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点 juredian

投射效应(原来,这就是“投射效应”)

有书君说:有人的思维、情感活动的地方就有心理学。相较于对身体的重视,我们对心理真的忽视了太多。了解心理学,拥有智慧人生。我们的新栏目《有书心理》,和书友们又见面啦!

三分钟心理学,带你看穿人心。今后每周三有书君都会与大家分享一个心理学常识来对抗生活中的难题~话不多说,快来看有书君今天的分享吧。

渔夫在河里发现了100个金币,怕国王来偷,于是就用皮鞭不断抽打自己,假装自己身无分文。

这样的故事看着搞笑,国王难道缺那100个金币吗?当然不会。

但为什么渔夫却觉得国王会来偷,从而宁愿通过自虐的方式,来假装自己身无分文呢?

这就是渔夫以己度人,将自己的认知强行扣到了国王的头上。

这是 《天方夜谭》中哈里发国王的故事。

从心理学上看,这是典型的投射效应。

丈夫在外事业成功,太太疑心病很重,总觉得丈夫在外面会沾花惹草.

丈夫回家后她开始仔细检查,查找她想象中的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

可最终一无所获,她嚎啕大哭,边哭边说:

你居然连秃头的都喜欢。

丈夫哭笑不得。

后来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没有安全感,就觉得老公一定会抛弃自己。

便将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

成语疑邻盗斧,说的也是这么一回事。

因为怀疑邻居偷了自己的斧头,所以邻居的一举一动都像小偷,但是最后却发现,斧头根本没丢,也是典型的投射。

那么,投射效应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自我投射就是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想法,情绪这些心理特点,像投影仪一样,不自觉的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

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小气;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觉得大家都很大方;

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觉得每个人都藏着无数暗箭;

一个急脾气的人,觉得人人都是火药桶……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总是觉得别人是傻瓜,而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

所以投射效应,又被称为傻瓜定律。

心理学上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化妆师在一群被实验者的脸上,化了一道丑陋的疤痕,化完之后拿来镜子,让他们看了一眼疤痕。

然后,化妆师告诉被实验者,需要在他们脸上涂一层粉末让妆容固定。

但实际上,这层粉末的真正作用是擦除疤痕。

擦完粉末之后,这群人的脸已经与常人无异。

但是,被实验者对此却不知情。

接下来他们走到街上,等回来时,他们反映路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态度粗鲁,总是盯着他们的脸上看。

很明显,这个实验中,被实验者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别人的身上。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和看法,很可能与事实偏离,但因为投射效应,我们被蒙在了鼓里。

苏轼跟佛印是好朋友,经常相互拜访。

有天,苏轼去拜访佛印,对佛印开了个玩笑:我看你是一堆狗屎。

佛印没有生气,反而微笑地回应说:我看你像是一尊金佛。

苏轼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后跟妹妹说了这件事。

苏小妹却说:

哥哥,你错了。

佛家说‘佛心自观’,你看别人是什么,自己就是什么。

听到这里,苏轼才明白为什么佛印会说他看自己像是看一尊金佛。

佛心自观,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投射。

我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更是显露出我们自身的特质。

在日常生活中,投射效应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妈觉得你冷,很明显,这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投射。

亲子关系中,父母强行替孩子做决定的行为,也是投射的一种,是父母把自己的喜好和愿望强加给孩子。

在爱情关系中,投射效应也处处存在。

家庭治疗大师、国际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讲过一个菠菜的案例。

一对夫妻来找她做咨询,他们对婚姻感到不满意已经20年了。

咨询中,这位丈夫情绪大爆发,大哭起来:

我希望你不要总给我吃那讨厌的菠菜!

妻子听了之后震惊不已,回答说:

我以为你喜欢,我只是想让你高兴。

之前网上流传过一句话,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对方身上,不考虑对方的真实感受和需求,最终只不过感动了自己罢了。

第二、曲解别人的意思,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他人。

前段时间看孟非主持的《新相亲大会》,上面有个男嘉宾分享了他因为一句呵呵,而被分手的经历。

他和女朋友微信聊天,无意中发了一句呵呵。

结果女友勃然大怒,将他给拉黑了,他就这样秒变单身汪。

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投射效应的例子。

这种投射,在我们日常关系沟通中特别常见。

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对方的话语上,解答出来的意思跟对方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

对男方而言,他可能认为这句呵呵很平常。

但是对女方而言,她却认为这句呵呵是挖苦和嘲笑。

很明显,这样的投射,会让我们离客观真相越来越远,让我们的认知流于偏颇。

面对投射效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既然投射是一种本能,投射效应当然无可避免。

但我们仍然能够有意识地减少它对人际交往产生的消极影响,转换思路,为我们所用。

三分钟心理学充电时间

学会辨别与利用自我投射

投射效应会使我们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缺少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造成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深渊,这是我们需要克服的。

在与人交往前期,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了解,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到投射效应,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认知,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不盲目地去评判一个人。

这时候选择以更客观开放的心态去交往,慢慢的随着双方了解的增多,你会转而认识一个更真实的对方。

建立边界意识,不以自己喜好来强迫要求他人

既然明白了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去评判别人,其实是一种心理投射,那就要努力避免这种倾向。

而避免这种倾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边界感。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说:

如果你正在为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

那首先请弄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的课题。

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

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不论是亲子关系,还是恋爱关系,我们都只能在关系中提建议,但是最终却要尊重对方的边界,给他选择的自主权。

不以自己的感受和喜好来评判和要求他人,建立边界意识,人生会少很多烦恼。

了解并接纳别人的不同,才能更快的触达事件真相

武志红曾说过:

"任何看似荒谬的事情背后,都有它真切的原因。

如果你觉得它荒谬,那很可能是你不理解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坐标体系,这是我们评价事物的度量衡。

我们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必然导致我们的坐标体系也不同。

如果我们固执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对方,那么导致的必然结果沟通不畅、社交失败。

所以,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利用投射效应,更好地认识他人

既然我们明白了投射效应的原理,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钱钟书曾说过自传其实是他传,他传往往却是自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了解某人,看他的自传,不如看他为别人做的传。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一个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生而为人,我们是有共性的,所以投射效应在有些时候可能是正确的;

但是,共性之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个性,如果投射效应过于严重,就会误解重重。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一方面应该客观、公正地去看待自己和他人,克服投射效应;

另一方面,投射效应也可以化作我们识人的利器,通过某人对别人的评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他。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清醒地认识投射效应,过更加清醒的人生!

搜索建议: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词条  
热传

 母亲节的作文400字

【热门】母亲节的作文400字汇编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展开)