西伯利亚东部;北美洲的人参属植物由于第四纪冰川的覆盖,而仅有西洋参和三叶参以北美东海岸山区作为避难所而残存,与人参同样已成为洲际间断分布的古老的孑遗植物。
(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茎年生一节,组成合轴式的根状茎;年节紧缩成直立或斜生的短根状茎,或节间粗短形成匍匐的竹鞭状根状茎,或节间细长形成横卧的串珠状根状茎。根不膨大,纤维状,或膨大成纺锤形或圆柱形的肉质根。地上茎单生,直立,基部有鳞片。叶为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有叶柄,无托叶,稀有托叶。花两性或杂性,聚生为伞形花序;伞形花序单个顶生,稀有一至数个侧生小伞形花序;两性花和雌花与花梗间有关节;萼筒边缘有5个小齿;花瓣5,离生,稀合生,在花芽中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短,花药卵形或长圆形;子房2室,有时3-4室,稀5室;花柱2,有时3-4,稀5,或在雄花中的不育雌蕊上退化为1条,离生或基部合生;花盘肉质,环形。果实扁球形,有时三角状球形或近球形。种子2或3粒,稀4粒,侧扁或三角状卵形。
(3)地理分布
人参属植物是名贵的药用植物,为人所知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我国市场上的人参有两类,一是进口的,一类是引种的,其功效和价格也相去甚远。药房销售的人参大部分均为引种的,价格一般为几块钱一克不等;进口的人参一克在十几到二十几块不等,在国内仅有像福临门人参、同仁堂等少数大型品牌能够买到,价格以同仁堂最贵,福临门人参较为实惠。全属几乎所有的种均可入药。其他如假人参产中国西藏,分布至尼泊尔、不丹和印度,竹节参分布至日本,竹节参的变种珠子参、狭叶竹节参、疙瘩七、姜状三七和屏边三七除产中国西南各省外,也分布至越南北部。
(4)民间用途
人参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属名Panax意为长寿、包治百病。中国药典(2010)收录人参P.ginsengC.A.Mey.的干燥根为正品。人参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张均田,2009),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百草经》中对人参的药用价值有详细的论述。
(5)人参
人参又称为亚洲参、红参、生晒参、山晒山参、石柱参、朝鲜参、野山参、人衔、鬼盖、土精、神草,中国东北地区土名棒槌,是五加科人参属的一种,具有肉质的根,可药用,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
①物种进化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起源于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六千万年,当时非常兴旺。后来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到来,它们的分布区域大大缩小,人参和人参属的其他植物也成为古老的孑遗植物而幸存下来。现据考证,太行山系和长白山系是人参的发源地。这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著的《名医别录》中有记载:“人参生上党山谷及辽东”。该书同时叙述了人参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上党即今山西省长治县和黎城县的一部分,属太行山系;辽东即今辽宁省南部。据《潞安府志》记载:紫团山“山顶常有紫气,团园如盖,旧产人参名紫团参”。长白山系人参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1600多年。
②命名史
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中国历代医书载其别名有人衔、鬼盖、地精、神草、血参、土精、人徼、玉精、黄参、海艘、雏石、百尺杆、金井玉兰和孩儿参等,被誉为“百草之王”。其拉丁学名中的“Panax”是“Pan”(“总”的意思)和“Axos”(“医药”的意思)的结合语,是说人参对所有的病都有效。“Ginseng”是由汉语“人参”音译的。
③栽培历史
公元3~4世纪,居住东北的鲜卑族曾在辽河流域(今辽宁省辽阳一带)建立前燕国,其国王慕容晃曾给晋朝的官吏顾和赠送过人参。唐宋以后,人参成为东北少数民族向封建帝王进贡的珍品。《契丹国志》《大金国志》等史书都有“地饶林山,田宜麻谷,土产人参”的记载。
汉元帝时期(公元前33~48年),黄门令史游著《急就章》载有的参名为中国,也是世界有据可查的最早文献记录。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后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魏·华陀的《中藏经》、唐·孙思邈的《千金备急方》、唐·甄权的《药性本草》、唐·苏敬的《唐本草》、宋·时华子的《诸家本草》。元·李东垣的《用药法象》、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陈士铎的《本草新编》等医书中,都载有人参的药性和应用人参配伍的处方。《石勒别传》记载:“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石勒系西晋时后赵主,羯族(匈奴之别支)人,少时居上党武乡(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北),以行贩为业。石勒为行贩人参而将野生人参变为人工栽培。据此考证,可以认为中国人参栽培能追溯至西晋末年,距今1660年以上。清朝乾隆至同治年间,人参栽培发展迅速,规模逐渐扩大。
人参的加工炮制大约始于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据晋·张华的《博物志》引魏文帝所记:“荠尼乱人参”。荠尼系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其干燥根与人参根酷似。由此推之,当时已有干制人参,即生晒参的加工方法。南宋·徐竞的《高丽图经》记载:“高丽人参生熟二等,生者色白体虚,药用味全,然经夏暑易蠹之。若经汤釜熟者则耐久贮之”。这即是加工“汤参”或“汤通参”的来源。明·高唬的《遵生八笺》载制人参法:“拣黄参选坚实者用蜜水润软,盛于绢袋贮干酒米饭内,蒸三,四次,晒干”,这是蒸制红参的初级做法。从人参加工历史的沿革看出,人参加工的发展是由简到繁,从晒干到水煮晒干,又改为蒸熟后烘烤晾干,以至发展为现代加工红参的方法。
④中药历史
人参作为中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人参就被记载为草部上品。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人参:“味甘小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近代中国将人参的临床效果与药理作用总结为人参七效说:“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
至明人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声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包括“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及“痎疾、滑泻久病”等,人参遂从普通中药材种“脱颖而出”,登上“神药”的地位。
明末的人参热,使女真人透过马市将人参出售给中原。此时,中原的野生人参已难得一见。女真人自己并不消费人参,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明廷暂停辽东马市,导致人参积压,两年内腐烂十余万斤,使女真人改进制作方法以长期保存。清朝时,每年有数万人到长白山采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廷下令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
⑤分布范围
一般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辽宁东部、吉林东半部和黑龙江东部。在中国吉林、辽宁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种;朝鲜和日本也多栽培。
⑥药用
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⑦经济
人参的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晶、膏等商品,都比较受消费者的欢迎。人参栽培是农民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金和利润。例如,生产边条参的中国吉林省集安县,人参税收利润占全县总收入的50%(1986年)。出口人参还可换取大量外汇,1980年中国出口人参换外汇约2250万美元。
⑧保护级别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注:仅俄罗斯种群;其他种群都未被列入附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二级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