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文

投资人从没爱过“刘畊宏”

时间:2022-06-23 03:31:08 热文 我要投稿

这两天我和不同的投资人、FA朋友聊天时,发现有一个话题大家都挺爱聊:居家健身这个赛道究竟是不是to VC产业?

这个问题不是空穴来风,无论是2021年健身镜颇受资本吹捧,还是5月以来明星刘畊宏在抖音刮起了健身风,“居家健身”这四个字看上去既合理又有市场。

但我聊下来发现,投资人并不那么看好这条赛道。

讲讲Keep融资史的B面

提到居家健身,不得不说说Keep。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成立于2014年的Keep一共完成过8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1月,投后估值为20亿美金,之后于2022年3月递交了招股书。Keep的融资史是有故事可讲的,要分阶段的话,我认为可以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一批投资人对这个赛道和对投资的不同理解。

这3个阶段可以简单地总结为:被追捧——被冷静——被风口。

很多人都说2021年1月的那场融资应该是Keep的高光时刻。原因很简单,这轮融资不仅投资方显赫,融资额高达3.6亿美金,比2020年的E轮高了4倍不止,估值也翻了一倍,从10亿美金跃升至20亿美金。

但我却认为,开头的那两年才是Keep真正被资本追捧的阶段,也就是第一个阶段:2014-2016年,两年时间里Keep完成了5轮融资,主要的投资方是BAI、GGV和五源资本。

据说,这三家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主动找到Keep,希望能够拿到一些份额。GGV是从B轮融资之后几乎每轮都跟进的机构,和许多明星项目一样,投资人和创始人王宁见面后当天就敲定了融资。

和GGV同样看好Keep的还有五源资本。不过并不像GGV那么顺利,五源先是被王宁以“暂时不需要融资”理由拒绝后,依然热切跟进,最终在2016年C轮融资里才拿到机会和GGV一起领投。

这几家机构投资Keep的原因大同小异:看中了Keep的内容方式和健身社交这条赛道。在B轮融资里,GGV的李宏炜说,她不担心Keep的货币转化能力,她投Keep其实“是在投资年轻一代的健康生活方式,是豪赌中国的体育与健身市场”。

正是因为GGV投了Keep,后面它投健身第一股Peloton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2017年GGV投Peloton的投后估值是11亿美金,先不论这家公司是不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如果以投资回报率来看,这笔投资到底是不亏的。

不过话说回来,自从Peloton上市后股价表现一直不太理想,加上管理层换血、裁员、市值暴跌等负面舆论,无疑让Keep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当然这也算是后话了。

经过被资本追捧后,Keep迎来第二个阶段,2016-2020年,融资滞缓。在这四年里Keep只完成了2轮融资,2018年D轮1.27亿美元和2020年E轮8000万美元。这个阶段是Keep完成用户积累后必须往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然会遇到的阻碍——难以盈利,在2019年Keep也进行了一定的人员优化,即裁员。

D轮和E轮都有大量的老股东跟投,但是显然PE投资人从一开始的情怀、趋势性看好,态度上已经变得更加冷静,他们的关注点也落到了Keep的盈利能力上。

根据Keep的招股书,2019年和2020年,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6亿元、1.0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Keep经调整净亏损为6.96亿元,2020年同期这一数字尚仅为1554.5万元,亏损额扩大了4377%。

2021年可以说是Keep融资的分水岭,也是第三大阶段:因为疫情,时也势也。疫情的原因,让居家健身成为一个“新的”投资风口,向来爱投互联网企业的软银入局Keep。这也是为什么2021年Keep烧钱亏损这么多,还依然估值翻一倍的重要原因——大环境所致。

这就回到了文首的问题了:疫情不会是居家健身赛道永远的加持,后疫情时代,居家健身还会被资本市场买单吗?

