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村,位于贵州省开阳县西北,距县城28公里,距双流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麦肖公路从村横穿而过,交通便利。辖区面积31.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地带,风景优美,海拔1120米-1470米,年平均气温18-20摄氏度,森林覆盖率63%,以松柏类乔木为主。总耕地面积4793亩。土壤为灰黑色沙质土。村境内资源丰富,有磷、硅、重晶石、铁等矿产以及地热资源。有白马磷肥厂、贵州丰泰磷化工公司、贵阳市台农种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明皇御温泉山庄、宝王宫、翰林书院等景区。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村内庄稼在夜间总是会莫名损毁,于是村民夜间值守在庄稼地旁,发现原来是一匹白马夜间跑来啃食庄稼,村民遂群起追赶,白马受惊跑入附近一洞中,故此名为白马村,此洞则名为白马洞。
白马村辖29个村民组,总人口1497户,5672人,1993年由热水、绿萍、同心、晴久、新寨5个自然村共同合并而成。村内有少数民族56户,216人。
白马村原先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为苗族,也有部分布依族,后来因各方面原因搬离白马村,现居村民主要姓氏为潘姓与何姓。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虽低,但村内民族文化丰富,除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外,还有土司文化、水东文化等。
在日常的婚丧嫁娶时,苗族同胞依然保留着穿本民族服装唱歌习俗,酿酒文化也比较丰厚。每年三月三、六月六是白马村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远近村寨的各民族同胞齐聚一堂,苗族同胞则身穿自己亲手纺制的服装载歌载舞,摆起长桌宴,对歌饮酒。用自己制作的芦笙、唢呐演奏音乐(白马村民族歌舞)。
白马村苗族在日常交往中依然使用苗族语言,语言还保存得比较好。
白马村苗族女性在发髻上较为讲究,主要是将头发围绕一个轴心盘旋,直至盘成一个大大的球型发髻,发髻伸向前端,外面裹上青帕,再插上各种银饰吊坠。服饰多为自己亲手制作,包括布料也是自家纺织。
村内至今有保留完好的苗族木结构庭院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白马村耕地面积4793亩,村集体年收入31万元,粮食总产量960吨,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土豆。村内有农民合作社7个。村民人均年收入6368元。
近年来,白马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种植有:李子2500亩、核桃4000亩、花椒1200亩、杨梅1500亩、水稻1600亩、玉米2600亩、薏仁500亩。主要养殖:绿壳蛋鸡7000羽、肉牛80头。
村内还存在有地热资源,建有白马峪温泉。
白马村驻有扶贫专干。严格按照扶贫攻坚要求,定户定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截至目前,没有产生返贫现象。在具体的扶贫方式上,主要以扶持种养殖业为主,依托白马峪就职为辅。根据扶贫户的实际情况设定扶贫方案,解决发展资金及物资,种植上免费提供树苗及培训知识,养殖上免费提供绿壳蛋鸡鸡苗及部分饲料。
村内现有小学1所,275个学生,校内老师19名,开设班级从学前到6年级;卫生室1个,医生1名,基本满足村民日常医疗需求;文化室1个,室内藏书量上万册。图书向全村人公开;文化活动室1个;文化广场2个,占地面积分别为260平和460平。村内有快递服务点1个。
未来,白马村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弘扬苗族传统文化,挖掘水东文化、土司文化。努力将白马村打造成为集旅游与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农村。
(图文均来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采集》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