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古称司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主要由罗盘和磁针组成。
众所周知,指南针的主要作用就是辨别方向,
原理则是物理中的磁极现象,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具体来讲就是把地球看作一个巨大的磁场,
南北两极对应两个磁极,指南针的磁针便会遵循磁极现象指示南北,从而判断方向。
我们智慧的先人虽然没有探寻出这个原理,但却早已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加以应用,制造出了指南针。
关于指南针具体的发明时代与发明者,学术界尚有不同的观点,
但据目前的史料证明,司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而其发源地很可能是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地区。
指南针的演变史,其实是中国对于定位认知的发展史。
由天文定位法到磁学定位法,由司南到指南针,体现的是定位技术的自我超越。
指南针的前身司南,始于战国时期,终于唐代,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工具,
它的出现也表明人类的定向方式从观察天体转向了依靠地磁,
不再需要受到天气条件的约束,
更是方便随身携带和快速操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磁勺名称沿用司南,是用天然磁石雕琢而成的勺形指向器。
唐代勘测家甚为活跃,不断寻找比磁勺更方便使用的指向器,于是磁针应运而生。
磁针精准度高,它的出现也让人们很快发现了磁偏角。
磁针问世,用于勘探和航海,由于对方向精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慢慢出现了带刻度的罗盘。
罗盘也称地螺或地罗,由于它经水陆两路向西方进行了传播,给人类文明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是由于古人对问题的重视以及潜心研究和不断探索,指南针才得以发明。
指南针的出现、创新和发展对全人类地理和航海事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更为世界交流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因此它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