PE:等不了

我一个曾看消费但也被优化了的投资人朋友观点十分犀利,他说“居家健身是一个伪赛道,Keep是靠内容起家,但它商业化做得差啊,你看看谁买它家的健身用品了。”

的确如此,根据招股书,2021年Keep的消费用户转化率只有1.06%,相当于100个Keep用户,就只有1个花了钱。

5月份“刘畊宏男孩女孩”狠狠火了一阵,居家健身再次进入眼帘。一位上海本土机构的女性投资人告诉我,她还是挺看好居家健身这条赛道的,原因是“我也是刘畊宏女孩啊”,当我问到让她会不会投这里的项目时,她没有给我回复。

另一位PE机构看硬科技的投资人倒是给了答案:不会投,看(等)不到盈利希望。一家在国有资本的投资人也表示,“有to VC的味道”。

这就不得不说说健身镜这个小赛道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健身镜是伪赛道。健身镜Fiture是这个赛道的明星项目,成立于2019年,截至目前完成了4轮融资,在最近一轮2021年的B轮3亿美元融资中,估值已经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亿元),投资方更是集合了市面上一线基金:红杉中国、腾讯投资、金沙江创投、凯辉基金、黑蚁资本、CPE源峰、BAI资本等十余家机构。

一面镜子,将近100亿元的估值。

金沙江创投是在Fiture A+轮进入的,朱啸虎给出投资逻辑是,“一个家庭最多装一两面镜子,当有品牌占领这个空间后,第二名很难再进去。”

早期VC和PE在投资策略上其实有许多的不同,落脚到健身镜上面就是早期投资人更敢赌,赌项目估值会越来越高,赌后续会有PE继续接盘,赌会在最合适的时间完成退出。

Fiture的最近一轮融资定格在2021年3月。进入到2022年,我从不同的渠道都收到相同的反馈:投资人不那么看好健身镜了,大家要么转战其他赛道,要么就选择低调观望。

“健身镜的投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一位消费投资人说。

上述被优化了的投资人尤其不支持健身镜,运动健身含有一定的专业性,光依赖一面镜子实现健身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而论投资的话,无论是产品高昂的费用,还是用户真实的健身需求,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他看来,这都无法构成一笔值得的投资案。

朱啸虎还说过一句话,科技健身绝对是被严重低估的黄金赛道。此话颇有道理,在现在的VC/PE圈,唯“科技”不投。只是大家也都面临一个问题,项目或产品只有“科技”,就能投吗?

作为唯一的对标案例Peloton,目前股价10.51美元/股,市值35.46亿美元,似乎答案呼之欲出。

近万亿市场,还是要开健身房?

业内对健身行业其实有一个说法是,市场大,但变现难。这也是如今资本对健身行业十分慎重的重要因素。

有一份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健身市场规模达7866亿元,其中线上健身市场占比47%;2021年中国线上健身市场规模达3701亿元,预计2026年增至89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3%;从渗透率来看,2021年中国线上健身人群渗透率达45.5%,预计到2026年,中国线上健身人群渗透率达到57.4%。

如此大的规模,但融资案并没有那么多。除去在风口上的健身镜,很多融资的项目其实还是做的健身房。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1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全年投融资金额达62.3亿人民币,投融资数量达17起。

超级猩猩是其中的代表,2021年5月完成了E轮融资,这是一家以互联网思维开健身房的健身项目,是目前健身行业跑出来的头部项目之一,累计完成了9轮融资,中金、复星、动域资本等都是其投资方。

另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截至2022年3月,中国健身房行业投资金额最高的机构是腾讯资本,达66.9亿人民币;投资数量最多达12起,为动域资本。

进入到2022年,关于健身投融资的声音就更少了。在5月份甚至只有一家公司官宣了融资,依然是以健身房为落脚点。当月,乐途科技完成18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科大讯飞易听说旗下创投基金、浙大校友会基金,以及某产业基金联合投资。

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曾说过一句话,适合点题:家庭健身和线下健身是彼此陪伴的关系,在中国后者仍会是主流需求,因为氛围感和陪伴感无法替代,而这些都需要教练和线下的体验,“家庭健身是健身用户数量和质量都在上涨时,带来的额外增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